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蒙·阿隆逝世41周年 | 没有雷蒙·阿隆,世界将感到更孤独,而且更空虚

文化   2024-10-18 09:01   吉林  

▲雷蒙·阿隆(1905年3月14日-1983年10月17日)


今天10月17日,是法国思想家雷蒙·阿隆逝世41周年纪念日。

如果要问,在20世纪,有哪位学者捍卫过人类的理性与自由,那么为数不多的人之一,就是雷蒙·阿隆。感慨于世界尤其是法国陷于乌托邦的幻想,他曾这样说道:“作为人,我是幸福的;作为公民,我只有心灰绝望。”

身处与法国历史有深刻渊源的中国,阿隆的思想对于我们而言,具有一种特别的意义。


一个勇敢的战士,一位清醒的学者

1905年3月14日,雷蒙·阿隆出生于巴黎一个中层犹太裔家庭。1924年到1928年间,他在著名的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攻读哲学。1930年,阿隆来到德国,在科隆大学教书和学习。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阿隆在这一年离开柏林回到法国,任教于巴黎大学。

1939年9月1日,德军入侵波兰,法国向德国宣战。阿隆决定入伍,与纳粹抗争到底。战争初期,他在法国空军服役,后任《自由法国》杂志主编。

战后,左翼思潮席卷世界,阿隆继续在巴黎大学教书。1955年,他撰写了《知识分子的鸦片》这部名著,批判法国的左派知识分子,认为他们思想僵化,对苏联的制度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对于纳粹德国和苏联,阿隆比当时的其他知识分子看得都要透彻。他曾经的思想好友科耶夫为了证明自己理念的现实意义,不惜支持滔天大罪的斯大林主义。他的昔日同窗好友萨特更是在二战后积极投入左翼运动。

对此,阿隆冷眼旁观一切,却又感到无比痛心。在阿隆看来,人类的认识和实践能力,无论如何高超,终有其不可逾越的限度。一个学者首要的职责,是讲明事实、传授知识,而不是编织和灌输信仰。

阿隆坦言:“我相信,我始终站在善的一边。我对希特勒没有幻想,我对斯大林也没有幻想。”



人类缺少雷蒙·阿隆这样的思想者

大多数人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更多只是看到世界的表象,而无法真正去理解生活的世界。

而阿隆这样的思想者,却在时代的洪流中逆流而上,哪怕不被人理解,哪怕在法国备受冷落,却依然坚定地捍卫着法国人文精神的遗产,也是人类精神的共同遗产:理性与自由

在雷蒙·阿隆生活的20世纪,这个世界上最缺的,就是这类既清醒又勇敢的思想者、行动者。阿隆为自己提出了两项任务:“尽可能诚实地理解我的时代,时刻不忘我的知识的局限性。”

他通过写作探讨左派的意识形态现状,及法国和世界上的知识分子的处境。他要让知识分子们回归平凡务实的正道,也希望能让他们免于在智识方面的混乱不清,正是这种混乱不清造成了许多智识上的“怪胎”。

半个世纪后,重读阿隆,会为其间的清醒与尖锐惊叹,因为,阿隆的预言正在一一实现。阿隆的著作擦亮了一代审慎的学人的眼睛,亨利·基辛格说:“没有雷蒙·阿隆,世界将感到更孤独,而且更空虚。”


▌一位独行的骑士,拥有超越时代的洞见


阿隆几乎经历了20世纪最为重大的历史事件:希特勒崛起、法国人民阵线、慕尼黑事件、二战爆发、欧洲联合、美苏冷战、非殖民地化、戴高乐主义、五月风暴、越南战争、左翼联盟等。


在那时,全世界都未看清纳粹及乌托邦思想的真面目,而他已然意识到“狂风暴雨即将袭击整个世界”。阿隆基于权力和体系提出了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框架。


在对理论、历史、社会学三个范畴的透彻思考的基础上,阿隆进入对人类行为学的分析。他探索了有关治国方略的持久问题,阐明了一个不同于马基雅维利“幽暗”观点,也不同于理想主义者充满乐观情绪的规范的国际关系理论。


可惜的是,阿隆的著作在国内比较零散,集齐非常不易。先知书店经过多方收集,集齐这套“雷蒙·阿隆作品集”包含《论自由》《知识分子的鸦片》《社会学主要思潮》《民族国家间的和平与战争》《历史意识的维度》《历史讲演录》《雷蒙·阿隆回忆录》共七部作品。


阿隆汲取了欧洲文明的主要精华,并在原有的自由维度上添砖加瓦,他对“意识形态”和“乌托邦”的洞见,直至今天依然具有超时代的先见之明。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


 杨奎松 | 历史系新生推荐阅读书目
近代史最容易忽视的四个视角
激荡二十年 | 两千年帝制的终结
从辛丑到辛亥:晚清最后十年
杨天石:“竭泽而渔”的秘档追踪者
民国的三枚切片:幻象、表象、真相
本书堪称“断货王”,有位书友已陆续送给朋友多本珍藏
张宏杰:看着秦晖老师远去的背影,我为清华的学生感到惋惜
重建历史的公信力,需要杨奎松、沈志华这样的史学家
多数人选择站在赢的一边,而他选择站在常识和良知一边
跳出传统的革命叙事和政争视角,重看1944-1950的中国命运
 超越意识形态,揭示历史真相:“惟有他才能写出这样有深度、有内幕的书”


历史学参考
专注于推送历史文化类优秀文章,尤其注重中国近现代史内容,纵横历史现实,品评时代人物,关注时政焦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