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不宅家·宝安City Walk好去处之「文物古迹篇」

政务   2024-10-03 11:32   广东  


国庆假期首日

新一批讲解员亮相于

宝安多个重点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现场

为市民、游客提供讲解服务

他们在宣传、推介

宝安丰富的不可移动文物资源之时

也为宝安优化文旅服务

赋能文旅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中共宝安县第一次党代会会址。


位于燕罗街道的

中共宝安县第一次党代会会址(素白陈公祠)

是市级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


10月1日上午9时,街道精心组织的国庆文体嘉年华活动之一、英歌舞巡游从这里出发,引来众多市民围观。记者在现场看到,中共宝安县第一次党代会会址(素白陈公祠)门前早已布置好由宝安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统一制作的参观导引指示牌,市民们陆续有人扫描牌上的二维码,了解其中的详情。


中共宝安县第一次党代会会址(素白陈公祠)讲解现场。


巡游开始的时间,也是中共宝安县第一次党代会会址(素白陈公祠)的开馆时间,现场陆续有市民游客走进馆内参观,现场值班的讲解员刘佳仪就此开始了自己的讲解服务。刘佳仪当天的首次讲解,便吸引了十余名市民聆听,现场还不断有人拿笔记录。


燕川实验学校学生何芊慧的母亲告诉记者,学校在国庆假期为孩子布置了参观本土文物方面的作业,因此自己一早便带着何芊慧来到了中共宝安县第一次党代会会址,“今天是10月1日国庆节,我们现场聆听讲解深受感动,在这个特殊的日子前来参观,对孩子也有特别的教育意义。


位于新桥街道的曾氏大宗祠

一早也准时开门迎客


在这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门前,全区统一制作的参观导引指示牌格外醒目,新桥曾氏宗亲会总干事曾国祥早早来到现场,组织各项服务工作。

曾氏大宗祠讲解现场。


随着市民、游客当天上午陆续到来,现场讲解员也正式上岗开始服务,声情并茂地介绍这座五开间三进深布局的历史建筑的“前世今生”,传颂“宗圣”曾子的《大学》家风。曾国祥表示,国庆假期曾氏大宗祠每天都会配备专人讲解,欢迎市民、游客前来参观。


拥有多处市级

区级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的凤凰古村

已早早在多个重点位置

放置好了统一的参观导引指示牌


10月1日下午,凤凰古村的现场讲解服务更是“祭出杀招”,由文天祥纪念馆馆长文沛勇亲自上阵。一批来自新安中学(集团)高中部的学生享受了文沛勇的“高端服务局”。


凤凰古村讲解现场。


文沛勇为孩子们陆续介绍了拔茹书室、麟圃家祠、文昌塔及文天祥纪念馆等重点文物,并不断以凤凰古村自古重视教育的实例,鼓励孩子们努力读书。新安中学(集团)高中部学生倪翊涵告诉记者,学校老师在国庆假期布置了以“读城”为主题的作业,即通过实地走访,进一步了解本土历史文化。“通过精彩的讲解,我们了解到凤凰古村很多建筑里的深刻寓意,即古人努力读书考取功名,在本地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展示出即便是一个小地方也要干出一份大事业的魄力,就像深圳当年的改革开放一样。”倪翊涵说。


凤凰古村讲解现场。

王大中丞祠始建于乾隆年间

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

如今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0月1日下午,讲解员庄俊生绘声绘色地向前来参观的游客介绍王大中丞祠的历史。庄俊生已在王大中丞祠现场讲解过35场,希望能通过自己的讲解让更多人了解西乡的历史文化。


王大中丞祠内讲解现场。


听过庄俊生的讲解,游客曾惠芳表示,自己此番对西乡的历史有了更清晰的认知,也了解到西乡繁荣背后艰苦斗争的历史,这也是她在国庆节当天将正在上初三的孩子带来一起参观的原因之一。


北帝古庙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

距今近500年历史


10月1日下午,市民李建清在北帝古庙门口遇到了讲解员刘晓婷。李建清特意从航城街道赶来参观北帝古庙,她告诉记者,之前听说过北帝古庙三月三庙会的热闹场景,这次想带孩子来这里亲身感受一下。


北帝古庙讲解现场。


刘晓婷是土生土长的西乡人,她希望能通过讲解为西乡作出一些贡献。在国庆节这一天,她穿上红马甲,为李建清等五六名市民游客介绍自己眼中的美丽西乡。“北帝古庙从明朝就已经修建,历经清朝、1992年的两次重修。如今我们看到的是重修过的全貌。”现场参观的市民跟随刘晓婷的讲解一起走过二殿、三殿,在香火缭绕中,感受着古庙的庄严。


作为“深港文化之源”

宝安区现存不可移动文物共计248处

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

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9处

另有217处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

总量占全市之首

是深圳名副其实的文物大区


宝安区各街道办精心挑选了18处有特色的文物保护单位,新一批讲解员将在国庆假期开展服务,让市民、游客更加深入了解宝安历史文化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将对宝安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和活化利用有着广泛深远的影响。


宝安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联合宝安日报正式推出

宝安不可移动文物巡礼特辑

全景展示宝安31处

省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希望通过宣传以文促旅

进一步提升宝安文旅热度



伶仃洋畔

天风浪浪,海山苍苍


拥有着7000多年人类活动史

1690多年郡县史

40多年改革开放历程的宝安

亦是深港文化之根

文脉悠悠、千年璀璨


山辉泽美寻迹远,共绘文旅新篇章。在全国上下喜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宝安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联合宝安日报推出“山辉泽美·寻迹宝安——宝安不可移动文物巡礼”特辑,以新闻故事的形式聚焦宝安特有的文物古迹优势,并希望未来进一步系统开发、串珠成链,与广大读者、游客携手守护好这些宝安“宝贝”,提高本土文旅热度。未来,宝安将继续秉持开放与创新的精神,系统规划、精心打造,构建城市文旅产品开发体系,策划打造一批具有极强标识性、全球吸引力的文旅特色IP,让每一件文物都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赋能文旅融合发展新征程。


(点击报纸版面查看详细内容)



龙津石塔
守望八百多年历史变迁

龙津石塔,建于南宋嘉定十三年(1220年),1984年维修。位于沙井街道沙蚝社区沙四旧村一巷19号前,史称“渡头石塔”,当地人又称它为“花塔公”。



石塔由粗砂岩雕刻而成,塔由砂岩建造,原有2米多高,上世纪五十年代被拆毁,但石刻塔座、第一层塔身及塔顶、葫芦形塔刹等部分保存尚好。1984年初,沙井群众在原基前重建三层塔座,将塔身安放其上,基本保持原貌。2015年12月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铁仔山古墓群
一部无言的编年史

铁仔山古墓群位于宝安区西乡街道臣田社区铁仔山南坡,从1983年被发现至2015年先后进行过十余次发掘,发现战国、汉代至明清时期的各类墓葬近360座,考古出土大量陶瓷、铜器、铁器、玉器等随葬品400余件。



(点击报纸版面查看详细内容)


绮云书室
百年书屋传承无形瑰宝

绮云书室建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是深圳历史上最大的私人书室建筑,现为西乡小学的藏书室和国学讲堂,学生们经常在这里诵读国学经典,开展活动,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绮云书室是宝安西乡的文化地标,其建成在当年推动了西乡的文教发展,此后百余年间,当地居民更是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书室文化的熏陶,传承家风,滋养品性。




曾氏大宗祠
传诗书文化 聚血脉亲情

曾氏大宗祠现存建筑为清嘉庆三年(1798年)大规模扩建而成,其位于如今的宝安区新桥街道新桥社区大宗祠路,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曾氏大宗祠为五开间三进深布局,坐西南朝东北,由前中后三堂、一牌楼和四廊房等组成,面阔21米,进深50米,占地面积约1050平方米,建筑整体为砖木石结构,如今是研究岭南地区传统建筑法式和建筑文化的珍贵实物。



(点击报纸版面查看详细内容)


凤凰塔
深圳目前最高的古塔

凤凰塔位于宝安区福永街道凤凰旧村入口处,建于1816年(清嘉庆年间),原为四层,清同治年间,加建至六层,高约20米,占地16平方米,塔基六角,塔身全部采用青砖砌就,是深圳市塔阁建筑类型的代表作,也是深圳市目前最高的古塔,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1984年,凤凰塔被列为深圳市文物保护单位。




永兴桥
深圳现存唯一的三孔石拱桥

永兴桥,位于宝安区新桥街道新桥社区工作站桥头村,系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二批)。



永兴桥为三孔石拱桥,长50米,宽3.4米。全桥用花岗岩条石砌筑,结构严谨,造型美观,朴素大方。上有栏杆,东西桥头各有一对小石狮,桥面正中间的栏板上浅浮雕二龙戏珠和双凤朝阳图案。桥墩上下游两侧平面皆为三角形,桥墩上设有方孔。



(点击报纸版面查看详细内容)


智熙家塾
百年华侨建筑的时光印记
智熙家塾坐落在宝安区沙井街道壆岗社区,是一座承载着厚重历史与华侨情怀的建筑。智熙家塾始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它不仅是深圳现存较为完整的华侨建筑之一,更是连接过去与现在、故乡与异乡的桥梁。


备受关注的是,随着壆岗村史馆的开馆,智熙家塾开始以全新的面貌,向世人讲述那段跨越世纪的动人故事。





王大中丞祠
勤政为民“好官”精神的传承

王大中丞祠为三开间三进布局,坐北向南,面阔11.82米,进深32.96米。主体为砖木结构,砖砌清水外墙。门额匾阳刻“王大中丞祠”,两侧阴刻对联“巡粤表孤忠耿耿丹心奏牍两章昭史册;抚民留善政元元赤子讴思万载仰旗常”。前堂大门两侧设塾台。墀头砖雕精美。檐板刻花鸟草木、人物故事。堂内木构梁架,雕花驼墩,有装饰性斗拱。天井两侧各设有一卷棚顶廊房。三堂均为硬山顶,两面坡,正、垂脊,前后都为博古脊,辘筒灰瓦覆顶,绿琉璃瓦剪边。



王大中丞祠是为纪念清朝初年广东巡抚王来任所建。反映了清代禁海令、迁海令颁布实施的历史实际。2014年12月公布为深圳市文物保护单位。



(点击报纸版面查看详细内容)


中共宝安县第一次党代会会址
红色原点 再启新程

中共宝安县第一次党代会会址位于宝安区燕罗街道燕川社区公园路素白陈公祠,属地方党史博物馆(革命遗址类旧址)。该会址是由1928年中共宝安县第一次党代会召开地——素白陈公祠修缮提升而成。



目前,该会址已成为深圳市党史教育基地、深圳市党员教育基地、深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深圳市红色革命遗址、深圳市第一批“四史”学习教育实践基地、深圳市文物保护单位、深圳市廉政教育基地、深圳市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宝安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文昌阁
深圳地区塔阁建筑代表作

固戍文昌阁是深圳地区塔阁建筑类型的代表作,高三层12米,基座由花岗岩条石砌筑,阁身青砖垒砌;每层之间均砌成莲花托或大牙砖出檐,上又砌琉璃麒麟,周围浮雕花草、树木、人物等,工艺技术很高;每层有楼板和门洞,可供登临。1984年9月,文昌阁被列为深圳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点击报纸版面查看详细内容)



黄氏宗祠古建群
“古建”续文脉 “孝德”连古今

黄氏宗祠始建于明代,现为清代建筑风格。坐东北向西南。三开间三进布局,由前中后三堂、两天井、两廊房、一牌坊组成。前堂面阔9米,后堂面阔10米,总进深41.5米。砖木石结构。大门石匾书“黄氏宗祠”。门两侧有塾台,石柱、石月梁、石柁墩雕刻精美。前天井有四柱三间三段式石牌坊一座。后天井两侧各有一廊房。硬山顶,船形脊,两面坡,素瓦面,绿琉璃瓦面,木雕封檐板。是研究宝安地区祠堂建筑及上川村黄氏家族史的实物资料。1998年7月公布为深圳市文物保护单位。



大王古庙始建于清代,现代重修。坐东北向西南。三开间两进一天井两廊房布局,占地面积135平方米。砖木石结构。大门为凹斗式,门额书“大王古庙”。天井两侧设有廊房。后堂明间有大王神像、香案、供台等。木结构梁架。木雕封檐板。硬山屋顶,灰塑博古脊,两面坡,素瓦面。1998年7月公布为深圳市文物保护单位。



西庄书室始建于清代,现代维修。坐东北向西南。三开间两进一天井两廊房布局。砖木结构。大门门额石匾刻“西庄书室”四字。门两侧塾台上立石檐柱,柱间为石月梁。檐步架为木雕博古式。天井两侧为卷棚顶廊房。后堂三开间,内立4根木柱,木结构梁架。硬山顶,灰塑博古脊,两面坡,素瓦面,绿琉璃瓦当。1998年7月公布为深圳市文物保护单位。


(点击报纸版面查看详细内容)



燕川古建筑群
五千年岭南福地 传陈氏书香世家

燕雀成群,河川密布。燕川自古以来便是岭南宝地,山川秀美,物产丰饶,历史源远流长,文化璀璨。据《宝安史志》记载,燕川的人类历史可以追溯到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春秋时期。



据传,燕川之名源于“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的独特地形。数水汇于一河,如展翅的燕子,燕川由此而得名。又因村落藏于7个小山头之间,南临茅洲河,这种独特的地形、地貌与村落之间的巧妙结合,给燕川带来了“七星伴月”的美称。



有文献资料可查,燕川村是陈姓聚居地,南宋末年,河南洛阳陈朝举(宋淳熙年间进士,征授正议大夫)因战乱率族南迁,居东莞涌口里;元代初年,陈家第五代长子陈友直开基燕川。燕川村古建筑群包括五座陈氏家族分支祠堂、乡贤祠、祥溪禅院和四十余栋传统民居建筑。现如今的人们可以通过参观燕川古建筑群遥想五千年岭南福地的人类活动痕迹以及翻阅具体文献,了解陈氏先祖踏着“南迁风潮”的足迹,历尽艰辛,从遥远的中原大地迁徙至此,开村立业,家族在此繁衍、传承的文化故事。


(点击报纸版面查看详细内容)



凤凰社区古建筑群
一座历史悠久的岭南建筑艺术博物馆

凤凰古村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系深圳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现有363栋房屋,其中明代建筑4座、清代建筑60座、“民国”时期建筑96座,这里面被列为区级不可移动文物的有22栋,是目前广东现存古建筑数量最多、最集中、面积最大、保存最好的古村落之一。这些古建筑群中,包括“顾三书室”“茅山公家塾”等17座家塾书室,屋内存有大量木刻、石刻、绘画等艺术品,具有重要的实物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



(点击报纸版面查看详细内容)



东宝行政督导处旧址
路西解放区首个县级抗日民主政权

东宝行政督导处旧址,位于宝安区燕罗街道燕川社区北巷6号泽培陈公祠内,泽培陈公祠是抗战期间东莞与深圳地区的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革命政权机构——东宝行政督导处所在地。泽培陈公祠为两进一院两天井建筑,占地面积924平方米,展陈面积403平方米。



目前,该旧址已成为深圳市党史教育基地、深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深圳市第一批“四史”学习教育实践基地、深圳市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宝安区红色革命遗址、宝安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被评定为宝安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黄舒墓
孝行流芳千古传颂

黄舒墓,始建于东晋时期,历代多次重修,现墓葬为清代风格。坐南向北,呈“太师椅”形,长7.3米,宽4.8米。由墓堂、拜堂及月池组成。用青砖砌成,花岗岩墓碑上刻“晋钦旌孝子乡贤始祖考参里黄公之墓”。



黄舒是晋代著名孝子,以孝行闻名于世,清康熙年、嘉庆年《新安县志》均有记载。该墓是研究宝安历史及黄氏家族史的实物资料。2005年7月公布为宝安区文物保护单位。




(点击报纸版面查看详细内容)



江氏大宗祠
岭南名宗蚝壳屋

江氏大宗祠是步涌江姓的总祠,面阔12米,进深41米,单层砖木石结构,占地近500平方米,中堂与后堂的梁架木雕极为精美,龙云托脚极具特色,后堂明间梁上刻乾坤八卦符,别的地方非常少见,祠内保留了明清时期岭南建筑较少使用的栌斗和梁架上托脚等盛唐时期流行的构件,对研究古代建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研究民间艺术工艺和风俗习惯、文化生活的实物资料。



该祠的蚝壳墙最具特色,是深圳地区唯一一座就地取材以蚝壳砌墙的宗祠建筑。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前,这里是学校,有小学及初一共六个班。改革初期在前栋处建了二层,用于作步涌大队部,直到2002年开始筹款修缮,2003年11月公布为深圳市宝安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沙井蚝加工厂
不破不立 开启新篇章

沙井蚝加工厂于2009年被公布为宝安区文物保护单位。它位于沙井街道沙井大街299号沙井水产公司院内。1953年,当地政府在沙井大村西划地30亩兴建沙井蚝厂,1955年建成投入使用,内设机房、锅炉煮蚝房及烘干车间,晒场等,是当时广东省规模最大的蚝业加工厂,日生产加工能力500担熟蚝。当时是省属企业,名字叫广东省粤中分公司沙井蚝业加工场。建成使用后,原沙井上涌瓦蚝寮厂和下涌蚝加工场逐步撤销并入该厂,解决了当时的蚝品加工。



1958年12月,沙井蚝业生产合作社获时任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署名的国务院奖状,上书“奖给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 广东省宝安县沙井蚝业生产合作社”。这是沙井蚝历史上的最高荣誉。



2013年,因建筑安全问题停用,现已列为危房,处于封闭状态。沙井蚝业历史悠久,是深圳地区主要的传统产业,所以,沙井蚝加工厂是沙井蚝业发展的重要见证。



(点击报纸版面查看详细内容)



浪心古村
藏身闹市 一砖一瓦古韵浓

浪心古村是宝安区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宝安区石岩街道浪心社区浪心老村内。现存建筑大部分为清代中晚期建筑。



古村落坐东向西,有祠堂、书室、民居、碉楼等组成,排列整齐,完善排水系统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其民居建筑风格多样,屋脊、山墙、门额等处装饰有灰塑或壁画,内涵丰富,为研究广府民系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2007年10月宝安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宝安区文物保护单位。



(点击报纸版面查看详细内容)



西乡北帝古庙
一条“活”的乡情纽带

北帝古庙位于宝安区西乡街道真理街,修建于明代万历年间,于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清道光八年(1828年)、清光绪十七年(1891)、1926年、1931年、1992年多次重修。



从明代到今天,西乡北帝古庙虽然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洗礼,但从未远离人们的生活,在众多西乡街坊看来,古庙仿佛一位陪着他们长大的老人,其不仅仅是宗教场所,更是一条充满活力的乡情纽带。




石岩上屋热线圈厂旧址
引进“三来一补” 激荡改革春潮

依托石岩上屋热线圈厂旧址建设的深圳(宝安)劳务工博物馆,由宝安区人民政府投资兴建,是深圳改革开放历史的有力见证之一。



该馆于2008年4月28日建成开馆,其功能定位为:劳务工史料和文物标本的收藏展示基地;劳务工历史和劳务工问题的研究基地;劳务工事迹和劳务工文化的参观教育基地。2010年,该旧址被定为区级文保单位;2013年,劳务工博物馆被国家文物局评为“三级博物馆”。



根据功能分区,馆内现设有:深圳市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厂景展示区,建筑面积1195平方米,复原展示三个不同年代的生产线、劳务工宿舍及饭堂、放映厅等场景;劳务工历史展厅800平方米,分为五个单元,陈列展示劳务工40多年的历史;临时展厅和报告厅1300平方米,主要用于劳务工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览,举办劳务工大讲堂及其他有关劳务工的活动。



目前,全馆已征集劳务工史料及文物标本6000多件(份),基本陈列厅展出邮票、书信、老照片、边防证、暂住证、家书、收音机等约900件(份)。


(点击报纸版面查看详细内容)




宝安31处省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作为“深港文化之源”,宝安区现存不可移动文物共计248处,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9处,另有217处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总量占全市之首,是深圳名副其实的文物大区。






往期推荐




审核 / 吴超凡

责编 / 李庭新

审校 / 李可

编辑 / 吴晓娴

校对 / 高崇文 胡洁贞

来源 / 宝安日报

滨海宝安
一点就知身边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