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是浙江省省会和经济、文化、科教中心,是长江三角洲重要中心城市和中国东南部交通枢纽。近年来,杭州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紧抓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绿色能源技术革命机遇,围绕五大产业生态圈,在新赛道提速、产业集群化发展上实现大跨越。
01
杭州市产业发展现状
1.产业体系
杭州把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强基固本的重中之重,聚焦发展文化、旅游休闲、金融服务、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制造等五大支柱产业和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信息软件三大先导产业,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围绕五大产业生态圈,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各区重点产业
杭州市辖上城、拱墅、西湖、滨江、萧山、余杭、临平、钱塘、富阳、临安10个区,桐庐、淳安2个县,代管建德1个县级市。围绕“数智杭州宜居天堂”的发展导向,杭州市进行了行政区划优化调整,构建“一核九星、双网融合、三江绿楔”特大城市新型空间格局。
各区域主导产业分布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02
杭州市重点产业规划布局
1.智能物联产业生态圈
智能物联产业是杭州重点发展的五大产业生态圈之一,是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深度融合应用的新兴产业,包含集成电路、视觉智能、高端软件和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网络通信、智能仪表等6条产业链。截至2023年底,杭州市智能物联产业总体规模达8435.3亿元,拥有规上企业1206家,上市企业90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6家。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智能物联产业作为“人、机、物”三元融合的新兴产业,高度契合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发展方向,是杭州当前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2024年,杭州市将力争智能物联产业生态圈营收规模超9000亿元;力争形成千亿级企业1家,新增百亿级企业1家、十亿级企业10家,进一步扩大企业优势;突破产业链“卡脖子”技术10项,提升科技支撑能力;“中国视谷”“中国数谷”等产业地标越擦越亮。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生物医药产业生态圈
生物医药产业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也是杭州重点发展的五大产业生态圈之一。当前,杭州形成了“一核四园多点”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格局。杭州已构建了涵盖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中试、审评审批、生产流通等产业化的全链条全环节服务体系吸引了众多头部企业,浙江大学、西湖大学、中科院医学所、之江实验室、良渚实验室等一批国内顶尖的高等学府和科研院所提供了强劲的科研支撑,同时还拥有领先的健康医疗大数据基础,BT+IT融合发展,市内6000余家医疗机构的医疗数据实现互联互通。
到2025年,力争全市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规模达6000亿元,到2030年全市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重点招商方向:重点支持药品、高端医疗器械、先进制药装备、新型服务外包、数字化医疗及医美等领域,发力BT+IT、合成生物学、新型制剂、IVD等细分赛道。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4.绿色能源产业生态圈
杭州绿色能源产业在储能领域、光伏领域、风电领域、节能环保领域构筑了稳固而强大的产业基础。储能产业链健全,涵盖电芯、电池包、电池管理系统、储能电池等环节,集聚吉利科技等头部企业及浙江大学、白马湖实验室等高校和研究院所。光伏产业基础扎实,晶硅电池组件、啼化薄膜、EVA 封装胶膜、光伏逆变器领域优势突出,集聚了福斯特等头部企业。风电及节能环保产业优势明显,分别集聚了运达风电等风电整机、变流器、解决方案领域与杭氧等高效节能、环境监测仪器领域的头部企业。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产业布局方面,杭州构建了“两廊、三区、多点”的绿色能源产业发展格局,两廊即临平国家级开发区、康桥新能源产业园、钱江经开区、未来科技城、青山湖科技城等高端集聚走廊和杭州经开区、萧山经开区、杭州高新区、富阳经开区、桐庐经开区等关键支撑走廊。同时聚力打造临平、钱塘、余杭三大产业核心功能区,并鼓励其余各区、县(市)立足自身要素资源形成多点多极支撑。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5.新材料产业生态圈
杭州在高性能膜材料、先进高分子材料、光电信息材料、高性能金属材料、化工新材料等关键材料的细分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基本涵盖国家重点支持方向和领域。杭州新材料产业主要分布在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杭州钱江经济开发区、杭州临平经济技术开发区、临江高科园、富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富阳光机电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浙江桐庐经济开发区、建德功能性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园、青山湖科技城、萧山膜材料产业平台、余杭瓶窑新城高性能金属材料产业平台等。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杭州将加快新材料研发创新,引导和促进重点新材料产业化和规模化应用,实现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支持功能膜材料、高性能金属材料、先进半导体材料、生物材料、微纳材料等产业发展。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03
杭州市产业发展规划
1.加快数字经济二次攀登
实施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聚焦高端芯片设计、功率器件制造、封装和测试设备等优势环节,支持关键核心技术(装备)国产替代,全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模拟芯片高地、全国高端芯片设计高地,集成电路产业营收800亿元以上。争创国家人工智能创新高地,加快建设浙江新型算力中心,在医疗、教育、金融、政务等领域推出5个以上开放场景,推动“通义千问”等通用大模型和垂直领域模型发展,发放“算力券”,打造全国算力成本洼地和模型输出源地。持续提升平台经济国际竞争力,加快建设新电商之都、国际软件名城,大力培育数字经济新势力企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7.5%。
2.实施制造业焕新跨越行动
制定实施城东智造大走廊产业发展规划,推动临空经济示范区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快速集聚,高标准推进“中国视谷”“中国数谷”“中国医药港”建设,力争新增1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积极推进工业“智转数改”,培育省级“未来工厂”试点企业2家,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750家,重点细分行业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255家,新增百亿元以上产业集群工业互联网平台16个。大力开拓生成式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元宇宙、量子科技、合成生物、脑机接口、未来网络等未来产业新赛道,争创国家未来产业先导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8%。实施工业功能区有机更新三年行动计划,重点推进城市核心区低效区块“工改工”连片改造,实现产业更新、空间增容、环境重塑、工业上楼、亩产倍增。新增标准厂房400万平方米以上,完成低效用地再开发4万亩,消化批而未供土地3万亩,处置闲置土地1000亩。力争开发区(园区)工业总产值占全市比重75%以上。
3.推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
以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建设为抓手,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争创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9家,培育数字化生态服务商30家。深入实施总部经济“星级培育”“招大引强”“杭商回归”三大计划,加快建设钱江新城二期产业总部核心区、钱江世纪城钱塘湾未来总部基地。深化国家级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扩大数字人民币试点应用场景,金融业增加值增长7.5%。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遗漏与不足,欢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