玩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但在五花八门的游戏中隐藏着不少危险游戏,稍有不慎可能会玩出人命来。近日,湖南益阳有学生家长表示,一种“死亡游戏”流行校园。该游戏被称为“梦回大唐”或“死亡三秒”。有的孩子在游戏后迅速晕倒,伴随满脸冷汗,直到第二天还感觉头痛头晕。这位家长说,“参加这种游戏,我儿子这条命,真的算是捡回来的”。
所谓“梦回大唐”,又叫“心跳游戏”或“闭气窒息游戏”。根据参与者的描述,这个游戏主要包括靠墙蹲下深呼吸、憋气,再由其他人按胸口等等一些操作。其基本核心点在于,要让体验者快速达到窒息缺氧的状态。至于到底是个什么状态,根据个人体质不同而不同,譬如“看见童年场景”“目睹梦幻景色”,甚至“想起前世记忆”。玄幻的说辞、可笑的举动,在成年人看来极其幼稚。可是从青少年的角度看,不仅非常刺激冒险,而且充满神秘色彩,那些心智不够成熟、心理还很脆弱、对生命还没有清醒认识的半大孩子很容易被吸引。
死亡从来不是可以随意尝试的游戏。据了解,这个游戏通过压迫心脏、抑制呼吸导致回心血量减少,大脑的血液和氧气相应减少,严重者导致意识丧失、全身脏器功能停止等,直接危及生命。据报道,吉林一名初中生曾因玩此游戏险些丧命,而克拉玛依市也发生过一起小学生因玩“死亡游戏”导致伤残的事件。从世界范围看,已经有不少国家的青少年深受其害。正因如此,在该游戏风靡于学校之初,国家相关部门就多次明令禁止此类游戏在学生中传播、蔓延,要求国内所有网站删除有关“死亡游戏”的介绍;相关省市采取有效措施,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育,揭露此类游戏的危害,严令禁止学生尝试这种游戏。“死亡游戏”此番重返校园,再次对青少年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务必引发警惕。
“自杀游戏这样的东西,原本就不该被发明出来,更不该在社会上流传。”诚如网友所言,类似“作死”的游戏为何能死灰复燃,又以什么方式传播蔓延,为何有那么多未成年人以身涉险?原因值得深思。更让人忧心的是,这样的游戏已蔓延到网络空间,比如,有人上传“死亡游戏”的视频并鼓动大家挑战,许多围观的青少年用“很酷”和“奇妙”来形容这款危险性极高的游戏。这不仅说明他们已对该游戏产生错误认识,为自身安全埋下危险隐患,同时也说明监管部门、平台、网站等对这个屏蔽词还不够敏感敏锐,还暴露出一些学校、家长在对孩子的日常教育和观察中存在盲区,对危险苗头未能及时察觉并纠正。
生命不是儿戏,死亡不能游戏。加强生命教育,首先必须反对“死亡游戏”。学校应对学生承担教育、管理职责,保护好学生的人身权益,切实落实管理和教育职责。其次,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监护人,要主动积极配合学校做好教育、监督、管理工作,不向孩子传授此类危险游戏方式,引导孩子开展积极向上的文体活动,共同维护良好的校园秩序。广大青少年要认识此类游戏的危害性,远离这些游戏,如果造成身体损伤要第一时间告知老师、家长,并到医院进行检查治疗,切莫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此外,相关部门、平台要加大监管力度,对发布、上传这类信息、视频、游戏的行为发现一起处置一起,切莫等到悲剧酿成再追悔莫及。
近日,湖南益阳一家长称孩子在学校因玩“死亡游戏”出现晕倒尖叫的情况,直到第二天还感觉头痛头晕。11月4日,益阳市教育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了解相关情况后该局已采取措施,已要求全市学校进行排查,“截至目前,我们暂未接到其他学校类似情况的报告。此外,我们在加强生命教育工作方面已经做了后续部署。”涉事家长表示,孩子已无大碍。
公开资料显示,“死亡游戏”又叫“心跳游戏”或“闭气窒息游戏”,最早源于东南亚及我国港台地区青少年当中,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传入我国,在少数中小学和大学校园传播。
2004年,教育部在获悉“死亡游戏”在学生中传播的情况后,坚决制止此类危害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的不良游戏在学生中传播、蔓延。
2004年有报道称,相关省市已经采取有效措施,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育,揭露此类游戏的危害,严令禁止学生尝试这种游戏,同时密切关注学生业余生活。教育部还要求各地中小学校结合学习贯彻中央8号文件,深入开展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提高中小学生道德素养,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健康有益的课余活动。同时要求中小学校进一步加强管理,保障广大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
来源:综合央视新闻
掌上分享教育 | 指尖传递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