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闹海》里,神仙和妖怪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不是是非善恶,而是手里有没有一块象征身份的仙牌。
在此之前,他们都曾经是不择手段努力向上爬的普通人,他们会不会被归于妖类,全看掌握仙牌发放权的神仙的需求。
申公豹家族,对玉虚宫的膜拜可谓是五体投地。申公豹的父亲名叫申正道,看这名字就知道,他对拥有那块仙牌的痴迷,无以复加。这样的家族,数不胜数。
申正道最大的骄傲,就是培养出申公豹。申正道最大的愿望,就是培养出更多的申公豹。他们从来不会质疑所谓的天道。如果没有成功,只能怪自己不够努力。
申公豹反出玉虚宫,和龙宫结盟,他从来反的都不是天道,而是自己脏活苦活累活全干了,玉虚宫却没有像当初他预期的那样给自己加官进爵。
因为终于看透了玉虚宫的虚伪,所以他才要另立山头,和玉虚宫的话事人对着干,来证明自己的价值。这里头,和是非善恶无关,只和利益分配有关。
再说龙族。其实不管是《西游记》还是《封神演义》,甚至整个民间信仰体系里,龙族在神仙界里的身份,都是挺尴尬的存在。你去寺观里看一看,龙最常待的地方,不是房梁,就是殿内外的柱子上,张牙舞爪,维护神佛的慈眉善目。
他们很像是没有编制的临时工,为了争取一个机会,虽然脏活苦活累活啥都干,却还要时不时的被拿出来当做牺牲品。
《西游记》中,天界开party的招牌硬菜之一便是龙肝凤髓。《封神演义》里,龙太子被哪吒剥皮抽筋也无处申冤。《哪吒之魔童闹海》里,龙族的命运就是被以镇压妖兽的名义永远地困于海底。
所以,纵然龙族势力滔天,却也只能一直被利用、被打压,既能用好,更要能被控制住。
无量仙翁、太乙真人、申公豹师兄弟三人中,为什么无量仙翁和太乙真人可以位列十二金仙,偏偏申公豹就不行?
本质上并非是世俗偏见,也不是他的出身不行、实力不够,恰恰是因为他出身寒微、对权力的欲望却无限大,一直在追求进步。欲望,是进步的动力,更是枷锁。
能位列十二金仙,太乙真人本质上绝对不是像看上去那样憨憨傻傻,他对玉虚宫的运行规则、对所谓天道的本质早已心如明镜。所以,元始天尊才会放心把炼化魔丸龙珠的重任交给他,为的是,后面封神榜这盘大棋能继续扩张阐教的势力范围。
事实证明,太乙真人不负所望。他是该聪明时就聪明,该糊涂的时候就糊涂,该出手时就出手,该隐身时便隐身。既能成功激发矛盾,最后又能把事给平了,然后,自己在各方势力眼中都是关键好人。
从无量仙翁的生活做派和法术手段来看,他大概当初也是个小妖怪,通过打拼,过五关斩六将,终于成为元始天尊座下最得力的干将,炼化出九千多枚仙丹。他的成功,背后是小妖怪们的尸山血海。
正是因为都是同类,所以无量仙翁才能更好地利用和驾驭手下这群寻求进步、渴望仙牌的大小妖怪,从申公豹到鹿童、鹤童,乃至整个捕妖队,莫不如此。
正是因为都是同类,无量仙翁才恨不能把没拿到仙牌的小妖怪们全部炼化成仙丹大补丸,因为,他从不希望看到另一个小妖怪重复自己的成功路。
无量仙翁的最爱“玉液琼浆”,换一个词就是,民脂民膏。如果给无量仙翁换一个现实世界里的身份,最契合的,当属明朝嘉靖年间的大奸臣、内阁首辅严嵩。
严嵩为什么能在嘉靖皇帝闭关修仙的几十年里把持朝政、坏事做绝?真正的原因就是,在对同僚够狠、对民间的敲骨吸髓无所不用其极的同时,最大程度地维护了道君皇帝嘉靖的好名声。
所以,在下一部中,无量仙翁的结局大概不会太好,因为,他把事情搞砸了,让玉虚宫颜面尽失,他自己也会成为玉虚宫的下一个牺牲品。
你要相信,在整个正道体系里,任何人都可以牺牲、倒掉,但是玉虚宫所代表的正道,这块金字招牌永远都不会倒。
所以呢,哪吒的结局也就很明显了,要么加入,要么被毁灭,不会有第三项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