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夹火箭”成功!深圳“星”势力将如何闪耀?

政务   2024-10-17 11:28   广东  


10月16日,南方+圳经观栏目发布《“筷子夹火箭”成功!深圳“星”势力将如何闪耀?》一文,通过介绍粤港澳大湾区首个空天产业总部基地——星通大厦、宝安企业亚太卫星宽带通信(深圳)等,报道深圳市打造全球卫星及应用产业创新高地相关做法,介绍深圳发展全新商业航天版图的“核心”优势。以下为全文→

10月13日,马斯克旗下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首次尝试用发射塔的机械臂在半空中捕获助推器实现回收,上演一场“筷子夹火箭”震撼场景,让商业航天备受关注。


浩瀚宇宙,人类无限畅想。作为备受瞩目的万亿赛道,国内外企业都在加速布局商业航天,如今正是关键的破局期。



近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广东省推动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8年)》(下称《方案》)对广东商业航天发展做出进一步明确规划,提出要打造以广州、深圳为核心,珠海、阳江等地为支点,全省协同发展的商业航天产业空间布局,超前布局太空旅游和生物医药等领域。


在银河系璀璨的满天星中

不乏“深圳造”卫星闪耀的身影

在这张全新的商业航天版图中

深圳何以成为“核心”一环?

执着探索星辰的深圳

未来的航天梦会有多广阔?


广东铺开全新版图
深圳占据“核心”


作为一座没有航天发射基地的城市,深圳走出的注定是一条与传统航天重镇不同的道路。专攻航天技术,布局商业卫星,深圳的探索恰与广东赋予的定位相契合。



《方案》除了提出以广州、深圳为核心外,还明确了广州、深圳打造从火箭、卫星、地面站、终端设备到应用的全覆盖产业链,建设若干特色产业园区。


在增进区域互动协作方面,《方案》明确,发挥横琴、前海、南沙、河套等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作用,依托中山大学、广东空天信息研究院、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粤港澳大湾区(珠海)数据与应用中心、香港理工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力争在遥感数据产业化应用、火箭发动机研发、巨行星系统研究等方向取得创新突破。


深圳在这张全新商业航天版图“核心”优势

则主要体现在

商业卫星和通信、导航、遥感产业化等应用领域


自人类在1957年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太空,卫星的民用价值逐渐被发掘出来。


深圳的卫星产业是从一张白纸上擘画出来的。



2007年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与深圳市政府开展战略合作,在深圳建立航天基地。一年后成立的深圳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拉开了深圳“航天梦”的序幕

2011年底


深圳东方红研制的第一颗卫星——试验卫星四号按时出厂并顺利升空通过在轨测试。


紧接,着全球首颗脉冲星实验卫星、国内首个批量生产微小卫星星座、深圳首颗出口国际卫星、国内首颗极地探测遥感卫星……一连串飞出来的第一,闪烁着深圳东方红在微小卫星发展征程中迸射的星辉。


此后,通信、导航、遥感三大卫星系统发展迅速,自2017年以来,“通导遥一体化卫星”的研制成为全球航天竞争热点。

在2021年底


北邮深研院在全球首次将移动通信核心网部署于在轨卫星上,实现了卫星参与网络协同控制方面零的突破,也为手机卫星通话打下了基础。


“手机直连的概念,是把地面网络通讯的技术,以及它的设备终端,和航天通信卫星进行嫁接和整合。通信产业恰好是深圳‘长板’,深圳龙头企业在未来通信具备持续保持全球前列的基础。”深圳市航空航天产业协会执行会长薛力军表示。


薛力军指出,深圳拥有商业化的极佳土壤,通信、导航、遥感三个领域面向公众服务能力强大,非常适合提供商业化公众服务的运营型企业扎根落地,形成全国甚至国际的服务能力。


如何进一步发挥深圳的“核心”作用,他建议,一方面要继续做大通信、导航、遥感三个领域的优势;另一方面,从国内优选有运营属性的航天企业落地深圳,并与产业链上游的航天企业展开联合,开展“链主”招商,支持航天“国家队”、民营头部企业、行业领军团队来深布局发展,进而辐射粤港澳大湾区。



目前

深圳已形成包括

卫星制造、运营、关键零部件

和应用等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

如卫星研制领域的东方红

卫星建设和运营方面的亚太星通

关键零部件的华大北斗、华信天线等

产业规模和竞争力居国内领先水平


依托信息技术优势,深圳在卫星导航终端整机研发和生产领域的产业规模和企业数量均位居全国首位,生产制造的民用车载卫星导航仪占全国 40%以上的市场份额。


此外,还聚集了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空间科学与应用技术研究院、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深圳北斗应用技术研究院)、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研机构。


前瞻布局
深企集群式发展已现雏形


早在2013年,深圳就编制了航空航天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发展航空电子、无人机、卫星导航应用、微小卫星等产业领域。


2021年,深圳公布《深圳市关于支持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的工作意见》,提出将深圳市打造成为全球卫星及应用产业创新高地。


今年

商业航天在深圳得到的曝光大大增加


  • 1月,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


  • 3月,深圳“20+8”产业集群政策迎来“2.0版本”,新增低空经济与空天产业集群。



政策上的前瞻布局,产业链的相互配合,让深圳的卫星产业不断迈向浩瀚的星辰大海,从最初深圳东方红一根独苗,到如今卫星产业集群式发展态势日益凸显。


根据产业链划分,商业航天上游是火箭制造、卫星制造及相关配套设备;中游为卫星发射、地面设备制造;下游为终端应用及服务市场。高效造卫星,需要上下游产业链密切配合。


在位于宝安区的

粤港澳大湾区首个空天产业总部基地

——星通大厦

这种集群的趋势较为明显



星通大厦

2023年7月,星通大厦在深圳宝安区正式启用,约20家空天技术产业企业确定进驻该大厦,聚链成群。


亚太卫星宽带通信(深圳)正是空天产业总部基地的“链主”企业。它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联合中国交通运输部于2016年在深圳发起设立,也是深圳唯一一家自有大型通信卫星的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



2020年,由亚太星通参与设计监造的“深圳星”成功升空,成为世界上首颗为移动载体通信定制的高通量卫星。


首批入驻星通大厦的企业星展测控,是一家专注于卫星导航、移动卫星通信、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的西安的“小巨人”企业。


星展市场部负责人李武告诉南方+,企业目前在卫星地面站、便携站、卫星通信无人机与亚太星通达成了深度战略合作,未来将继续发挥移动卫星通信领域的优势,融入深圳商业航天版图。


亚太星通表示

发展卫星产业是引领下一代通信技术浪潮的要求,卫星产业规模庞大且发展潜力巨大。亚太星通将做好产业链的“连接器”“助推器”和“孵化器”,集聚一批产业链上下游重点企业,突破行业新技术,将空天产业基地打造为深圳人才引进与培育、技术创新、产业孵化的高地,以实际行动支持深圳空天产业发展。


一片全新的商业航天发展高地

正在深圳逐渐成形

进入广东商业航天新时代

深圳当有新作为

期待未来一系列行业新动态

让深圳的航天梦“终抵群星”



延伸阅读


宝安企业各显身手

相关应用更是“花开渐欲迷人眼”


宝安区依托其独特的交通、区位和产业优势,在卫星通信领域涌现出了一批领军企业。如亚太星通在宽带卫星运营及服务方面堪称“卷王”,乾行达在航天新材料领域的创新突破,以及中冀联合技术在多系统卫星信号模拟器领域的精准解决方案等。建构了深圳卫星通信产业肌理,勾勒出产业的上升之道。


如今,宝安区已经初步构建了一个涵盖产品研发、系统集成、高端制造和行业应用等多个环节的卫星通信产业核心产业链。在这条产业链上,规上企业数量已达到29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更是多达60家……深圳空天产业版图正在不断“开疆拓土”,不打折扣地刷满了“进度条”。




— 互动抽奖 —

滨海宝安为粉丝朋友准备了“宝安特产”之一“奶龙”公仔,快来参与抽奖领取吧!




1.关注“滨海宝安”公众号




2.即日起至2024年10月20日12:00前,你只要在滨海宝安微信公众号后台回复“爱在宝安”即可获得抽奖机会。



注意📢

1.开奖时间2024年10月20日12:00

2.奖品采用邮寄形式发放,所以中奖的粉丝朋友请留下详细的快递地址及联系人、联系电话等信息!(未及时填写收件信息视作放弃)


3.滨海宝安拥有本活动解释权




往期推荐




审核 / 吴超凡

责编 / 李庭新

审校 / 李可

编辑 / 吴晓娴

校对 / 高崇文 胡洁贞

来源 / 南方+

记者 / 徐怀

滨海宝安
一点就知身边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