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喊,年年调!放个假要连续5周被调休,中国法定假日太少了?

文摘   2024-09-14 11:58   中国  


         近日,“今年中秋放假 3 天需调休” 登上微博热搜。有人总结说,这是上 6 休 3、上 3 休 2、上 5 休 1、上 2 休 7 后再上 5 休 1 的节奏,竟有 5 周被调休。

 网友纷纷吐槽:“节假日和周末总是拆东墙补西墙凑出七天,调休毁了两个周末,这次甚至五周都被调休了,让人都记不清了。” 

 其实,记不记得清并非关键,按时间表执行就好,关键问题并不在此。 


 调休制度是一种 “强制休假”。很多人认为应该取消调休,实行带薪年假制度。实际上,带薪休假一直存在,但除了在部分大城市和大公司执行良好外,在其他很多地方执行情况并不理想。

 这一方面是因为相关部门监督力度不足;更重要的是,相关法律法规虽保障了劳动者带薪休假的权利,但无法阻止那些愿意加班、牺牲假期的人获得升迁和奖金的机会,也无法避免有人因请年假与单位产生矛盾而被裁。 在职场内卷的环境下,没人敢强硬地要求休年假。

 而全国一盘棋的长假制度,相当于让全国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停摆。长假期间,上、下游行业以及客户、供应商都休假了,即便企业不放假,职工也难以创造价值。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给员工放长假的机会成本最小,这保障了劳动者的权利。

 全国一盘棋的长假制度可以看作是政府代替劳资双方进行统一谈判的方式,在单个劳动者意愿不足、劳动者群体谈判能力低下时,政府代替劳动者群体进行谈判,这符合中国当下的社会情况。

 1999 年,为了促进消费,春节、劳动节、国庆节改为休 3 天,并首次采用调休拼成 7 天长假的形式。中国人重视传统,春节七天通常是团聚的时间。基于中国 40 年的人口迁移和城市化进程,大多数人会回老家而不是出游,所以实际上能出游的主要是 5 月和 10 月。这一制度一直持续到 2008 年。

 2008 年,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被确定为法定假日。这三个节日与春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民俗节日,至此传统假日全部成为法定假日。这样做主要是为了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民族凝聚力。

 从某种程度上说,小长假是上班的人在身体力行地弘扬传统。 还有一种说法是,这样拆分有利于分散出行人流,让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出行,但实际上这两个目标都没有实现。 3 天 “小长假” 并不适合远程出游。

 要理解舆论中的诸多抱怨,只要设身处地去感受,就会发现其实是小长假调休性价比太低。“性价比” 中的 “价” 指价格、成本、代价,具体来说就是人们因小长假调休而付出的代价,包括打乱生活节奏、连续上班等。调休必然导致连续上班,5 天的工作时间就难熬,7 天或 8 天的上班时间不只是多 2 - 3 天,在心理感知上要难受得多。 

 不过这不是最关键的,影响性价比的更关键因素是 “性”,即性能、收益、获得感,具体来说就是调休凑成的小长假给上班的人带来的好处。 

 小长假和平常周末的区别在于 “长”,意味着可以出游、探亲,但只有三天。7 天长假和 3 天小长假在感受和获得感上有很大不同。我们可以尝试一种算法:小长假不同于春节,放假前一天很难提前走,如果 5、6 点下班,赶到车站或机场还要 1 小时,这一天基本无法出发,自驾的话上了一天班再开长途也有疲劳驾驶的风险,所以只能小长假第一天出发。路上花一天,到景点或老家睡一觉,第二天游玩或探亲访友,再睡一觉就到了第三天,中午之后就得返程。这意味着小长假是折腾两天玩一天,而 7 天长假是折腾两天玩五天。7 天长假和小长假的获得感差别不是 7:3,而是 5:1,7 天长假的获得感是小长假的 5 倍。 这还是考虑到不怕折腾坚持出行的情况,实际上很多人因为小长假出行太折腾而选择哪里都不去,只是逛逛商场、约朋友吃饭、唱歌或者去城市公园,这种情况下在小长假中的获得感几乎为零。 理解了这种算法,就不难理解人们普遍抱怨小长假调休了。3 天时间太短,既无法满足出游需求,也无法满足探亲需求。

 没有人会在清明在路上折腾两天回家祭祖,也很少有人会在中秋回老家团聚,出游也很折腾,性价比很低。 虽然已经注意到这一问题并想了一些补救办法,但既不能动摇四大传统民俗节日的法定假日地位,又要凑更长的假期刺激出行,所以想到了更长时间跨度的调休。这虽然有利于出游,但与 7 天相比还是短了很多,而且涉及更长期的调休,自然会引发更多抱怨。 是否可以恢复 “五一黄金周” 的传统呢?一个办法是增加法定假日。

 客观来说,中国的法定假日在全球范围内不算少。但从工作总时长来看,2018 年中国人均全年工作时长达到 2100 小时,仅次于墨西哥的 2225 小时,高于其他国家。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增加假期是合理的。

 从国家代表打工人谈判的思路来看,既然中国打工人很难为自己争取更高的劳动权利,经常加班,上班时间很长,那么国家就可以多放假,使工作时间和劳动时间在全球范围内达到一个合理的范围。

 政策制定应依据实际情况而非理论情况。中国劳动者工作时间很长才是制定休假政策的依据,而不是 “中国法定假日已经很多”。 即使不增加法定假日,也可以进行优化调整。比如保持五一的七天长假,五一和国庆分别处于暮春和初秋,都是适合旅游的日子,这两个时间段应该有长假。

 而清明、端午、中秋的法定假日地位可以从所在周的双休中拆出一天来解决,这样可以在不增加法定假期的情况下使假期规模化,同时保留对传统的纪念。

 总之,放假政策的目标是为了上班的人,以人为本,而不是为了消费或者传统。只有把人放在首位,休假制度才能得到普遍认同。 调休制度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有哪些具体的建议可以改进调休制度? 如何保障劳动者带薪休假的权利?

进击的叶绿素
千卷万卷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