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你不得不佩服祖先们的智慧。
豆腐煮珍珠的中药炮制方法古已有之。具体的来看,像似另一种层面的“药食同源”。珍珠与豆腐在一起煮,煮完之后珍珠再研磨成珍珠粉,以供药用。
用豆腐炮制珍珠,一些研究认为,豆腐在其中起到的作用至少有两点。一方面,豆腐因表面有比较多的孔隙,故有较好的去污能力。另一方面,中药炮制中很早就有“乳制滋润回枯”的说法,豆腐在珍珠疗效的增强上可能会有作用。
看似毫不相关的两种东西就这样联系在了一起。
在炮制时,将珍珠嵌入豆腐之中,加水用砂锅煨制。煨后的珍珠晾干,锤成粉状,再置入研钵并加入适量水,细细研磨。研后的珍珠粉与水的混悬液静置、沉淀,取沉淀干燥后为珍珠粉以入药。
珍珠在与豆腐共煮之后用到的这种炮制方法为水飞法,适用于在水中溶解度低的这类药材,如雄黄、朱砂、炉甘石、滑石之类。如果查询《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以下简称《药典》)也就是最近的一版药典就会看到,珍珠粉的炮制方法就是水飞法。
实际上,在中医药源远流长的发展中,对于珍珠的炮制目前能查阅到许多方法。炮制的辅料除豆腐以外还有醋、灯心草,炮制之法除水飞以外还有锻、焙、煿(煎炒、烤干之意)等。专家们也对珍珠炮制方法的科学性利用现代技术进行了研究讨论,其结果认为,用火来制珍珠对其中氨基酸的成分破坏较大,用蛋白质作辅料并且使用水飞法,相较而言,炮制后珍珠总氨基酸含量会高。
珍珠的豆腐炮制、水飞法可溯至宋代,流传到现在还在使用,要知道那时候的人可没有蛋白质、氨基酸的概念。
炮制时用到的珍珠,依据《药典》其来源为马氏珍珠贝Pteria martensii (Dunker)、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 (Lea)、褶纹冠蚌Cristaria plicata (Leach),究其基原的界定,一是来源于“贝”,二则是“蚌”。
海水里产的是“贝”,贝里产的是海水珍珠,就道地性而言很容易就能想到广西合浦。淡水里产的是“蚌”,蚌里产的是淡水珍珠,从国内来看自然绕不开浙江诸暨。
当然,无论是海水珍珠或是淡水珍珠,都有人工养殖的。
真珠出南海,石决明产也。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
如果考据合浦珍珠产地的历史沿革,自东晋以降的多个朝代,就有东晋《交州记》、后晋《旧唐书·地理志》、宋《本草图经》、明《本草纲目》、清《握灵本草》、民国《增订伪药条辨》可考。这些典籍所载地名包括廉州、北海、涠洲等。同时亦能找到不同朝代合浦珍珠作为贡品以及被朝廷管控的记录。
学者们也将“产于合浦者为正地道”之类的记述,具体地画了一个圈。以广西合浦为核心区域,包括周边的县、市的海湾为“合浦珍珠”的道地产区,大致的位置就在北部湾的东北部。
中国海域面积广阔,为何合浦附近的海水珍珠可称“道地”?
不同的研究,对合浦珍珠的生境条件进行了分析。合浦县位于北部湾东北岸,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的水温大概在20℃,温差并不大,寒潮较少。南流江流经合浦,附近没有什么大江大河(相较于长江、黄河),这使得海水的盐分也比较稳定,周边海水的盐度比较适宜珠母贝类软体动物的生长。适量淡水的注入也为珠池(即产珠的海域)中的珍珠贝提供了丰富的有机质与浮游生物。诸多自然地理条件的加持使得这片区域自古以来就出产优质的海水珍珠。
曾有学者提出一种观点认为,地理学的东西很少有什么“一因一果”,很多时候都是“多因一果”或者“一因多果”。如果圈定一个区域,例如一片珠池,放在生境里对一味药材的道地性进行分析,海洋里的是否要比陆地上的本草还要来的复杂?
北部湾的“海洋牧场”。
南流江、钦江、茅岭江、防城江……大小河流自广西流入北部湾海域,这片海域隶属南海,其所产珍珠亦被称为南珠。不同研究在解释南珠、合浦珍珠道地性的天然基础时,相应的提到了有机质、水质优良、丰富浮游生物、陆原营养物等等。
如果不做学术性的探讨,那么水至清则无鱼这句话,是否也能用在合浦珍珠这里?或许合浦珍珠道地性原因之一就是海纳百川,因为江河在汇入北部湾海域的时候可以泥沙俱下。
人类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在适应自然环境的同时也在逐步地利用、改造自然。这种自然环境系统与人文系统互动的人地关系涵盖了行为、生活、文化、经济诸多方面。
搜寻合浦珍珠采捕、养殖、利用的历史,无论是古代珠民冒着生命危险进行采珠,还是人工海水珍珠的培育,亦或是最早可能于物物交换时代形成的合浦本地珍珠交易市场的发展,无不是人地关系具象化的体现。
合浦珍珠相关史料中,载有《汉书·王章传》里的一个故事,很有意思。
王章为京兆尹的时候,上书罢免大将军王凤,结果反下狱而死。他的妻儿倒是保全了性命,但被流放到了合浦。王凤死后,王章的弟弟王商任了大将军,王章的案子才得以平反,他的妻儿才得以回到家乡。
戏剧性的是,其妻儿在流放到合浦的时候,可能是看到了当地人以采珠为生,发现了商机,遂开始加入到这个行业,结果“致产数百万”。专家还考证过,王章离世的时候是公元前24年,其家人从流放到返乡共历时九年。
故事颇有合浦南珠版“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意味。而从公元前24年至今合浦采珠2000多年历史的侧面可以看到,有价值的东西,不论朝代,任历史大浪滔滔,总会熠熠生辉。
坊间流传着 “世界珍珠看中国,中国珍珠在诸暨”的说法。
从产量来看,一些研究表明,世界上的淡水珍珠98%产自中国,而诸暨的珍珠产量占到了全国总产量的80%,也有人认为诸暨实际上的产量占比会更高。
从中国淡水珍珠的区域分布来看,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的淡水珍珠的产业,是以诸暨为圆心,进而向周边省、市辐射形成的产业集群。
诸暨市区内的范蠡祠。相传,辅佐越王勾践,成事之后泛舟五湖的范蠡,在此出道并生活了12年。
诸暨市是由绍兴市代管的县级市,位于浙江省中北部,紧邻杭州。从地貌来看,诸暨周边群山环绕,东部为会稽山脉,西部为龙门山脉,中部则是被认为是“向北开口的通道式盆地”。境内有浦阳江由南至北穿流而过,水资源丰富。
实际上,就地理格局或者自然资源的禀赋来看,诸暨有着“七山一水两分田”的说法。但是这种说法还不限于描述诸暨。有的说是对中国地理基本情况的简要描述,从中国的地形地貌来看,大致是山地占七成,水域占一成,平原占两成。也有的说这句话是对浙江地形地貌的一个概括。
而如果要建立对于诸暨这方风土的认知,地形地貌之外还有很多信息,越王勾践复国之所、绝代佳人西施故里、全国百强县之一。全面地来看,形容诸暨鱼米之乡、人杰地灵、民殷商富实不为过。
淡水珍珠产业是一个一产发展推动二三产发展的特色产业,在诸暨得到了很好的落地。相关资料显示,我国现代海水珍珠的养殖始于上世纪50年代,淡水珍珠养殖则始于上世纪60年代。自淡水珍珠现代人工养殖技术在我国发展以来,诸暨就一直走在前列。
自诸暨市区开车,大约半个小时就能到达“珍珠小镇”山下湖镇,这里是淡水珍珠重要的养殖生产、加工处理、经营交易的基地,从原料、首饰、工艺品再到药用、保健、化妆品一应俱全。
位于诸暨山下湖镇的世界淡水珍珠博物馆。
淡水珍珠的人工养殖通常会经历珍珠母贝的养殖、珠核植入、珍珠育成、珍珠收获等步骤。其中珠核的植入,也就是“插核”非常关键。
淡水珍珠的养殖最开始的时候只有无核珠。所谓“淡水无核珍珠”即是在插核时插入的是蚌的外套膜小片,外套膜是有机物,在珍珠形成的过程中会被吸收,最后仅在珍珠的内部留下一条缝。过去的一些实践表明,淡水无核珍珠存在不够圆、不够大、养殖过程中形态难控制等问题。
而“淡水有核珍珠”,插入的是一个圆形的核,珠核的形状稳定,再在相关配套技术的加持下,“有核”的方法可以培育出品质较好的珍珠。优质淡水有核珍珠在产量的提升,从相关的资料来看,应该是近十几年的事。最开始养殖淡水有核珍珠的时候,即便插核插的是圆核,出来的形状也类似于逗号,带着个小尾巴。
诸暨的淡水珍珠养殖基地。
也许,人们在选择珍珠时,对不同水域,海水或是淡水所产珍珠的品质有一个主观的判断。但依据目前《药典》里给的标准来看,海水珍珠、淡水珍珠都能入药,有着明目消翳、润肤祛斑、安神定惊等功效。
《铁盐论》里有句话“金玉不琢,美珠不画”,大体的意思是说美好的事物不需要人为再去雕琢、修饰,本身就很好。也不知道会不会有人将一颗完美的珍珠用豆腐炮制后入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