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菊花正名!

健康   2024-10-27 08:02   安徽  


菊,中国文化意象中冷傲、不屈、高洁、隐逸、长寿的象征,从屈原的“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到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再到元稹的“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作为花中四君子之一,国人爱了这种植物3000年。

菊花在中国文化意向中绝非丧葬之花,不仅种植在庭院里,也广泛出现在建筑装饰、器物、服饰上,甚至佩戴在头上。图为明唐寅《东篱归影图》,现藏于天津博物馆,这幅画的巧妙之处在于只见其花,不见其人。

图源/天津博物馆

菊科植物种类繁多,经过无数代人精心培育,如今已是拥有超过200余属、2000多种‌的庞大家族,广布于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不仅在花卉界大放异彩,在本草界的实力同样不容小觑,既是道地本草,也是药食同源。


菊花的千古第一代言人,陶渊明。虽然豆子种的不咋地,但菊花养的是真好。文人墨客主要为了欣赏与标榜自己忠贞高洁的品质,但到了医者手里却能治病。图为明末《十竹斋笺谱》插图:陶潜(民国时期鲁迅与郑振铎主持仿刻)。


关于药用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明确规定有5种,根据分布区域不同分别为:浙江(杭菊)、安徽(亳菊、滁菊、贡菊)、河南(怀菊)。另外湖北(福白菊)、四川(川菊)、河北(祁菊)、山东(济菊)等也是常见且产量可观的药用菊。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作为一种短日照植物,菊花需要在平均日照时长缩短至12小时以下才能孕育花蕾,当日照时间变短至不超过10小时,菊花最迷人时刻就到来了,开始竞相绽放。


观赏菊。

药用菊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虽然书中没有注明产地,但却描述了其生长环境,谓:“生川泽及田野。而最早记载药用菊产地的《名医别录》则明确记载了产地,曰:“菊花,生雍州川泽及田野。”雍州即今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一带,这里至今仍是野生菊花的重要分布区。但凤翔仍不是药菊最重要的产地,而诸多文献指向了另一个地方——南阳盆地。


河南南阳,方城五朵山。这里是野菊的重要分布区。


作为医圣故里,南阳自古便是药用菊的重要产地。《证类本草》引陶隐居著作云:“南阳郦县最多,今近道处处有。”《本草图经》引唐《天宝单方图》云:“菊花,原生南阳山谷及田野中……诸郡皆有。”这里所说的郦县及南阳,均位于今河南南阳境内。宋代苏颂《本草图经》记载:“菊花,生雍州川泽及田野,今处处有之,以南阳菊潭者为佳……”也认为南阳出产的菊品质最佳。

根据以上文献所记载的菊花产地和生境可以看出,在宋代以前,我国药用菊大多取之于野生品类的甘菊,且产地集中于河南、陕西这一纬度带,且以河南南阳记载最多,品质最佳。


陕西关中一带的野生菊。

宋代人工栽培菊开始出现,并广泛入药。到了明清时期,药菊栽培和发展迎来全盛时期,也是形成道地药菊品种及产区的重要阶段。且随着药菊栽培面积的扩大,药菊的产量与质量不断提高,最终完全取代了野生菊类,成为入药的绝对主力。


江西省的两种代表性药用菊,泡水清甜好喝。

摄影/小鹀


能入药的花朵并不少见,如辛夷、金银花、雪莲花、合欢花、枇杷花等,但如菊花一样种植与应用如此广泛的却并不多见,产量更远高于其它花药。







| 菊花的药用成分 |


在中药菊花中,发挥作用的主要药用成分包括黄酮类化合物、氨基酸、挥发油成分、酚酸类、糖类、微量元素以及绿原酸等物质,含有人体所需的必需氨基酸(郭娟.中药菊花主要药用成分分析.中医中,2013(10).)。其中挥发油成分主要为龙脑(Borneol),樟脑(camphora),菊油环酮(Chrysanthenone)等;黄酮类有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大波斯菊甙、刺槐甙、丁二酸二甲基酰肼;从菊花中已分离得到的黄酮类化合物有:香叶木素、芹菜素、木犀草素、槲皮素、香叶木素等成分。菊花因产地和品种不同,其化学成分有一定的差异。


| 菊花的功效 |


《本草纲目》曰:“(菊花)治诸风头眩,明目祛风,搜肝气,益血润容”。《本草备要》有云:“菊花味兼甘苦,性禀平和,备受四气,饱经霜露,得金水之精,益肺肾二脏”。不难发现,传统中医药认为,菊花具有平肝清热、散风明目之功效,既往多用于头痛、风热感冒、眼目昏花、目赤肿痛、眩晕等疾病。(罗金兵,路长安,李永锦.麝香保心丸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隐匿型冠心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9).)


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药用菊花具有降脂、抗炎、抗肿瘤、抗氧化、舒张血管等作用,是一种难得的药食同源且具有观赏性的花卉。(王艳.阿司匹林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老年冠心病临床效果及药学研究[J].系统医学,2018,3(8).)



作为药食同源的植物,食用菊花的历史同样悠久。李时珍言菊花:“苗可蔬,叶可啜,花可饵,酿之可饮。”秋日择食,应季养生,益处良多。从古到今,菊花茶、菊花酒、菊花粥、菊花糕、菊花羹,品类异常繁多,国人从未停止过对菊花新用途的开发。


广东顺德,菊花水蛇羹。




在众多药用菊花中,贡菊、杭菊、滁菊、亳菊并称四大药用名菊,也是应用最广的药用菊。

《药典》(2020版)收载“亳菊”、“滁菊”、“贡菊”、“杭菊”、“怀菊”5种菊花,其中杭菊有杭黄菊和黄白菊2种,怀菊有怀白菊和怀黄菊两种商品,共计7种;《道地药材标准汇编》中将怀菊、杭白菊、亳菊、滁菊、贡菊5种药菊列为道地药材。



| 亳菊 |


亳菊出产于四大药都之首的安徽亳州,这里不仅是神医华佗的故里,更有2000多年的药材种植史。早在东汉时期,这里已经是中药材集散地,出产的毫芍、毫菊、毫桑、毫花粉很有名气,且一直延续至今。


亳州中药材交易市场。


对于毫菊等毫药,在古藉中曾有这样的描述:“此都独擅,品质优良”,对亳菊评价极高。

《亳州志·食货志·物产》云:“菊花味甘,以甘者为菊,苦者为苦薏,惟取甘者入药。”民国时期《本草正义》云:“若白色大花之产于古亳者,气味殊觉辛烈。”《药物出产辨》记载:“白者以产安徽亳州为最。”民国时期,安徽亳州形成亳菊道地产区,让亳菊成为药用菊花的主流品种之一。

“小黄城外芍药花,十里五里生朝霞;花前花后皆人家,家家种花如桑麻。”亳菊。


| 杭菊 |


‌药用菊的另一个重要产地为浙江杭州,这里出产的菊自古闻名全国。


因杭产菊花以白色为主,又称杭白菊,品种包括:湖菊、小洋菊、大洋菊、小白菊、小湖黄等,‌均为杭白菊的不同变种。杭白菊既是白菊,也是甘菊,又是茶菊,更是杭菊的主体(杭黄菊产出较少)。

杭白菊

摄影/马骏


有关浙江种植菊花的最早记载见于南宋乾道五年(公元1169年)周淙的《乾道临安志》,书中记载:“物产菊花。”清代吴仪洛《本草从新》记载:“甘菊花,家园所种,杭产者良。有黄白二种,单瓣味甘者入药、点茶、酿酒、作枕俱佳。”清《本草纲目拾遗》云:“甘菊即茶菊,出浙江、江西者佳,形细小而香……近日杭州笕桥、安徽池州、绍兴新昌唐公市、湖北皆产入药。”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杭州白话报》记载:杭州白菊在清宫曾作为御用上品“贡菊”。


浙江桐乡,种植户在采摘杭白菊。

摄影/马骏


从清代开始,杭菊主产地逐渐向北推移,在桐乡形成了新的种植中心。《桐乡县志》记载:“长期以来,崇德、桐乡(今合并为桐乡)是全国有名的菊花之乡。” 这里为钱塘江下游,杭嘉湖平原的核心,是整个浙江条件最优越的地区之一,沉积层厚度从西南部约100米增至东北部的180米左右,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熟化程度高,宜种性广。旱地土壤略偏酸性,pH6.5左右,多系粉细黏壤土,俗称“硬红壤”。这里不仅是杭白菊的主要产区,而且种植面积大、产量高、品质好,享有盛名。

桐乡杭白菊种植规模常年保持在约5万亩,年产量约为0.68万吨,是全国规模最大的药茶两用菊花种植基地。


浙江桐乡,当地工厂正在处理杭白菊。

摄影/马骏


杭白菊不仅用于泡茶,还具有药用价值,能够清风散热、明目解毒,同时还有解暑降温、清肝明目、提神、利尿的作用。根据浙江传统习惯,黄菊主要用于药用,而白菊则更适合泡茶和其他用途。


| 贡菊 |


黄山贡菊又称贡菊、徽州贡菊、徽菊,因在古代被作为皇室贡品,故名“贡菊”。贡菊的主产区位于安徽歙县的金竹岭、大洲源、高山及其毗邻地区海拔300~600米的向阳山坡,并以金竹岭地区所产的贡菊品质为优。

黄山金竹岭,贡菊生长环境。

这里地处皖南山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地貌多样,有黄山山脉高耸西北,天目—白际山脉屏障东南,并以浙江、新安江谷地和练江谷地为两大山系的接合部,是一处贡菊理想的世外桃源。


安徽黄山,秋季漫山的贡菊泛着金黄。

《安徽省医药志》转引《歙县之白菊花》记述:“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徽商从浙江德清县引进白菊花种歙县大洲源;民国元年(1912)发展到金竹岭等地,年产约千担;民国24年(1935)产量达3000担。建国前,贡菊仅产于歙县金竹岭、高山两处,年产约10吨,徽商以“金竹贡菊”的招牌,运销沪、汉等地药店和茶庄。


安徽黄山,当地农户在采收菊花。


| 滁菊 |


滁菊产于以安徽滁州南谯、全椒为中心的区域,核心区域包括滁河流域、池河流域及周边地区的菊花,滁菊道地产区地处江淮分水岭丘陵地带。

安徽滁州,琅琊山。


清代《滁州志》记载;“甘菊产大柳者佳,谓胜于杭产,而不可多得……大柳镇产的菊花饮之,可以清热,名曰滁菊,颇为药商所重。”民国时期《本草正义》记载:“此菊为滁邑特产,色白而气味不烈,清芬微甘,能和肝阴、润肝燥,近世医家甚重之。”《增订伪药条辨》记载:“白滁菊出安徽滁州者……其花瓣细软千层,花蕊小,嫩黄色,花蒂绿,尖小而平。气芬芳,味先微苦后微甘。口含后,香气甚久不散为最佳。”《药物出产辨》记载;“白菊,再有一种名绿蒂菊,产安徽滁州。又名滁州菊,味最清凉。不甜不苦,白菊之中以此味合药为恰当。”


民国时期,安徽滁州周边地区正式形成滁菊道地产区并延续至今。


安徽滁州,当地农户在采摘菊花。

| 怀菊 |


怀菊出产于以河南焦作(沁阳、孟州、温县、博爱、武陟、修武)为核心产区及周边地区的栽培菊花,与怀山药、怀地黄和怀牛膝并成为四大怀药。


适应怀菊生长的土壤主要以两合土、砂壤土为主,要求土层深厚、养分含量高、保水和肥力能力强、排灌条件良好,pH7.2~7.7。


清代《武陟县志》记载:“白菊河内名地薇蒿,其性入金水阳分,黄者入金水阴分,红者行妇人血分,皆可入药。今县西间有种此者。”民国时期《续修武陟县志》记载:“菊花尤武陟所独优。”《药物出产辨》记载:“白者以产安徽亳州为最,其次河南怀庆府。”《祁州药志》记载:“白菊花分两种,产于亳州者称亳菊花,产于怀庆者称怀菊花。”早在清代武陟县就已大规模栽培菊花;民国时期,在河南武陟、怀庆形成怀菊药材道地产区。


河南焦作,北朱营村农户展示收获的怀菊花。




若论中国哪里的药用菊花产出最多,你可能猜不到,以上的这些道地产区都不是,而是后来居上的江苏射阳县的洋马镇,最终拔得头筹。这里的菊花产销量占到全国市场销量的70%,同时拥有年销售量、加工技术、单季加工能力三个“全国第一”,让其他产区难以望其项背。

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霜期不长。江苏省射阳县洋马镇鹤乡菊海现代农业产业园内,成千上万株菊花连片绽放。


洋马镇自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规模化种植菊花,一路逆袭成为全国最大的药用菊花生产基地,形成了观赏性、功能性两大菊花系列,超过1300个品种,种植面积达到3.5万亩,并辐射周边镇20万亩,年产菊花约7.5万吨。


江苏射阳,洋马派出所民警帮助精准扶贫对象家庭采收并处理菊花。


洋马镇何以成为首屈一指的菊花产地,这就不得不提独特的区位优势。这里刚好处在中国南北过渡带上,兼具南北气候优势, 南方菊类品种与北方品种都能在这里茁壮生长。

洋马镇也是距离海洋最近的道地菊花产区,靠近海边滨海湿地的优势,让这里的气候深受海洋的调节,更加温和湿润,加之古黄河带来的泥沙沉积土层加持,适合药用菊花种植,并最终成就了“鹤乡菊海”的美名。


江苏盐城,黄河故道泥沙形成的海滨湿地上的“潮汐树”。


菊,花中君子,药中圣贤,名人雅士借以抒怀,历代医家制成良方。千百年来,这种国人心中的坚贞之草,从田野道旁启程,最终开遍了华夏大地的每一个角落,熔铸进民族血脉深处!


安徽婺源,篁岭晒秋。菊花与辣椒一起,成为晒秋画面中最亮的色彩。

—————— E N D ——————

关于征集2025年中药材样品、原植物采购需求的通知

为解决中医药行业机构对中药材样品收集和中草药原植物采集费用高、资源对接难度大、资料整理难的问题,猎药人新媒体平台现征求2025年各大科研院校、企业研究部门、中药研究单位、植物园、各大百草园的需求,集合全国各产地资源,经过综合调研评估后,集中对接采购,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效率,助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特发布需求征集,有需求者可联系微信:f665783。




猎药人
中医药信息传播,专注高端定制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