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9948字,配图28幅,阅读需要20分钟,2025年1月7日首发。本文收录于作者“Kagohl 3”专辑,欢迎持续关注。1916年9月15日,血腥的索姆河战役的第77天,也是英军又一次发起对德军的猛攻。从表面看起来,这次大规模攻势与以往没什么不同:在炮兵密集的预备轰炸结束后,携带恩菲尔德步枪和刘易斯轻机枪的步兵们顶着炮火越过满目疮痍的无人区,顶着MG-08的弹雨跨过铁丝网然后冲入战壕与德军展开肉搏,并最终以数千人的代价夺取几平方公里的荒地。英国本土军队在战线东面的牺牲依然没有换来预期进展,唯有加拿大第2师在库尔塞莱特取得了尚可的突破,还被认为是加拿大军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西线战场取得的第一场胜利。然而有趣的是,这一天英国第4集团军麾下第3、14、15军针对弗莱尔-库尔塞莱特地带的进攻行动不仅通过媒体在当时的英国国内引发了一阵热潮,还在此后100年被欧美国家历史学者和军事研究员反复提起、反复研究,就连二战爱好者们熟悉的“闪击凶神”、号称第三帝国装甲兵之父的古德里安上将也在其早些年著写的《注意!坦克》一书中提起了此事。事实上,加拿大军队这一场战斗中取得成果的原因,以及后世学者反复研究它的理由,都源自第3、14、15军在这一天获得的增援力量,一种无视重机枪直射,并能用火炮和机枪摧毁压制德军掩体的秘密武器。这款武器,就是陆战之王的先驱,人类历史上第一种实现量产和实战的坦克:Mark.I坦克。而它参与的战斗,也被后世历史界单独称作弗莱尔-库尔塞莱特战役(Battle of Flers-Courcelette)。本篇将详细介绍英国远征军为本次战役做的各类准备工作。而战斗中英军使用的坦克的原型车的故事,可以查看作者以前的专门介绍文章:1319.《破蛹蝶舞的陆战之王:1916年英国“母亲”号坦克样车》。1916年2月12日,随着代号“母亲”的革命性坦克样车的测试成功,大英帝国国防委员会吸收了部分陆地战舰委员会的成员,与陆军方面的同僚共同组建了坦克供应委员会,负责坦克的采购工作,而坦克原料的供应和部件的制造由军需大臣劳合.乔治负责。该委员会当天就下发了100辆量产型“母亲”号,也就是Mark.I坦克的订单,生产任务交由威廉.福斯特公司和大都会工厂一起完成。到了1916年4月,订单数量加大到了150辆,而由于霍奇基斯57毫米速射炮数量不足,再加上英军意识到重机枪的反步兵能力更胜一筹,所以其中75辆换装了4挺安装有水套筒护甲的维克斯MK.I重机枪,称之为“雌性”,而按照原型车标准安装2门火炮的被称作“雄性”。幸运的是,英国陆军手头上正好有现成的人员可以用于编组坦克部队。1915年10月,英国陆军为了更高效的集中使用机枪力量,将机枪手组成了隶属于陆军的独立兵种,名曰“机枪部队”(Machine Gun Corps),而在此前的1914年11月,为了支援炮兵作战以及借助高机动力量破开德军防线,英国陆军组织了机枪摩托化部队配置于师属炮兵。英军最初希望这些装备了装甲汽车、摩托车、轿车和卡车的精英能够和他们的车载机枪一起打烂德国人的阵地,然而堑壕战时代的快速到来宣告这些轮式车辆难有作为,只得执行一些小任务。当机枪部队在1915年10月成立后,这些不尴不尬的机动部队才总算是被认可了潜力,于同月编入机枪部队,更名为“Motor Machine Gun Service”(摩托化机枪分队”,规模也从7个连扩大到了18个连。当Mark.I坦克的量产踏入快车道后,打算挑选合适操作人员的英军高层立马相中了摩托化机枪分队:一群精通机枪和内燃机车操作的精英简直是为坦克“量身定制”的。于是这支部队的部分人员在3月初被挪用,并开始从其他单位吸收具备机械操作经验的官兵。1916年5月1日,这支人类历史上第一支坦克部队/机械化部队正式宣告成立,命名为“机枪部队重装备分队”(Heavy Section Machine Gun Corps ,以下称之为重装分队),依然直属于陆军机枪部队。按照计划,这个划时代的军团将拥有A、B、C、D、E、F六个连,每连拥有24辆主力坦克+1辆备用坦克,合计正好是150辆,总指挥由已经晋升为中校的欧内斯特.斯文顿担任。1916年6月4日,威廉.福斯特公司制造的第一批Mark.I坦克抵达了重装分队的训练基地,位于英格兰东部萨福克郡西萨福克区的村子:埃尔韦登(Elveden),这个训练基地大约有15平方英里。重装分队的官兵们将利用这些“外观呈菱形的大铁箱”进行驾驶、维护和战术训练,而火炮训练则在朴茨茅斯鲸鱼岛的皇家海军炮击学校进行,不过埃尔韦登训练基地也自行组织了枪炮射击训练。有趣的是,埃尔韦登训练基地的场景布设和战术演练都是针对法国战场,而这起源于Mark.I坦克的原型车:“母亲”号刚刚面世的1916年1月,当时英法军队高层会谈后一致同意于1916年5月-6月在两军结合部,也就是法国北部行政大区皮卡第对德军发动大规模进攻,意图就此结束西线僵局。结果德国第5集团军在1916年2月21日对准“巴黎钥匙”凡尔登发动了猛攻,法军苦战到5月份已经损失了至少11.5万人。压力巨大的法军总司令约瑟夫.霞飞将军找到英国远征军司令道格拉斯.黑格将军,强烈要求对方发起计划中的索姆河以北攻势从而分散德军力量以减轻法军重担。黑格将军抗议称部队怎么着也得到8月15日才能做好大规模行动的准备,但霞飞将军实在是等不起,于是好说歹说,总算是让黑格将军同意于7月1日按计划发动攻击。而重装分队在6月份所做的努力,其实也是在为这场行动做准备。到了7月份,威廉.福斯特公司和大都会工厂也陆续解决了生产中出现的问题,Mark.I坦克的产量也增大到了每周25辆,使得重装分队的规模也有所增强。1916年8月13日,该部队的C、D两个连陆续依靠火车离开训练地奔赴雅芳茅斯(Avonmouth,英格兰布里斯托尔的郊区和港口),再经由轮船来到了法国的勒阿弗尔(Le Havre,位于法国北部上诺曼底大区,是当地滨海塞纳省的副省会城市,也是法国的第二大港口)。已经达成8周训练进度的C连于8月下旬最先抵达这里,然后在连长伦·霍尔福德-沃克少校(Allen Holford-Walker)的带领下登上火车赶往英国远征军为重装分队选择的坦克基地:伊夫伦奇(Yvrench,法国皮卡第大区索姆省阿布维尔区的一座只有几百号人的镇子),这里的火车站可以把坦克运到多个营地,而且距离英军总司令部所在的阿布维尔(Abbeville,下辖阿布维尔区,索姆省的26.4平方公里小城市,也是该省的一座副省会)也比较近。值得一提的是,这位主管C连的沃克少校从1916年5月就开始负责重装分队在埃尔韦登的训练任务,其弟弟阿奇博尔德(Archibald)还是他手下的一名车长,而少校本人更是在1916年7月26日亲自驾驶Mark.I坦克为造访基地的英王乔治五世进行了表演,国王陛下还钻入车舱体验了一番。C连抵达伊夫伦奇后与当地的步兵单位展开了一段时间的协同作战训练,当然,步兵们对这些体型庞大的“新战友”的好奇要胜过对训练内容的关注。到了1916年9月6日,重装分队麾下的D连也通过火车抵达了这里。至此,未来攻势中将要参战的全部坦克都已到位,C、D两连各自拥有25辆坦克,而重装分队总部拥有10辆坦克作为总预备队,合计60辆。事实上,就在9月初旬,威廉.福斯特公司和大都会工厂又制造了50辆全新的Mark.I坦克,这些坦克很快也被送到了法国战区,其中25辆组成了重装分队计划中的A连,但他们还在等待野战维修站的建立,而另外25辆还在等待人员的编组和训练,所以最终都未能加入战局,不然英军的装甲突击力量将会是更恐怖的110辆。然而,当我们把视角转移到英国政府和陆军高层,就会发现一个很奇怪的事情:重装分队本次抵达索姆河战区组织行动准备,其实多数人都持反对态度。温斯顿.丘吉尔在1916年1月7日的备忘录中警告道:“在可以同时使用所有坦克前,不要使用任何坦克”,理由是过早部署少量坦克将会抵消大规模突然袭击的潜力。欧内斯特.斯文顿也在1915年6月向英国远征军指出不应使用几辆装甲战车做初步尝试,否则会导致计划暴露。另外,作者还了解到过一个尚未能查证到的说法,称重装分队还在训练阶段时,法国主持自家坦克研发工作的让-巴蒂斯特·埃斯蒂安上校(Jean-Baptiste Estienne)就拜访了训练场,在肯定了英国盟友后也表示希望对方能在法国坦克出场前不要投入这种武器以保持突然性。但在这么多反对声中,却独有一个人强烈要求尽快将这些新武器投入索姆河战役。他就是本次战役的最大操盘手,此时正坐镇阿布维尔的司令部的道格拉斯.黑格将军(Douglas Haig)。事实上,这位曾经的骑兵军官是一个极其固执的老古板,对新事物向来保持排斥态度,然而这个老古董却在1916年2月12日就担任了坦克供应委员会的联络官之职,并在1916年7月1日就曾希望坦克加入行动,只是苦于数量不足只得作罢。他这种对坦克出人意料的积极态度,或许是认为坦克属于用来撕裂德军防线的“装甲骑兵”。7月1日的战斗是英国军队历史上著名的灾难,步兵们冲到德军阵地前才悲催的发现长达一周的预备炮击根本没对德军造成什么大破坏,反而让他们提前做好了抵抗准备,结果英军有19000人被当场杀死,另有38000人死亡或伤残。到8月底,英国第4集团军死伤10万活人也只拿下了区区8平方公里的阵地,而蒂耶普瓦勒(Thiepval,法国索姆省佩罗讷区的4.4平方公里镇子)、福雷森林(Bois des Foureaux,英军称之为高地森林/High Wood,位于德军第二线阵地后方的一座30米高度山脊之上)以及所谓的“四边形”堑壕网(Quadrilateral trench network,这是一座布设了大量铁丝网和重机枪的德军矩形堑壕网络阵地,以法国索姆省的5.92平方公里村庄Ginchy/金奇为核心,是德军重要的观察哨和道路枢纽)也都还在德军手里攥着,无一拿下。到了1916年8月,眼看第4集团军付出巨大伤亡却换不来像样的战果,黑格将军决定在9月份重新组织大规模攻势重振雄风,而其底气源自情报显示的“德军死伤惨重”:英法情报部门估计德国第2集团军在7月份损失了130000-175000人。黑格决定趁德军死伤巨大且没有足够预备队的好时机,沿着从东部的蒂耶普瓦勒到西南部的康布斯(Combles,佩罗讷区的9.87平方公里市镇)的十一公里战线发起猛攻,这条始建于1916年2月的战线由坚固的堑壕和掩体组成,是德国军队的三线阵地,也是最后一线阵地。黑格将军希望借此机会彻底粉碎德军的抵抗,而计划中一个重要要求便是将英国现有的坦克全部派去战场,有多少派多少。黑格的要求英国战时内阁引发了巨大的争议,也引来了包括主管坦克制造事务的军需大臣劳合.乔治在内的诸多政要的反对。有人说,坦克乘员还完全没有做好实战的准备;有人说,手头现成可用的这些坦克都已经在训练中受到了严重的磨损,而且缺乏替换的零部件;还有人指出,只要德国人一看到坦克,就会马上生产出反制武器来,这样其突然性就不复存在了。但现在索姆河前线巨大的压力使得黑格将军实在很难推迟部署一种革命性的堑壕突击武器,而他在8月11日的日记也表露出了对从英国本土向法国地区运输坦克所花费时间的不耐烦:“我一直期盼着这些‘坦克’的使用能早日取得决定性成果”。到了8月22 日,他写道:“我已经等不及要得到 [坦克] 了,如果不利用我掌握的一切手段来完成我们今年最艰巨的任务,那将是愚蠢的。”(I cannot wait any longer for [tanks], and it would be folly not to use every means at my disposal in what is likely to be our crowning effort for this year.)在此情况下,本就固执的黑格自然不会搭理各种反对,他声称,要么是现在,要么至多是几周之内,英国远征军必须装备坦克,而且他将毫不迟疑地在战场上投入这些坦克。他在后面又固执的询问坦克的产量,得到的答复是“到1917年新年来临之际能够集中500辆,而到1916年9月结束时不会超过150辆”。对此,黑格强硬的答复战时内阁道,不管有多少辆,请赶快把坦克送来吧,我的截止时间是9月10日。后面的故事就是作者在本文前几段提到的了。重装分队C连的25辆Mark.I坦克在1916年8月下旬率先抵达英国远征军应黑格将军的命令选择的伊夫伦奇基地,而总部的10辆坦克和D连的25辆坦克也在9月6日抵达这里。此外,两个连还各自额外分到了2辆备用坦克,使得总兵力达到了64辆。这些还在与当地步兵组织协同训练的大家伙还成为了半公开的前线秘密,以至于每天都有英国和法国军官前来参观。不过最高兴的还是黑格将军,在得知坦克提前4天抵达目的地后,他亲自乘车离开阿布维尔来到了伊夫伦奇视察重装分队,还对集结起来的“听众”们高调宣讲道:“小伙子们,打起精神来,我可就指望着你们了!”为了让Mark.I坦克在计划的9月攻势中顺利完成任务,重装分队官兵为这些机械巨兽做了很多准备工作。雄性坦克装备的2门霍奇基斯6磅速射炮配备了334枚57毫米高爆弹和榴霰弹,3挺霍奇基斯MK.I轻机枪配备了6272颗7.7毫米步枪子弹;雌性坦克的1挺霍奇基斯Mk.I轻机枪和4挺维克斯MK.I重机枪则共计配备了24320颗子弹(装在76个子弹盒里面)。此外,为了增强坦克及车组人员的持续作战时间,重装分队麾下不少雌性坦克客串了一波“履带式装甲运输车”,额外携带了1桶机油、1桶齿轮润滑油、3桶冷却水、战地急救包、2盒自卫用左轮手枪子弹、1挺备用维克斯MK.I机枪、33000发备用机枪子弹、1根维克斯MK.I枪管、4根霍奇基斯MK.I枪管、2把钢丝钳、3支信号旗。而C连麾下的C22号坦克(雌性)的车长巴兹尔.亨利奎斯中尉(Basil Henriques)称自己的座车和C连其他几辆雌性坦克在上述这些设备之外又携带了16块大面包、30个肉类罐头以及装满了牛奶、茶叶、白糖、芝士和咖啡粉的食物袋供坦克车组们补充体力,以至于他们在需要钢丝钳和信号旗的时候总是找不到它们。考虑到Mark.I坦克的最大航程也就38公里,重装分队C、D两连又在坦克后面的附加尾轮上面架了一个漆成大红色的木质箱子用于储存额外的燃料罐(尾轮可以利用液压装置抬起),从而在行动中为坦克增加续航。此外,坦克背部还携挂了头尾两端带有钩子的钢制牵引绳,如果有哪个坦克陷入烂泥巴里面无法动弹或是遇到了引擎故障,它的队友就可以把它拖出困境。此外,重装分队还意识到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虽然Mark.I坦克的12毫米正面装甲和8毫米侧面及背部装甲能够有效抵御步枪、机枪以及部分炮弹破片的直接命中,但如果敌人使用炸药包或成捆手榴弹攻击坦克薄弱的6毫米顶部装甲,就很有可能对车顶和两侧的过顶式履带造成严重破坏。在1916年6月训练期的实验表明,在车顶30厘米处安装一个装甲钢板可以抵御这种攻击,大都会工厂也因此制造了25套厚度4毫米的车顶附加钢板,正好够一个连装备。不过这些设备最终未被采用,而是换成了由Mark.I坦克车体设计的提出者沃尔特·戈登·威尔逊(Walter Gordon Wilson)开发的车顶手榴弹防护网,由铆接的木制框架和铁丝网共同组成,这种装置可以拦住扔向车顶的手榴弹等单兵炸弹,并使其滚落到地面,即使没有滚落,防护网也能兜住炸弹让它们在远离车顶几十厘米的地方爆炸,从而避免车辆遭殃。C连在为25辆坦克安上这种装置后向D连的伙伴们推荐了这一做法,但后者对此不以为然。除了Mark.I坦克,车组人员们也称得上全副武装。除了军用水壶、野战军服和帆布背包外,每个驾驶员、车长、炮手、装弹手和轮机员(机械师)都配备了1顶防止头部与车内金属部件碰撞的皮革头盔、2副用于抵御毒气攻击的防毒面具、1幅保护眼球的护目镜、1幅用于抵御破片伤害的链条式金属防护面具。此外,他们每人都获得了一支左轮手枪用于在作战时利用坦克舱口攻击靠近的德军步兵,或是在被迫弃车后用于自卫。重装分队想到的还不止这些。为了进一步增强对试图贴近坦克实施攻击的德军步兵的杀伤效果,重装分队官兵自己动手,在车体前端钻出来一个孔洞,然后架设1挺可以由车长操作的霍奇基斯MK.I轻机枪,至于车顶观察塔的机枪依然保持不变。此外,重装分队还会给坦克增派第9名车组人员,他的任务就是利用车体尾部小门上的孔眼操作左轮手枪和轻机枪杀死敢从这里爬上坦克的敌军。这些战地改装的初衷是强化坦克的自卫能力,但在后来的战斗中,它们让德军官兵不得不面临某些可怕的事实:在正面抵抗英军坦克时遭到2门57毫米炮+2挺轻机枪(雄性)或是2挺轻机枪+2挺重机枪(雌性)的猛烈扫射,而当他们从战壕里面重新爬以来以为自己躲过一劫后,会发现坦克尾部也有机枪(德军:已经绝望)。更吓人的是,雄性坦克的机枪子弹携带数量可以增加到10000颗,而雌性坦克可以增加到30080颗。黑格的计划是趁着德军自身同样死伤惨重、人力短缺的好时机,在9月份加大攻击密度和节奏,一举打垮德军在索姆河的防御。这场后来被英国战役命名委员会取名为“弗莱尔-库尔塞莱特战役”(Battle of Flers-Courcelette)的行动决定于1916年9月15日正式开始,由亨利.罗林森将军(Henry Rawlingson)指挥的英国第4集团军负责主攻,其任务是在9月15日当天对准从吉耶蒙特(Guillemont,法国索姆省佩罗讷区的3.27平方公里市镇,德军在这里的第二线阵地与周边的森林和农村共同组成了互相连通的坚固工事,其西北部的德尔维尔森林是进攻方必须经过的突出部所在地,能遭到德军三面火炮的围攻,而农村阵地死死控制着无法绕过的中间地带)到马丁普伊什的德国第1集团军中央阵地和第二线阵地实施攻击,在夺取马丁普伊什(Martinpuich,法国加莱海峡省的村庄,也是德军的物资补给站和部队过境点)、弗莱尔村以及盖德库尔村后一鼓作气杀入从莫尔瓦尔到勒萨斯的德军第三线阵地(也是最后一道阵地),彻底粉碎德军的抵抗。加拿大军团将在坦克的配合攻击库尔塞莱特,目的是牵制德军有生力量掩护其他部队的主攻。在步兵突破德军防线后,英军骑兵将利用机动性优势迅速向巴波姆和防御较不完善的德军后方地区发起进攻。此次行动,第4集团军共有10个师可用,而德军只有5个师。第4集团军的预备炮击将从9月12日凌晨6:20开始,一直持续到9月15日进攻发起。进攻开始后,英军炮兵将采用实验性质的新式战术:徐进弹幕射击。而这场攻击的战术核心正是“徐进弹幕+坦克编队突击”。英军炮兵会在进攻部队之前形成一道从无人区逐步前移到德军阵地的弹幕,其移速为每分钟45米。为了防止误击,徐进弹幕与Mark.I坦克之间刻意留出90米间隙。跟随在徐进弹幕后面的英军坦克将组成三车编队,一辆在前,两辆紧随其后。雄性坦克将担任编队矛头率先进攻,利用两侧的57毫米火炮炸毁德军的机枪堡垒和其他类型的掩体,同时发射机枪压制德军,在其后面的雌性坦克则利用大量机枪屠杀德军集群步兵的抵抗,同时打垮德军步兵的反击。如果有德军步兵试图爬上坦克,它们则需要用机枪帮助队友“清洗甲板”。躲在坦克后面的英军步兵在坦克打开缺口后要迅速冲入德军阵地瓦解其残存力量,进一步撕大缺口,而骑兵部队会利用缺口实施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