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内卷”与整改升级有行业分析人士认为,2025年,中国零售业态将步入激烈的“竞争之年”。无论是国外品牌还是国内品牌,山姆的竞争对手们正在摩拳擦掌,准备一较高低。首先是同为会员店模式的Costco(开市客),也在加速内地的开店步伐,相继在上海、苏州、宁波、杭州、深圳、南京等城市开出门店,在长三角地区逐步分食了山姆的部分市场份额。另一个国外品牌竞争对手,是来自德国的连锁超市品牌ALDI(奥乐齐),目前奥乐齐已经在上海开设出62家门店,凭借超500款9.9元特价产品,以及部分产品可以大幅降价40%的「总有新低价」活动,快速抢占山姆线上前置仓的订单量。另外,在国内商超零售品牌中,以盒马为例,对于商品品质的管控以及严格的营采模式,正在向山姆靠齐。在“下沉”市场方面,盒马2024年新开了72家新店,总店铺数达到了420家,以及更小业态的「盒马NB」店,也在加速扩张。通过为周边3公里居民,实现最快30分钟送达服务的模式,迅速掘金即时零售市场。另一方面,一些传统零售业态的“老玩家”,通过市场汰换以及自身升级,正在不断赶上市场的脚步。以接受“胖改”的永辉超市为例,其北京首家整改店「喜隆多店」,距离山姆石景山店仅4公里距离,据数据显示,该店整改开业后首月便实现了4100万元的月销售额,次月也实现了3700万元的销售额。值得一提的是,让山姆“自以为豪”的产品品质,也在显露问题。据媒体报道,过去几个月,山姆中国被频报食品安全问题,包括“鲜肉月饼中疑似吃出牙齿”、“牛奶盒出现虫卵”、“卤水拼盘更换标签”等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在「黑猫投诉」平台上,与山姆有关的共有8600余条投诉,绝大部分都与食品安全有关。有分析人士表示,造成山姆中国食品安全相关问题的原因,很可能出自中国本土供应商身上。据数据,目前山姆中国70%的商品采用了中国的供应商,而非全球供应商,这可能导致山姆中国的产品供应标准有别于其他国家市场,才可能会引发上述问题。在山姆中国新“掌舵人” Jane Ewing上任以后,有媒体分析,凭借其多年的国际供应链部门履职经验,带领团队重新梳理并升级中国的供应链体系,将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