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功无言,神秘的7169部队,十万大军消失沙漠,数年后一声巨响

民生   2024-10-22 18:59   北京  




60多年前,10万大军为何在大漠深处秘密出现又悄然消失?在这个联合国专家断言“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他们将面临着什么?今天,亲历者的回忆带我们走进那段神秘岁月。

1958年4月24日,满载着首批从朝鲜战场回国的19兵团官兵的列车,缓缓驶入北京站,热烈的欢迎场面后,官兵们被转运到西郊总参谋部第三招待所“待命”。半个月后,部队收到军委命令:撤销19兵团,其机构改成工程兵特种工程指挥部(简称“特工指”),代号为7169部队。征尘未洗,这支“改头换面”的新成立部队便跃马边关,直奔祖国的西北荒漠……

这支“大军团”,将前往国防建设最绝密的“0029工程”——我国第一个综合导弹试验基地。这支部队,从技术上讲干的是特种工程,从政治上讲扛起的是特殊任务,这两个“特”,共同决定了它的“神秘基因”,其神秘程度超越了我军建设发展史上任何一支有名有姓的部队,尽管存在3年多时间,但其卓著功勋却是我军和平建设时期无可匹敌的,其中的艰难困苦也非今日所能想象。


工程兵司令员陈士榘上将
参谋长赵东寰少将
政委黄文明少将


最苛刻的政审

当年的年轻战士们如今已是耄耋老者,他们曾调侃7169部队的严格政审:上战场或许合格被批准,但要进7169,查三代都不一定能过关!这是他们关于7169部队最深刻的共同记忆。

7169部队直属和施工单位总人数计10万余人。部队党委核心成员更是从工程兵20多个兵团级领导干部中精挑细选出来的,如工程兵司令员陈士榘(开国上将)、参谋长赵东寰(少将),政委黄文明(少将)等。据参谋长秘书杨志民回忆,当时政治上要求很严,需要同时保证三个条件:第一,没有复杂的境外关系;第二,家里没有被杀、被关及被镇压和管制的亲友;第三,本人思想进步,没有反党言论,执行党的政策好。不满足这三条的就不能调入7169部队。如此严格的政审,确保了7169部队过硬的思想基础,每一位过审的同志内心都充满了自豪:能被批准参加新中国高端国防工程建设任务,体现了党对个人的高度信任。



最隐蔽的战场

开赴大西北前的欢送会上,参谋长赵东寰幽默地向大家介绍:“我刚从西北回来,这次你们去什么地点,执行什么任务,我不能说,你们也不用问,问了我也不会说。那个地方比较凉快,也比较安静。去了咱们就又是战友了。我们从朝鲜战场回来,什么苦都吃过了,到了地方你们自然就都知道了!”

话里深意尽是话外苍凉。中国第一个综合导弹试验基地勘址在内蒙古额济纳旗。7169部队首脑机关到达旗政府时,四间土坯房外加几个蒙古包就是人间的全部建筑物了。微微隆起的高地和几株骆鸵草簇拥着仅有的两个地名:“青山头”和“老西庙”,地图上没有标识,说不出它的具体位置是在情理之中。那里的确安静,一望无际的戈壁荒漠,几乎看不到生命迹象;那里的确凉快,5月里晚上还是零下20多摄氏度。守备三师师长李冠智带领几位先遣组成员,从东北海滨县城庄河直奔7169指挥部报到时,随身还带着粉笔。想为即将分到的大部队营房做画圈标记。接待的同志用手指着一片深褐色的乱石沙土说,“这一片就是你们师部驻地。”李冠智惊呆了:万把人的一个师,到了这个“战场”,竟然没有一间房屋,没有一块挡风之地!


最艰苦的环境

“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千里无人烟,风吹石头跑”,这是基地指战员对场区戈壁滩非常贴切的描述。

施工部队初进场区时只能住帐篷,冬天最低气温可达零下30摄氏度,生火炉、盖厚被子都无济于事,干部、战士无一例外冻得当“团长”,夏天最高气温可达41摄氏度,帐篷里像蒸笼,无法藏身。春天遇到风季,更是时刻担心帐篷被刮跑。沙尘暴时常刮得飞沙走石,50吨水泥能瞬间被刮得全无踪影,龙卷风能将大油罐刮上天再重重摔下,这样的恐怖景象实在难以与“大漠孤烟直”的诗意联系起来。

戈璧滩水质苦碱性大,即使是这样的水也难以保证饮用所需,加上气候干燥,常致人嘴唇开裂鼻子流血。10多万人的蔬果副食全靠外运,供应相当紧张,没水时发几片白菜帮子都成奢望,维生素的缺乏使很多人患上了夜盲症。最难耐的是场区蚊子、牛牤、小咬(又叫蚊末子),密聚成群,官兵们常被咬得奇痒难忍,感染频发。


陈士榘(前排右二)担任特种工程指挥部司令员兼政委时与工程技术人员合影


最燃情的时光

“自古英雄不怕难。克服困难是好汉,决心平地起高楼。誓把戈壁变乐园。”面对恶劣的生活环境,7169部队将士毫不退缩。时刻为能够参加中国高端国防工程建设深感光荣与自豪。部队党委在所属单位广泛开展“比革命前辈的艰苦和革命烈士的牺牲精神,比红军过草地爬雪山的艰苦,比志愿军一把炒面一把雪的艰苦”的“三比”宣教活动,光荣传统教育唤醒了将士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坚定了以苦为荣的思想和战胜困难的信心。他们以“死在戈壁滩,埋在青山头”的豪迈气概,屡屡攻克难关,圆满完成了繁重的施工任务。

1960年9月10日,张爱萍副总长亲赴试验发射现场指挥,苏制P-2近程弹道导弹发射成功;11月5日,聂荣臻元帅亲临发射现场,与官兵们共同见证了我国仿制的第一枚“东风1号”导弹呼啸腾空,准确命中目标。两次实弹发射实验考验了工程质量,标志着场区建设任务圆满完成。每一次眺望导弹发射,每一次发射成功消息回传,都会迎来一次场区的沸腾,一场青春无悔的回荡。

历时两年多的基地建设中,7169部队先后涌现出先进集体883个、优秀干部635名、“五好”战士16208名,有23811名积极分子受到表彰奖励。施工过程中累计265人受伤,38人致残,303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为了新中国的国防建设事业,7169部队官兵在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里,用生命和鲜血践行誓言,书写了辉煌战绩。



聂荣臻元帅来基地视察与7169部队干部合影,1960年11月6日


最严格的保密

保密规定要求:7169成员任务内容、工作性质以及施工地点。“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施工部队进入场区的那一刻起,便开始了与世隔绝的日子。

7169部队同时担负核试验基地选场建设任务,1960年导弹发射试验场区第一期工程结束后,部分部队开进新疆,建设核试验场区。时值中国经济进入严重困难时期,甘肃省饥荒使官兵们吃饭成了难题,戈壁滩的骆驼刺都被捋来充饥。周恩来总理批示7169部队立即回撤。随即,部队撤至河南洛阳,工程兵司令部宣布撤销7169部队建制,1962年底,7169部队完成整编组建。

整编过程中,上级要求7169部队官兵所有关于场区建设的见字材料片纸不留,全部上交封存。个人对所执行的任务要终身保密。此后,中国人民解放军7169部队便在历史中销声匿迹。


功成身退,没有鲜花与掌声

1964年,不负众望,核试验终于成功了,中国人民有了保护自己的武器。在这样的功勋下科学技术人员们一直受到后人的敬仰,而那群只有代号"7169"的工程战士们,名字始终不为世人所知,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

在此后的历次导弹卫星发射试验成功庆功会上,他们也从未走上过前台。“无名英维”、“铺路石”的标签一直以来似乎也只存在于亲历者的自我认证中。

工程兵司令员陈士榘上将在生前的一篇回忆文章中说:“由于当时的特殊背景和严格的保密制度,十万大军默默地开进……又默默地撇离。他们的名字,业绩至今仍鲜为人知。在当代人的心目中,只知道从事两弹研制的科学家和试验发射部队,而从未闻那个代号为‘7169'的特种工程部队也为我国的两弹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想到这里,我内心总有一种说不出的内疚和怀念。”



青春一晌终无悔,大功无名任深藏!

共和国不会忘记,这支为国家和平发展奠基的英雄部队,人民不会忘记,这些为了“岁月静好”默默做出贡献的人民子弟兵。


文图均来自网络,文由赵东寰少将之子赵卫滨提供。

陈士榘将军是38军前身部队主要领导之一、赵东寰将军解放战争时期是38军151师首任师长。



如果您对38军历史感兴趣,请您关注38军军魂公众号!

如果您想传播38军历史,您投稿。欢迎各位子弟后代战友投稿,前辈业绩,父辈情,战友情,军旅情,大院子弟情,旅游摄影等等,写出精彩,留住记忆,分享美好!

投稿邮箱:wsj38jungzh@126.com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38军军魂
这是38军子弟后代战友的家园!欢迎您关注38军军魂公众号!前辈金戈铁马战功卓著,万岁军美名天下传扬,旗帜上有前辈浴血荣光,也有我们血染风采。欢迎投稿,前辈功绩、军旅、战友、大院情等,分享美好!投稿邮箱:wsj38jungzh@126.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