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冬至 | 数九第一天,春生此时

时事   2024-12-21 05:30   陕西  




岁末之际,天地苍茫,白雪皑皑
今日17时20分20秒
我们将迎来二十四节气的
第二十二个节气
冬至

寒至极处,万物潜藏

却也蕴藏着勃勃生机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
“冬至,十一月中。
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


三候

传统二十四节气


一候蚯蚓结
此时气温骤降
土壤中的蚯蚓
感受到寒冷会蜷缩身体
交缠在一起以抵御严寒


二候麋角解
《礼记·月令》中记载:
“仲冬之月,麋角解”
在冬至前后
麋鹿的角会自然脱落
这种变化
被视为阴阳交替的象征


三候水泉动
冬至时节
虽然天气依然寒冷
但地表下的阳气开始萌动
导致地下水
受到热力影响而开始流动
预示着自然界
生命力的复苏与春天的临近



温 度

传统二十四节气


冬至后
全国各地都进入一个
最寒冷的阶段
尤其是东北地区
直接开启“冷冻模式”


但也是从今天开始
太阳直射点将向北移动
此后白昼将会越来越长
度过这最漫长的一个冬夜
温暖和春意就在前方


草 木

传统二十四节气


唐代诗人杜甫

在《小至》诗中云:

岸容待腊将舒柳

山意冲寒欲放梅

无论是堤岸边

静待抽条吐绿的柳树

还是山上冲破寒气

欲待绽放的梅花

勃勃生机间

仿佛吐露出春的气息



宋代词人赵彦端也曾写道:

一点青阳,早梅初识春风面

在冬日里

霜雪为大地覆上洁白的地毯

青松在风中树起高高的旗杆

一点暖阳下初绽的梅花

让人欣喜阳气的初生

冬至后对春天的期盼

也愈发迫切

习 俗

传统二十四节气


冬至又称“冬至节”
“冬节”“亚岁”等
在古代是一个重大节日
有着“冬至大如年”之说
↓↓↓

周朝时期,夏历还没有启用,冬至成了周朝的新年元旦之日。周朝的冬至,曾是个很热闹的日子,宫廷和民间还举行大规模的祭祀活动。《周礼春官·神仕》载:“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这句话是说,冬至这天举行祭祀,以祈求减少平民百姓的饥饿和疾苦。



汉代以冬至为“冬节”,官府举行隆重的祝贺仪式,称为“贺冬”。《后汉书》曰:“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在冬节,官方例行放假,众官员停下手中的事务,以安心休息。廷内还会挑选能人之士,鼓瑟吹箫,以表庆贺。亲朋好友之间,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并聚在一起品美酒或结伴游玩,好不快哉。魏晋六朝时,冬至称为“亚岁”,民众需向父母长辈拜节,亚岁节一片祥和。



唐宋时期,冬至和岁首并重,是祭天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祝往来,一如年节。”可见,冬至这天人们更换新衣以及祭奠祖先,热闹景象如过大年。



明清两代,皇帝均有冬至祭天大典,谓之“冬至郊天”。宫内有百官向皇帝呈递贺表的仪式,而且还要互相投刺祝贺,就像迎接新年。


——《古代冬至文化习俗》节选

各界导报文化版 作者卜庆萍








陕西有谚语:
“冬至大如年,
先生不放(假)不给钱。
冬至大似节,
东家不放(工)不肯歇。”
就是说冬至像过年一样重要
学生、长短工都给享受假期


我们的祖先

也是从这一天开始“数九”

记录冬至

到来年春分的物候变化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数九”数的是希望
心中装着对春的期盼
不疾不徐,就这样
日日数到暖
静候春日来


味 道

传统二十四节气


 吃饺子

在中国北方许多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因为饺子有“消寒”之意,至今民间还流传着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谚。



 吃汤圆

吃汤圆也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圆。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



 喝羊肉汤

冬至还有吃羊肉的习俗。相传,这一食俗起源于汉代,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煮好的羊肉,大为赞叹,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习俗。


寄 语

传统二十四节气


静候不觉冬已深
冬至,春之先声也
在呼啸的寒风中
我们依稀已经听到
春天的脚步隐隐传来


夜再长,路再远
只要心怀目标
就不会失去方向
熬过漫漫寒冬
就会迎来春暖花开
挺过艰难困苦
终将等到柳暗花明



光阴似箭、莫负韶华
这个岁末
愿你心中所想
皆能如愿以偿





文字综合自人民日报、新华社等

图片源自包图网

监制:刘小龙

审核:刘   菁

责编:李   旌

编辑:史   音

制图:贾   怡

各界导报
为用户提供信息和资讯。联系邮箱:news@gjnews.cn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