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圈】这种“摇号”生意,真的无本万利

百科   其他   2024-08-08 08:15   上海  


@莉**呀:

亲戚托了一个可以帮孩子摇到好学校的中介,这种做法靠谱么?说是这个中介口碑挺好的,是有专门的通道么?


有个啥啊。


每到暑假,“摇号中介”就比较活跃。我小区里也有为这事儿砸了十几万的。


“口碑”这事儿,也挺让人服气:“摇不中,全额退款”。只要做出这样的承诺,有些家长就会觉得这家中介“很有底气”。


底气个啥啊!他们其实啥也没做,依然是你自己参与摇号。摇中了,本就该你中,他没任何功劳,但你以为是他安排的,还要付他钱;摇不中,本就摇不中,他还是没干啥事儿,你本来就没必要去付钱。


无本万利啊。


他唯一做的事情,就是加了微信,和你聊天,让你误以为他“有门路”。这哪儿是中介费,这充其量是许愿费。要是摇中了,你是把他当菩萨,还愿去了。


还有中介说“没摇中退一半”,这更黑。近期最黑的案例是我妈告诉我的,说一个朋友的孙女儿,都已经收到非心仪学校的入学通知了,中介还在忽悠“不要急,会有转机,我们在联络,入学通知说不定会有好几份”,家长还抱有期待,我就搞不懂,他们是不知道有学籍这回事儿的么?


以前有家长说,要不要做做反诈提醒。后来发现挺难。每年的韭菜都是全新的。而且,他们永远坚信“自己有机会买到后门”,退一万步,“至少我花钱买过后门了,对得起自己孩子了”。

兜里的钱一定要飞走,怎么拦得住呢?



@听**2:

运动员成绩不好,难道说不得吗?稍微骂两句,就来各种“你行你上”,“人家多不容易”,“参加比赛的都已经是佼佼者”,运动员都得哄着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男足倒是挺好的……这么多年了,大家都不哄……


其实,在竞技体育里,“菜”肯定是原罪。赢了就是捧上天,输了就是会挨骂,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同样一句狠话,赢了就是胸有成竹,输了就是自不量力,很正常。要想输了不挨骂,那就要呈现出一些特殊的品质:


比如,它本来就是弱势项目,能登场就很有意义;比如,你在人生经历上有些特别的地方……但那肯定是少数。


有些运动员或者媒体会打苦情牌或者骂回去,说想想刘翔的遭遇想想李宁被寄刀片的遭遇……


是这样的。如果你是自掏腰包自负盈亏的,“骂回去”也算理直气壮;但如果是财政支持用的税收……我觉得老百姓监督一下也没什么不合理。如果有些人情绪过激,涉及到人身安全了,按照法律法规处理就行。


当然,骂也要骂对地方。刘翔当时的情况,实际上早就应该伤退,该挨骂的不是他,挨骂的是需要让他上场的那些人。


我们干活没干好都得挨骂,运动员没比好就不能挨骂,是不是也太不公平了一些。



@微**a:

说起看体育赛事转播,我在学生时代真的很有热情,很多体育比赛都爱看。现在兴趣缺缺,不见得是比赛难看了,可能就是我老了。


扎铁了老心。


据我自己的体验,倒未必是“热情”消退,主要是精力跟不上。


比如,欧洲杯,或者奥运会的部分赛事,我也想半夜里喝着啤酒吃着薯片看啊,但眼皮子不支持。年轻时候别说熬一个通宵,熬三个都能生龙活虎参加期末考试。现在呢,熬半个就想去挂急诊。


又比如,以前晚上吃吃喝喝啃鸡爪,吃完只要把垃圾扔进垃圾桶,简单收拾一下抹抹嘴就行了,现在就比较复杂:地上有一滴油没看见啊?垫子放回原位不知道啊?


再比如,以前如果耽误点儿工作,打声招呼就行了;现在就不太敢,我和谁打招呼去啊。


本来在暑假的时候,想带孩子去现场看申花的比赛,结果一看比赛的时间和路程,想着回到家里可能得夜里11点,就有些退缩。


把它概括成“老了”,也不是不成立。


当然,还有一部分,确实是“口味”的改变。我们肯定发现,体育项目很多,但“好看”的其实并不多。即便是奥运,大量的项目我们也只是看个结果,对过程兴趣不大。更快更高更强和“好看”不是对应关系。就拿万米跑来说,我就不太相信真有观众认认真真地从第一分钟盯到冠军诞生。


以前“感兴趣”,是因为可看的东西太少了,把电视开着,当个背景音,也能装作身临其境。现在有这点时间,我们都可以刷几百个短视频了。这肯定不是“老了”。其实有些所谓的“夺金点”,比如举重什么的减项,不是什么“针对中国”,也未必是什么“对运动员健康不利”——竞技体育哪个对健康有利了。说到底,就是不够“好看”,观众有限,赞助商不愿意掏钱,没有市场了。滑板为什么能进奥运?网游为什么能进亚运?也是同样的道理嘛。



封面图来自灰鸽叔叔宠物群
猫名:福&禄





您需要了解:
用“破圈”的沟通了解更大的世界

灰鸽叔叔
一个作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