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治理研究》杂志创刊|李君如、王浦劬、王炳权等专家学者建言献策

教育   2024-11-05 18:54   山东  

 9月11日,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报刊社举办《国家治理研究》杂志创刊学术座谈会。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王利明,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一级教授、中共中央党校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吴忠民,清华大学政治学系系主任杨雪冬,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家治理教研部副主任宋世明,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毛寿龙,北京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副院长王峰,中国电子企业协会副秘书长兼产业研究和行业统计部主任陆峰,新华文摘编辑部编审胡元梓等专家学者聚焦《国家治理研究》创刊的重要意义、办刊方向、刊物定位、刊物风格等进行了深入研讨交流。



    与会专家认为,新时代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始终紧紧围绕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总目标,国家治理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越来越凸显。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吹响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的时代号角,对国家治理现代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个重要历史节点上,创办《国家治理研究》,对于推进国家治理理论和实践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与会专家指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报刊社创办《国家治理研究》具有优良传统和独特优势。作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直属事业单位、中央主要新闻单位,报刊社在办报办刊中,坚持差异化办刊思路、政治家办报方针,突出政治性、思想性和理论性,注重加强采编队伍建设,形成了“一报六刊两网多微”的全媒体传播格局,成为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思想理论阵地。2024年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成立国家治理教研部,为推进国家治理研究和教学奠定了学科基础,也为《国家治理研究》办刊提供了重要学术保障。

    与会专家建议,要重视国家治理特别是现代国家建设问题的学理研究,平衡好多学科与主学科的关系,夯实国家治理的理论基础;关注国家治理前沿问题研究,做好对中国式现代化、全球治理、数字治理等重大主题的理论研究与阐释;注重比较研究,深化研究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特殊问题与世界各国现代化建设遇到的普遍问题,通过历史比较与国别比较,找准国家治理的切入点;推进国家治理史的研究,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与理论创新进行深入研究,将中国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同中国自身的国家治理结合起来加以研究。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国家治理研究》办刊要发挥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学科优势,一方面要突出党的建设、国际战略、应急管理、数字政务以及相关案例研究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价值,另一方面要加大与中央各部委、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社会科学院和高校的密切协作。

    学习时报社社长何忠国作会议总结,会议由副总编辑石伟主持,相关部门负责人和编辑参加会议。

11月1日,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报刊社举办《国家治理研究》杂志创刊第二次学术座谈会。原中央党校副校长、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席李君如,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北京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国家现代化建设研究》主编王浦劬,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副所长、《政治学研究》副主编王炳权,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副院长何虎生,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主任陈曙光,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家治理教研部副主任李江涛等专家学者聚焦《国家治理研究》创刊的刊物定位、刊物风格以及议题设置等进行了深入研讨交流。学习时报社社长何忠国主持座谈会,副总编辑王君琦、有关部门负责人和编辑参加座谈会。

专家们认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在这个重要节点上,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创办《国家治理研究》,将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提供重要学术交流平台。

李君如

李君如指出,《国家治理研究》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主线,准确把握“国家治理”的内涵和外延。广义的国家治理研究,涵盖了法治、社会、经济等各领域的治理,不仅包括国家层面的治理,也包括基层治理;不仅包括治理制度,还包括治理能力,还有更深层次的治理的价值观。他强调要重视对“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的深入探讨,在深刻把握中国的国情、深入理解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找准通过“第二个结合”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切入点,构建中国自主学科知识体系,从而推动国家治理研究的与时俱进。

王浦劬

王浦劬指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主题表明,国家治理现代化既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目标,又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路径,从而进一步提升和明确了国家治理现代化在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战略定位和重要功能。全会通过的《决定》第一次提出,国家治理要和社会发展相适应,从而把国家治理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置入社会基本矛盾层面,把社会基本矛盾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两对辩证关系”拓展深化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国家治理与社会发展“三对辩证关系”,深化和丰富了唯物史观基本原理,进一步巩固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理论基石。随着全面深化改革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面对两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前,我国的全面深化改革和国家治理现代化面临着复杂的形势和任务,在国家治理研究中,尤其面临着发展主义与治理主义、策略主义与制度主义、技术主义与价值主义、结构主义与功能主义、道德主义与效能主义、实质主义与程序主义以及本土主义与拿来主义等多重价值取向的选择,面临着确定性与不确定性问题、条件、因素和方式的深化研究要求,对此,需要运用辩证思维、系统思维、战略思维和科学思维,从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现代化发展布局和国家治理战略出发,揭示这种复杂治理内含的不同价值取向顺序及其相辅相成的辩证联系,分析其中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因素及其转换路径,阐明中国式现代化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发展规律。

王炳权

王炳权围绕如何办好《国家治理研究》的创刊提出建议。他指出,一是做好顶层设计,创刊号是新刊的标杆,要避免虎头蛇尾。二是做好议题设置。准备议题群,建议提前准备好充足的策划,以后对比历年总目录使读者形成专属认知。三是准备好作者。约稿要体现创刊的意图,主导被约稿对象的写作框架,处理好作者知名度与文章质量的关系。四是重视编辑、编务工作。五是做好网络传播、学术期刊数据库的入库准备工作,注意学术期刊评价体系。

何虎生

何虎生认为,要坚持党管媒体的基本遵循,深入研究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与理论创新。要紧密围绕国家治理的核心议题,如政治体制优化、经济体制改革、社会治理创新、法治建设推进、文化繁荣发展等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要利用好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学与研究的资源,着重于建立国家治理研究的概念体系、知识体系、理论体系,鼓励采用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如大数据分析、案例研究等,以及跨学科的研究视角,提升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郑功成

郑功成认为,《国家治理研究》的创办需要注重三个方面,一是中国性,即研究和解决中国的问题,对中国的制度变革、中国的现代化提供理论和政策支撑;二是思想性,注重文章的理论视角、理论观点及其深刻性,避免完全使用数字化、模型化的方式去研究社会问题;三是实践性,在中国的实践中提炼理论。在此基础上,重视对国家治理的普遍规律研究,包括现行国家治理体系研究的理论化、历史经验及其规律的总结等方面。同时,刊物的关注内容可不限于当前国家治理学科的范畴,国家治理研究关注的是治国安邦的大问题,是一项需要多学科多领域融合的研究。

陈曙光

陈曙光指出,《国家治理研究》要办成在国家治理学科领域具有广泛学术引领力的旗帜性刊物,编辑部要组建一个具有生命力的学术共同体,通过组织专栏、笔谈、举办研讨会等方式加强和本学科知名学者的互动和往来。作为广义的国家治理,既包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国家治理学说,又包括中国共产党的国家治理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国家治理思想,中西治理比较等。要深入研究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治理重要论述,深入研究阐释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一系列国家治理的标识性概念,如单一制国家形式、民族区域自治、基层群众自治、群众路线、全过程人民民主、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协商民主、一国两制、全面管治权、高度自治权、爱国者治港(澳)等,为构建中国国家治理自主知识体系发挥积极作用。

李江涛

李江涛认为,《国家治理研究》的创办是适应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求的新事业,应该在引领国家治理领域的理论创新方面发挥应有的贡献。刊物定位首先要注重思想性、学术性,同时兼顾对策性研究,既要成为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高水平新平台,又要体现出党校特色和优势。编辑部可以加强和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家治理教研部的合作,不断优化栏目设置,激发出校(院)内学术机构参与期刊建设的积极性,共同为国家治理学科建设做出积极的努力。期刊建设必须广交朋友,在碰撞中激荡出学术和思想火花,相互学习,共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文库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宣传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