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直播间】矗立在人民心中的丰碑——山东省潍坊市革命烈士纪念碑碑文敬读

民生   2024-11-30 09:55   甘肃  

  山东省潍坊市革命烈士陵园位于潍坊市奎文区,是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陵园始建于1951年,占地35110平方米,现安葬烈士1834名,含无名烈士525名。革命烈士纪念碑是陵园的标志性建筑,建于2000年10月,仿照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筑风格,碑身高26米,碑的底座四周是一组汉白玉浮雕。碑身正面大理石上刻有“革命烈士纪念碑”7个镏金大字,背面是碑文,全文如下:

  自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在历次革命斗争和建设新中国的伟大事业中,二万二千五百余名潍坊籍及外地在潍坊工作、战斗的中华民族优秀儿女为祖国为人民壮烈牺牲。他们中有为探索救国救民道路而舍生取义的革命先驱者,有在反侵略战争中英勇献身的爱国将士,有解放潍县等地血洒疆场的指战员,有建国后为维护国家和人民崇高利益而慷慨捐躯的时代英模。烈士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伟业与日月同辉,其浩然正气同天地共存。为缅怀先烈,激励世人承志奋发,振兴中华,发展潍坊,特立此碑。巍巍丰碑永远矗立在人民心中。

  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中共潍坊市委

潍坊市人民政府  立

二○○○年十二月

  碑文概述了潍坊先烈们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作出的巨大牺牲,充分体现了先烈们不畏强敌、敢于斗争的英雄本色,表达了对先烈们的缅怀之情,读来令人感慨万千、深受鼓舞。

  传播马列主义星火燎原。党的一大代表王尽美、邓恩铭为了寻求真理的火种,成立共产党早期组织,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他们的影响下,革命的种子在潍坊大地发芽。1924年9月,潍坊地区的第一个党支部——中共寿广支部在寿光诞生,一间小土屋、一张小方桌、一盏黑油灯矗立起一座红色战斗堡垒,这是山东省建立较早的农村党支部。1925年1月,王尽美和庄龙甲先后到潍县开展工作。作为王尽美的亲密战友和得力助手,庄龙甲创建了潍县第一个党支部,建立了山东省第一个县级党组织——中共潍县地方执行委员会,成立了全省第一个农民协会——南屯农民协会,参与创建了潍坊第一支党领导的革命武装——潍县赤卫队,夺敌枪、砸税局、截军粮、抗租抢坡、开展大柳树暴动,潍县大地燃起革命烈火。1928年10月10日,庄龙甲在养病期间不幸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厉声怒斥刽子手,高喊着“共产党万岁”的口号英勇就义。白色恐怖吓不倒英勇的共产党人,1928年12月,高密县委书记王全斌被捕,当他被国民党反动派割去舌头,被逼着写“自首书”时,他写道:“共产党好,能救国救民……”虽受尽反动派摧残,他仍抗争到底,英勇牺牲。

  打响了鲁东抗日第一枪。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面对日寇侵略的铁蹄,中共寿光县委根据鲁东工委指示,在牛头镇马保三家中召开扩大会议,决定以共产党员为骨干,发动抗日武装起义。起义军番号定名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八支队”,马保三担任总指挥。1937年12月29日,寿光700多名游击队员肩扛长枪、手持长矛、身背大刀,集结在巨淀湖畔,举起了寿光人民抗日救亡的大旗,牛头镇抗日武装起义就此爆发。1938年2月4日,八支队进驻县城南关三里庄设伏,击毙日军3人,缴获日军指挥车1辆,打响了鲁东抗日的第一枪。八支队很快发展到1500多人,随后挺进胶东、挥师清河、转战鲁中,在抗日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八支队的战士们将生死置之度外,1938年11月8日,我军指挥部和大批群众被围困在六天务村,为掩护指挥部和群众安全转移,八支队十三大队160名指战员与数十倍于己的敌军展开激战。大队长孙善卿连中七弹,浑身血肉模糊,但他仍然坚持战斗,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在全体指战员的拼死掩护之下,指挥部和群众成功突围,但160名指战员最后仅有17人生还。

  华东第一个城市攻坚战。潍县战役是华东战场上的第一个城市攻坚战。战役从1948年4月2日发起到5月8日结束,华东野战军山东兵团及各解放区部队确立“稳打稳扎、逐次歼敌”的打法,先肃清外围,夺取城关,再强攻西城。4月8日傍晚,外围战正式打响。23日晚,我军以迅雷之势强攻西城。先以重炮轰击,继而炸药爆破,打开城墙缺口,随即抢架云梯,浴血登城。面对敌人的猛烈反击,双方展开了艰苦的拉锯战,战斗异常惨烈。由于后续部队进攻遇到困难,突击部队接连打退敌人反击10多次,直至子弹打光,战士们与敌人展开肉搏战,高喊“人在突破口在”,一直坚守阵地,用身体守住了突破口阵地。24日凌晨,为建立正面阵地,79团5连等160多人奉命下城作战。在战斗十分紧急的情况下,指战员从城墙上英勇跳下,血战荷花湾,为大部队入城作战开辟了前沿阵地。24日晚,西城胜利解放,27日中午,顺利解放东城。潍县战役歼敌4.6万余人,1432位解放军指战员英勇牺牲,摧毁了敌人的“鲁中堡垒”,使胶东、渤海、鲁中三大解放区完全连成一片,孤立了济南和青岛之敌,有力推动了山东和全国的解放。

  建成山东省第一大水库。为了解决潍河下游两岸的洪涝灾害、农田灌溉和吃水问题,当时的昌潍地委决定修建峡山水库,从1958年11月开始,到1960年10月,10万多群众不怕苦、不怕累,战天斗地,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水利工程兴建。为了赶进度,不分白天黑夜,奋战在工地上。当时,他们提出一个口号——“夜战峡山”。一到晚上,工地上灯火通明,远远望去,像一座不夜城。峡山水库的建成,是10万民工用小车推出来的,离不开库区移民作出的巨大牺牲,不仅根本解决了潍河下游两岸的洪涝灾害、有效保障了潍河两岸农田灌溉和沿海群众吃水问题,而且成为山东省重要的战略水源地。


来源 | 学习时报
审核 | 甘肃省司法厅政治(警务)部组织宣传处
编辑 | 甘肃省司法厅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 : gssfxmt@163.com

甘肃省司法厅
全省司法行政工作新闻舆论宣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