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着中式对襟服装,侃侃而谈两个小时,对故宫建筑面积、房间数量、文物珍宝烂熟于心、脱口而出,被称为故宫“守门人”的单霁翔对文化的钟情和热爱,点燃了高校师生的热情。
11月28日上午,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霁翔来到我校“明德大讲堂”,以世界文化遗产“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为切入口,以故宫文物保护为核心,围绕《文化的力量—让文化遗产活起来》主题,为师生带来一场精彩的文化盛宴。
单霁翔变身“导游”
带师生“云游”北京中轴线
学的是建筑专业,做过城市规划,后来又进入文博单位,曾是国家文物局局长、故宫博物院第六任院长的单霁翔的这些经历,无意间竟都能在文化遗产这个大概念下联系起来。他的分享从今年7月申遗成功的“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开始。
“7.8公里的北京中轴线,行走在上面,每一段都有完全不同的气象和感受。”单霁翔变身“导游”,通过图文、讲述带领师生在“中轴线”上走一走:“从永定门出发向北1500米到天桥,这1500米你感受最深的是‘生态’,过去是古代皇家祭祀建筑,青松翠柏,留下3平方公里的高质量绿化。”
“过了天桥到正阳门,这1500米你感受到商业的繁华。”
“出了正阳门气象又变了,到了最大的城市广场——天安门广场,这是政治中心。”
“午门向北走到景山的北门,这1500米人们感受到浓厚的文化底蕴,这里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博物馆建筑群之一,包括故宫博物院、钟表馆、珍宝馆等,还有唯一一个压在中轴线上的大型公园——景山,文化氛围非常浓厚。”
……
曾担任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主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的单霁翔是北京中轴线保护与申遗工作的参与者与亲历者,北京中轴线上的一草一木似乎印刻在他心里。他的讲述平实朴素、生动自然,让大家领略到北京中轴线的风貌、中国理想都城秩序杰作所蕴含的文化思想。
以故宫为例
分享“如何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之后,单霁翔又以故宫为例,讲述了他对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看法。
2012年,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接任故宫博物院院长,直到2019年退休。
任职期间,单霁翔大力整治环境、修缮文物古迹、保护文物藏品,使故宫开放面积从过去的不到50%开放到80%,让更多古建筑作为新的文化内容对公众开放,大幅提升了故宫博物院的公众体验感与美誉度,带动了全国“博物馆热潮”与文博产业发展。
“长期以来,虽然进入故宫博物院的观众很多,但大多数人都是跟着导游的小旗子往前走, 到此一游而已,我就在想,这么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究竟给人们贡献了什么?我们不缺资源,缺的是人文关怀。我们下决心进行整治,扩大开放。”
“我们下决心整治环境,三年把故宫9371间房打扫得干干净净;我们下决心对古建筑顶上的杂草宣战,一干两年故宫1200栋古建筑上没有一根草;我们要去商业化、我们建设故宫文物医院、我们打造智慧故宫、我们要让文化遗产有尊严……我们要把一个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
“《我在故宫修文物》这部片子播出以后,数以万计的应届毕业生报考故宫,最多一年有35000人。我跟这些同学说,你们真的了解这项工作的意义和日常状况吗?这项工作没你看到的那么浪漫,这项工作要耐得住寂寞,择一业要终一生,要的是工匠精神。”
单霁翔仿佛是一个移动的文化遗产数据库,讲到故宫,讲到良渚遗址、讲到大运河,重要节点重要数据脱口而出,这些“数据”不是简单的资料堆积,而是他一步步走过、看过、亲身参与后获得的。他也把他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整理出书,参与文化类节目的录制,激发社会公众对文化遗产的热情和关注。
两个小时的讲座,也点燃了全校师生对文化遗产的热情,掌声不时响起,氛围热烈。
此次讲座为我校“明德大讲堂”第三讲,旨在传播科学知识、弘扬创新精神,增强师生的科学素养和文化认同感。讲座前,单霁翔还参观了学校数字文化创新中心,了解井头山史前遗址数字化考古、天一阁古籍智能语料库构建、宁波方言人工智能保护等关键技术研发与场景应用,对学校在文化数据研究等方面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