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
摘 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对于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首要的、根本的是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完善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重中之重是打造体系化、建制化、协同化的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塑造国家竞争新优势;基础工程是完善人才培养使用机制,建立健全人才发展治理体系,创造人才健康成长环境;重要抓手是通过完善“揭榜挂帅”“赛马”等竞争机制,探索形成赋权形式、成果评价、收益分配等激励制度,构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更好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关键词:人才强国;人才评价体系;科技创新;新质生产力;全面深化改革;中国式现代化
作者简介:许先春,男,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信息资料馆馆长、研究员,哲学博士。
摘 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之义和强大动力。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了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从历史、理论与实践三个维度回答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行动逻辑,并从根本保证、制度释能、战略擘画、全球治理、问题导向、绿色发展、多元共治等多个方面系统谋划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实践方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必须正确处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与中国式现代化整体布局的关系,准确理解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概念体系和政策体系,重点把握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关键任务和突破方向,从而勾勒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的新图景。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行动逻辑;绿色发展;全面深化改革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摘 要: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方法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思想的创新性发展,包含了思想方法、思维方法、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思想方法主要包括解放思想与统一思想相结合、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体能动性相结合、守正和创新相结合;思维方法主要包括战略思维方法、历史思维方法、辩证思维方法、系统思维方法、创新思维方法、法治思维方法、底线思维方法;领导方法主要包括党的领导与人民至上相结合、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工作方法主要包括处理好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全局和局部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等方面。这些方法内涵丰富、相互作用、相互贯通,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方法论体系。系统阐释和科学把握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方法论,对于我们深刻认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客观规律和内在要求,对于我们顺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全面深化改革;中国式现代化;思想方法;思维方法;领导方法;工作方法
作者简介:侯衍社,男,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纪检监察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合”思想蕴含着“和而不同”“协和万邦”“守中致和”等传统天下观智慧。“人类命运共同体”重新激活“和合”思想的文化生命力并合理融入新型国际关系的构建,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存续条件上,“人类命运共同体”关于“异”与“同”的文化诠释超越“和而不同”的传统逻辑框架,提升了自身存续的可能性与必然性。在构建逻辑上,“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秉持“协和万邦”基础上,以人类命运的本然联系和应然规范凝聚广泛共识,以协同分工和合作行动推动共同体的有机塑造;在运演法则上,“人类命运共同体”对“守中致和”的发扬彰显着人类和谐共处的适度原则。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合”思想;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作者简介:陈红娟,女,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吴迪,男,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政治·行政
摘 要:治理问题的复杂化对政策干预工具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行为经济学揭示了人类非理性决策的诱因,为公共政策学提供了行为研究的洞见,推动了行为公共政策学的兴起,丰富了政策干预工具箱。作为行为政策干预工具,“助推”通过选择架构的调整来引导个体做出理性决策,已被广泛运用至福利政策、环境政策、财政政策等领域的实务改革中。但“助推”理论也存在许多值得反思的理论缺陷,在定位、人性假设、方法论、主体性、伦理、科学性和有效性等方面存在局限性。基于此,“助推”在运用过程中需要提高透明性和公开性,注重与其他政策干预工具的结合,以避免“助推”的偏狭性。
关键词:治理问题;“助推”理论;行为公共政策;政策干预工具;批判性研究
作者简介:张成福,男,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孙妍,女,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摘 要:作为新时代乡村治理共同体建设与基层协商民主的重要实践主体,新乡贤组织参与乡村协商治理表现出了独有的治理特征与差异化的模式结构。基于结构二重性视角,提取治理嵌入和协商能力两个分析维度,可以将其参与模式分为“共治型”“自治型”“协治型”“辅治型”四种类型,并可以通过相应的实践案例予以验证。由于结构性要素与能动性要素的相互转换,新乡贤组织参与乡村协商治理的模式类型可形成一种开放性的互动结构关系。为适应基层治理的复杂性和多元性,提升新乡贤组织参与的治理效能,新乡贤组织参与乡村协商治理应当致力于实现在不同治理场域、不同协商功能下的“分类协商”,以期深入推进基层协商民主建设的精准化与精细化。
关键词:乡村协商治理;基层协商;新乡贤组织;治理嵌入;协商能力;乡村振兴
作者简介:杨柯,女,西安邮电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地方政府与数字治理
摘 要:在灾害救助中,介于公共利益和个体利益之间的集体利益存在着如何界定与代表的难题。对灾害救助义务进行类型化分析,可识别出不同类型的集体利益,从而明确救助的授益指向。由此可进一步探讨补偿的四类给付请求权,即因灾害应对所作特别牺牲的补偿请求权、复建社会基础设施请求权、复建经济基础设施请求权,以及必要的程序性集体给付请求权。灾害救助与重建的公共基础设施具有极强的“属人性”特征,集体成员可将“个人权利及其实现的必要条件”作为其代表主张实体请求权的基础,并参与到救济程序中。集体给付请求权的实现未必需要“增量”的救助资源,只需要优化“存量”资源的配置。
关键词:灾害救助;集体利益;给付请求权;应急管理;国家补偿;特别牺牲
作者简介:林鸿潮,男,中国人民大学纪检监察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周俊,男,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
摘 要:数据产权分置涵括建立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数据产品经营权分置的产权运行机制,这与数据从资源到要素再到产品的价值创造规律高度契合。尽管数据产权与数据财产权存在映射关系,但财产权所构筑的人为排他性,会增加数据流通和利用的成本,对数据价值实现产生相应影响,这也给数据产权分置政策转化为法律规范带来挑战。目前从数据主体视角出发形成的单一产权或二元权利结构,与“数据产权结构性分置”之政策意蕴和方向性策略不相一致。为此,要确保数据确权不偏离政策目标并实现“三权分置”的制度功能,就需要回归到数据客体视角,探索数据价值形态梯次变化的底层逻辑,破解既有数据确权研究中的理论困境,进而对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数据产品经营权的配置提供必要的制度供给。
关键词:数据产权分置;二元权利结构;开放式创新;公共物品理论
作者简介:高莉,女,中共江苏省委党校(江苏行政学院)法政教研部教授,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省委党校基地特约研究员。
政策视角下干部担当作为激励机制的有效性研究
摘 要: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切实解决干部队伍突出问题的内在要求。激励机制是影响干部担当作为的重要因素,其中激励政策是激励机制的具体实施手段和影响激励机制有效性的关键。基于政策视角,构建“政策工具—政策过程—政策目标”三维分析框架,以31个省级激励政策文本为例对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政策进行分析,讨论干部担当作为激励机制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从提升干部的本领能力、注重问责与容错纠错的协同性、优化考核评价的科学性、强化关爱措施的落实四个方面,提出完善干部担当作为激励机制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干部担当作为;政策工具;激励机制;政策文本;激励对策
作者简介:袁翠欣,女,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领导科学教研部讲师,首都干部领导力与心理素养研究中心研究员。
法律·社会
(社会现象研究)
摘 要:当前学术界对青年“断亲”现象的相关探讨可从概念界定和经验证据两方面来分析并给予客观评价。结果表明:用“断亲”概念来概括和描述当前青年与亲戚之间关系的状况并非准确,也并非合适;同时,不同学者所定义的“断亲”概念的内涵也互不相同;有代表性的三项经验研究结果,没有提供当前社会中存在青年“断亲”现象的可靠证据。因此,青年“断亲”并非一种客观的现实,而更可能只是一个虚幻的概念。青年“断亲”现象的相关讨论对正确进行社会研究带来了重要启示,只有通过系统规范的调查研究,科学了解当今社会的实际状况,才能够真正回答一个概念是否反映一种客观现实,也才能进一步探讨与之相关的其他问题。
关键词:“断亲”;亲戚关系;青年研究;社会研究的“发言”;社会学研究方法
作者简介:风笑天,男,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席教授,南京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摘 要:采用社会心理学视角,深入分析大学生群体中出现的“躺平”心态,并结合半结构访谈,归纳出大学生在面对激烈竞争压力时展现的五种策略性应对方式,即“努力”“内卷”“躺平”“摆烂”和“空想”。进一步研究揭示“躺平”与“内卷”等其他四种心态类型之间的关联逻辑与过渡性关系,并运用自我决定理论(SDT)框架剖析“躺平”心态背后的心理动力机制后发现:大学生的“躺平”心态具有竞争压力应对策略的双元性特点,蕴含着双向发展的可能性。“均衡—适应”原则与“目标—投入”关系的教育及引导,可调动“躺平”的能动因素,化解惰性因素,促进大学生构建积极进取的社会心态以应对日益增长的社会竞争压力。
关键词:躺平;内卷;竞争压力;大学生心态;自我决定理论(SDT)
作者简介:杨宜音,女,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牧石玲,女,哈尔滨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长期护理保险与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协同发展策略——基于对长期护理保险试点经验的分析
摘 要: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解决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问题的有效路径。通过对全国49个长护险试点城市的经验分析发现,长护险的实施为养老服务提供了庞大的市场需求和稳定的资金来源,促进了社会养老服务的发展;而社会养老服务则为长护险实施提供了坚实的服务保障。将长护险资金顺利转化为老年人的照护服务是实现长护险制度设计目标的关键,唯此才能推动两者协同发展。建议从国家战略的高度进行统筹规划,加强顶层设计,重构长期照护服务政策体系,并以需求引导供给,实现养老服务的高质量发展,提升长期照护服务的供给能力。
关键词:长期护理保险;社会养老服务;待遇给付;长期照护服务
作者简介:张文娟,女,中国人民大学健康中国研究院、老年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梅真,女,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健康学院博士研究生。
往期精选
注:本媒体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声明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从未委托任何中介机构或个人代收稿件,也从不收取版面费,本刊对上述非法行为人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敬请广大作者通过E-mail直接向我刊投稿。
投稿邮箱:bacjournal@vip.163.com
联系电话:010-68007353,010-68007020,010-68007111
长按二维码
阅读电子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