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南岂珵
日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四川监管局批复了唯品富邦消费金融变更注册资本及调整股权结构,同意唯品富邦消费金融增加注册资本5亿元,由5亿元变更为10亿元。变更后,唯品富邦消费金融各股东出资比例分别为:唯品会(中国)有限公司50%,特步(中国)有限公司25%,富邦华一银行有限公司25%。
唯品富邦消费金融将注册资本增至10亿元,首要的目的是为了落实《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的规定。
2024年4月,新修订的《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实施,其中提高了消费金融公司股东准入标准,将最低注册资本提升至10亿元,将主要出资人的持股比例要求由不低于30%提高至不低于50%。
此次增资调股前,唯品富邦消费金融注册资本仅为5亿元,其中唯品会(中国)有限公司出资2.495亿元,占注册资本的49.9%;特步(中国)有限公司、富邦华一银行有限公司出资比例分别为25.1%、25%。
事实上,不止唯品富邦消费金融,近期多家消费金融公司相继宣布增资计划,“卡线”将注册资本增至10亿元。
2024年12月24日,中信消费金融发布公告称,中信消费金融已与中国中信金融控股有限公司、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签订增资协议,二者将共同向中信消费金融出资3亿元。增资完成后,中信消费金融注册资本将至10亿元,刚好满足《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要求的注册资本实缴货币10亿元及以上。
同日,成都银行也发布公告称,因经营发展需要,锦程消费金融拟采取资本公积转增、未分配利润转增及现有股东现金出资相结合的方式,将注册资本增加至10亿元。这也是锦程消费金融自2018年将注册资本增至4.2亿元后的,时隔六年有余的再次增资。
目前,中信消费金融、锦程消费金融的增资事项暂未获得监管批复,若这2家顺利完成增资,那么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中则就仅剩6家不满足10亿元注册资本的门槛,分别是盛银消费金融(注册资本3亿元)、晋商消费金融(注册资本5亿元)、蒙商消费金融(注册资本5亿元)、金美信消费金融(注册资本5亿元)、幸福消费金融(注册资本6.37亿元)、北银消费金融(注册资本8.5亿元)。
除了满足监管对于注册资本的要求外,增资也是为了充实资本金,增强风险抵御能力,突破长期发展瓶颈。
已然开业三年的唯品富邦消费金融,当前无论是资产规模还是主要业绩指标均还处于处于行业尾部水平。
以2023年的完整财年数据来看,唯品富邦消费金融总资产由2022年的37.55亿元增长至50.79亿元,位列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第30位;1.92亿元的营收和0.62亿元的净利润则分别位列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第29位、第28位。
而要想在激烈的消费金融存量市场竞争中不被淘汰,只得增兵强将积极求变。故可见的是,部分已满足监管要求的消费金融公司同样在持续增资。
例如,宁波银行与宁波金控对宁银消费金融共同出资将宁银消费金融注册资本增至45亿元,南银法巴消费金融引入新股东国际金融公司将注册资本由50亿元增至52.15亿元,海尔消费金融通过未分配利润转增股本使其注册资本由15亿元增至20.9亿元。
当然,之于唯品富邦消费金融而言,或许还在于新监管要求下其“躺赚”业务模式转变需要。
新实施的《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中,新增了消费金融公司担保增信业务余额不得超过全部贷款余额的50%的要求。
意味着,消费金融公司不得不加强对借款人信用资质的审查,开发更多基于自身信用评估的贷款产品,提高独立获客与自主风控能力,减少对外部担保增信机构的依赖。
而唯品富邦消费金融自成立以来的展业恰是依赖于与360金融、拍拍贷、嘉银金科、洋钱罐、微财等机构合作的助贷模式,且助贷资产占比高达90%。也就是说,唯品富邦消费金融是面临较大的调整压力的,也影响着其在新的行业格局中的竞争。
故可见的是,2024年以来,唯品富邦消费金融在重庆、成都、合肥等地招聘渠道拓展岗(线下),扩充小蓉贷业务——小蓉贷是唯品富邦消费金融线下主推的房抵贷产品,其通过该产品2023年开始进军线下大额市场——以加快扩张资产规模、做大“分母”,因为就整体而言消费金融公司线下业务规模占比仍不高,且线下业务普遍平均额度会更高,一旦发力能快速新增资产。
不过挑战则是,这类业务的开展对资金的消耗速度更快,随着唯品富邦消费金融业务快速扩张,对资金的需求也会水涨船高。同时,这也对唯品富邦消费金融的自主风控与运营管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毕竟这部分客户在某种程度上仍然是银行不愿意提供贷款、征信存在瑕疵的客群,其逾期率风险较高。
唯品富邦消费金融如何应对这些挑战,经理人融媒体中心将持续关注。
更多精彩内容
可点击链接移步经理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