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统一战线强大法宝作用 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心聚力
□ 中央统战部理论学习中心组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从全局和战略高度重视统一战线工作,就加强和改进统战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推动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在坚持“两个结合”中开辟了新境界。党的二十大以来,统一战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聚焦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心聚力,推动统战工作在守正创新中不断开创新局面、实现新发展。
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
巩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
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个民族,在任何时候要沿着正确方向前进,都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有力指导。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只有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才能形成广泛深厚的思想共识、政治共识、行动共识,才能始终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不惧惊涛骇浪、坚定勇毅前行。从统一战线看,巩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最根本的是要把统一战线广大成员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团结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旗帜下。
党的二十大以来,我们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推动统战系统党员干部按照“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全面系统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点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刻领会党的创新理论蕴含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统战系统广大党员、干部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做好新时代统战工作的强大动力。坚持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统一战线主题教育和政治培训的首要内容,作为筑牢统一战线成员信仰信念的坚实基石,举办统一战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共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研讨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研讨会,支持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党外知识分子、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开展“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凝聚新力量·筑梦新时代”等各类主题教育活动,深化以“学思想、明方向、强信心、建新功”为主题的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凝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精神力量。
思想就是旗帜,旗帜引领方向。新征程上,我们要把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在学懂弄通做实、深化内化转化上下功夫,结合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75周年、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40周年、澳门回归25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深入开展统一战线各类主题教育和政治培训,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和政治共识教育,引导统一战线广大成员进一步增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不断巩固齐心协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
坚持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
汇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伟力
党的二十大以来,我们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统战工作各项决策部署,聚焦思想政治引领主责主业,推动各领域工作取得新进展。坚持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全过程,支持民主党派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以召开纪念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75周年座谈会为契机,引导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赓续优良传统、坚定合作初心、深化政治交接,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抓好重点任务落实,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重大理论问题研究和研究基地建设,推动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这条正道,支持宗教界全面从严治教,提高宗教活动场所规范管理水平,加强宗教人才队伍建设,以纪念中国佛教协会成立70周年、中国伊斯兰教协会成立70周年为契机,推动各宗教在教义教规、管理制度、礼仪习俗等方面更好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坚持加强党外知识分子、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和民营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引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欧美同学会成立110周年庆祝大会、致全国工商联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重要贺信精神,通过举办“同心建功新时代”系列活动、开展“强信心·促发展·创新篇”主题宣传等,提振民营经济人士发展信心,引导他们勇担社会责任。坚持在港澳台海外工作中发挥统一战线争取人心的优势作用,支持成立香港中华联谊会,更好发挥港澳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作用;召开第六届台胞社团论坛,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完成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第十届理事会换届,进一步壮大反“独”促统力量;召开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世界华侨华人工商大会,不断扩大海外“朋友圈”。
围绕共同奋斗目标形成的团结是最牢靠的团结,依靠团结进行的奋斗是最有力的奋斗。新征程上,我们要牢牢把握统一战线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肩负的重大责任和使命,锚定方位、精准定位,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引领工作体系和长效机制,完善同党外人士联谊交友制度,赋予每项工作以凝聚人心、加强团结、增进共识的意义,切实把统一战线广大成员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上来,画好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最大同心圆。
坚持防范化解风险隐患,
营造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良好环境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增多,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统一战线涉及民族、宗教、新疆、西藏、港澳台海外等工作领域,面临的外部压力和风险挑战也空前加大,抵御渗透、防范化解风险、维护国家安全的任务更加艰巨繁重。
党的二十大以来,我们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风险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从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防范化解统战领域风险隐患,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作出积极贡献。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排查、防范、应对、处置等长效机制,强化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管理,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针对统一战线各方面成员思想状况的新情况新动向,及时做好解疑释惑、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特别是针对境外利用民族、宗教、涉疆、涉藏和香港、台湾等问题对我打压遏制,坚决开展反渗透反分裂斗争。针对一些西方国家对统一战线和统战工作的“污名化”,突出舆论引导,加强正面阐释,驳斥不实言论,有力反制污蔑抹黑,打好对外斗争主动仗。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必须坚定信心、锐意进取,主动识变应变求变,主动防范化解风险,不断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新征程上,我们要进一步强化忧患意识、底线思维,增强政治敏锐性,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时刻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有效应对和防范统一战线各领域风险,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要根据网络统战工作的新趋势新特点,坚持网上网下思想教育引导相结合,更好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和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营造有利条件。
发展新质生产力赋能民族教育数字化的思考
技术与资源配置不平衡。技术与资源配置的不平衡是数字化民族教育发展中最为显著的问题之一。在不同区域和学校之间,教育资源的获取与利用存在显著差异。发达地区和重点学校能够迅速采纳和融合先进的教育技术,民族地区由于基础设施薄弱、资金有限等,教育技术的整合和发展相对滞后。这种不平衡加剧了“数字鸿沟”的扩张。因此,教育资源的有效分配需要综合考虑地区经济差异、学校条件差异以及学生需求差异。
教育内容与文化适应性的考验。新质生产力在推进数字化民族教育进程中,引发了对教育内容与文化适应性的深层思考。教育内容标准化与民族地区文化多样性间的平衡问题尤为显著。统一教育内容和标准对于确保教育质量至关重要,而民族地区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亦需在教育体系中得到体现和传承。如何在维护教育统一性的同时尊重并保护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成为教育领域面临的关键议题。教育技术的融入对民族文化的影响亦不容忽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特别是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为外部文化的传播提供了便利,这种文化的快速流动可能对民族地区的传统文化构成冲击。因此,在利用新质生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同时,保护和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容忽视。
教师专业成长与技术应用能力的鸿沟。在民族教育数字化的演进中,教师的专业成长与技术应用能力显得尤为关键,对教育质量的提升和数字化教育的深入实施具有决定性影响。然而,当前在这一领域存在显著的差距,这些差距不仅制约了教育质量的提高,也限制了数字化教育的广泛推广和有效实施。
教师专业成长所面临的资源和发展机会的不平衡问题。发达地区的教师较之民族地区的同行,更易接触到专业发展的丰富资源,如研讨会、在线课程和技术培训等。在数字化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师需持续更新知识和技能,以适应新兴的教学模式和学生需求。
教师在技术应用能力上的差距。尽管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学带来诸多便利,但并非所有教师均能熟练运用这些技术,部分教师可能因年龄、经验或培训不足等原因,在接纳和使用新技术上存在差距。在民族地区的学校,基础设施和教育资源的有限性导致教师接触新技术的机会较少,直接影响了数字化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与资源均衡分配。数字化基础设施是实现民族教育数字化的根基。政府需加大对民族地区数字化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致力于网络普及率的提升、网络服务品质的改进以及在线教育平台的建设,以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向乡村大幅度倾斜教育资源,缩小城乡基础教育资源的差距。
教育内容的本土化与文化融合。推动教育内容的本土化,结合民族地区实际,确保教育内容既符合国家标准,又能够体现和传承民族文化。开放教育资源模式、混合式学习模式、个性化学习路径模式、协作学习社区模式和游戏化学习模式,推动民族教育资源数字化转型。
教师专业发展与技术能力提升。在民族教育数字化推进过程中,教师的技术能力和专业成长构成了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核心。以制订并执行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建立长期的教师专业发展支撑体系、建立激励机制、建立专门的技术支持和资源共享平台等措施,提升教师的技术能力,促进专业化发展。同时,进行适应教育数字化要求的教师发展系统设计,将教师数字教育理念和信息技术应用等内容作为重要指标,引导民族地区教师主动改变,以适应智能时代教育数字化发展要求,全面提升管理者、教师、学生的信息素养。要建立以“主题导向、任务驱动、持续进阶、评价随行”为指向的规范化教师培训模式,聚焦教育数字化专题开展常态化培训、学习及教研交流。
要持续跟踪和评估数字化教育的成效,不断调整和优化教育政策和实践。鼓励创新和合作,推动教育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升教育的质量和效率。实现民族教育数字化高质量发展,需要持续探索和努力,确保边远地区各民族学生能够平等地享受到数字化教育的益处。
(作者系陕西师范大学教师发展学院博士生、民建贵州省委经济委员会委员、民建贵州师范大学支部副主委、贵州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师)
发展新质生产力助推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
□ 骆雪娇
新质生产力与康养产业发展的关联性分析
新质生产力助推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
以新质生产力助推贵州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