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产业发展以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业为双引擎,高新技术产业如新能源、物联网等快速发展,同时现代服务业稳健增长,形成多元化经济结构。此外,苏州还积极引进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动力。
01
苏州市产业体系
苏州市结合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先进材料四大主导产业的规模优势,依托光子、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能源、创新药物、纳米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优势,重点发展前沿新材料、光子芯片与光器件、元宇宙、氢能、数字金融、细胞和基因诊疗、空天开发、量子技术等未来产业。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苏州市下辖姑苏、虎丘、吴中、相城、吴江5个区及苏州工业园区,代管常熟、张家港、昆山、太仓4个县级市。各区域主导产业如下图所示: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02
苏州市产业发展现状
1.工业产业现状
2023年,苏州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迈上4.4万亿新台阶,达到44343.9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6%。全市装备制造业和电子信息行业产值分别达1.42万亿元、1.34万亿元。全市民营工业产值突破2万亿元,达到2.07万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6.7%,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全市百强企业实现产值15377.9亿元,比上年增长8.0%,拉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6个百分点。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农业产业现状
2023年,苏州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54.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3.0%。全年粮食总产量95.1万吨,比上年增长2.9%,粮食产量创七年新高,其中夏粮产量26.9万吨,增长6.8%;秋粮产量68.2万吨,增长1.5%。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2.37万吨,比上年增长31.5%,其中猪肉产量2.15万吨,增长40.0%。蔬菜产量203.8万吨,增长1.0%。预计水产品产量14.6万吨,增长1.7%。年末地产生猪存栏22.4万头,全年地产生猪出栏27.1万头,比上年增长33.6%。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03
苏州市重点产业布局
1.“1030” 产业链体系
苏州正在全面实施"1030"产业规划,加快构建由10个重点产业集群和30条重点产业链组成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力争用3至5年时间打造全球具有领先地位的"智造之城",率先实现新型工业化。苏州将重点打造和培育这10大产业集群,力争到2027年形成5个五千亿、4个三千亿和一批超千亿的产业集群,不断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苏州市通过在创新、智能、绿色、安全四大方向持续发力,将不断增强产业发展韧性,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加快建设全球"智造之城"。通过分阶段设定目标,苏州"1030"规划绘就了一幅产业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在市委市政府的战略谋划和精准施策下,苏州正乘势而上,向着"智造之城"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行。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新能源产业
苏州坚持“双碳”目标牵引,积极抢抓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风口,加快构建以光伏、储能、动力电池、风电、智能电网、氢能、绿色低碳以及新能源汽车为主要支撑的“6+1”新能源产业体系,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绿色化、低碳化。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苏州市充分发挥其光伏、储能产业优势,抓实抓好应用场景示范,重点推进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建设,分布式光伏装机规模居全省第一;拥有昆山、乐余两大电网侧储能项目,组成了国内最大规模的“城市储能群”。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苏州新能源产业发展进入了长周期、高成长的黄金时代,正在深度重构区域经济地理和生活方式。苏州市九大市级新能源产业园包括张家港新能源(锂电材料)产业园、常熟高新区新能源产业园、太仓高新区新能源产业园等。具体如图所示: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3.未来产业
苏州市坚持全市统筹、差异布局、协同发展,各县级市(区)立足自身优势,根据区域资源禀赋与产业创新基础,聚焦产业主攻方向。从未来产业布局来看,前沿新材料产业主要分布在苏州工业园区和吴江区,光子芯片与光器件产业主要分布在虎丘区和苏州工业园区,元宇宙产业主要分布在昆山市、吴中区和姑苏区:氢能产业主要分布在张家港市和常熟市,数字金融产业主要分布在相城区,细胞和基因诊疗产业分布在苏州工业园区和吴中区,空天开发产业主要分布在太仓市、相城区和昆山市,量子技术产业主要分布在相城区和吴江区。
资料来源:苏州市人民政府、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为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制高点,苏州市政府还详细规划了八大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在前沿新材料领域,加快推动第三代半导体等宽禁带半导体材料、3D打印及粉末冶金先进结构材料、高性能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纳米材料、高温超导材料等前沿新材料产业化进程;在光子芯片与光器件领域,重点开发制造大功率半导体激光芯片、高速光通信芯片、传感探测芯片、生物传感芯片、硅光芯片、LED芯片、高性能光电一体化芯片和光子计算芯片;在元宇宙领域,开展类脑智能、新型显示、虚拟数字人、沉浸式人机交互、AR/VR、图像渲染引擎、智能算法、三维化、虚实融合沉浸影音等产业关键技术研究等。具体内容如下图所示: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04
苏州市重点产业发展规划
1.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充分释放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盯住头部、尖端、骨干,激发企业创新源动力,推动头部企业建立研究院,联合高校、科研机构和上下游企业共建创新联合体。突出前沿、一线、紧缺,强化人才现实生产力,大力吸引海内外人才,建立产业高峰人才评价标准,靶向招引一批战略科技人才、双创领军人才、卓越工程师。注重统筹、整合、集约,做强载体平台硬实力,推进资源整合,强化协同创新,系统优化全市科研体系。围绕全链条、全要素、全周期,提升创新生态竞争力,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占财政支出比重提高到10%以上。
2.注重扩大有效需求,全面提升经济发展质效
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全力打造专业化、精细化招商体系,持续做好产业项目招大引强、培优育强。激发有潜能的消费,稳定扩大传统消费,培育壮大新型消费,打造“苏州购物”品牌,争创全国放心消费示范城市。促进对外贸易量稳质升,巩固外贸基本盘,优化贸易结构,加快培育新动能。
3.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强化产业体系打造,实施“1030”工程,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大健康、新材料等10个产业集群30条产业链,用好“组长+链主”机制,培育壮大一批竞争力强的链主企业,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打造数字经济发展高地,深入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实施智改数转网联新三年行动计划。增强新兴服务业发展动能,加快构建服务业招商体系,发展壮大检验检测、认证认可、律师会计、商务会展、人力资源等生产性服务业,争创国家、省级“两业”融合试点企业和试点区域。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遗漏与不足,欢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