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情绪激动的时候,他们可能会说出一些伤人的话,诸如“坏妈妈”,“都是你的错”,“你不在乎我”之类的话。
面对这些话语,我们可能会感到心寒和混乱,甚至想和孩子争个对错出来。
但是你知道吗?
这些攻击性言论背后隐藏的其实是孩子对我们深深的爱。
一旦我们理解了这些话语背后的感受,我们就可以向孩子表达我们的理解。
这样不仅能帮助孩子正确的表达他们的感受,还可以帮助他们化解负面情绪。
错误的回应方式
“你觉得我坏,那你去找个好妈妈吧!”
这样的赌气回应简直是在把孩子往外推,会让孩子觉得妈妈不再爱他,从而内心缺乏安全感。
“别乱说,妈妈怎么会坏呢,你这孩子不懂事。”
这样的否定回应,会让孩子感到不被理解,他们的情绪得不到释放,问题也就得不到解决。
“你居然说我坏?我为你付出这么多,你太没良心了!”
这种指责式的回应会让孩子感到更加委屈和无助。
他们原本只是在表达当下的不满情绪,而这样的指责会让他们觉得自己的感受不被重视,甚至可能会产生愧疚心理。
“不许这么说妈妈,再说妈妈要生气了!”
这种威胁式的回应只会让孩子感到害怕,而不是帮助他们理解错误或解决问题。
长期如此,孩子可能会因为害怕而不敢再表达出内心的真实想法。
正确的回应方式
倾听
保持冷静,蹲下来和孩子保持同一高度,看着他的眼睛,温和地说:“宝贝,你这样说妈妈有点难过,能告诉妈妈为什么会这么觉得吗?”让孩子感受到你愿意倾听他的想法。
共情
如果孩子说因为你不让他看电视,你可以这样回应:“妈妈知道了,你是因为妈妈不让你看电视,所以你很生气。如果妈妈喜欢做的事情被阻止了,妈妈也会很生气。要是妈妈遇到这样情况,我会直接说‘因你不让我看电视,我很生气’,直接表达自己的需求。”
启发提问,引导孩子解决问题
“妈妈不让你一直看电视,是担心你的眼睛会不舒服。妈妈现在知道,你很想看电视,那你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吗?找一个既能看电视,又不会伤害眼睛的方法。”
引导孩子去看到问题并解决问题。
评估并实施
孩子可能会说出很多种办法,比如“一天看多久,什么时候可以看,妈妈你帮我计时”等等。
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个大人孩子都比较认同的规则,让孩子知道有规矩可循,也能感受到你的尊重和理解。
面对孩子的“为什么?”还可以用“回声法”去启发、引导孩子。
重复孩子的原话,不直接给答案,装不懂并请教孩子。与孩子一起寻求答案,同时适时地称赞、鼓励孩子。
及时、积极的回应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爱和被关注,从而建立自尊、自信和自爱,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基石。
避免采取忽视或否定的回应方式,而要共情、理解孩子的情绪和感受,与孩子“同频共振”。
点个【在看】先接纳自己,才能更好地接纳孩子的情绪和不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