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与市政工程防水通用规范GB 55030-2022》最大变动之一就是重新定义了防水等级,新的防水等级要求明挖法地下室及平屋面工程、瓦屋面工程一级防水的防水做法不应少于三道,金属屋面一级防水做法不应少于两道,建筑外墙一级防水做法按墙体材料不同分为一道或两道,建筑室内防水一级防水做法不应少于两道。
本文就这条变动分析三个方向:
新规下建筑工程各防水部位什么情况需要做一级防水? 各部位一级防水的做法层次。 新旧规范对比:史上最严的防水规范的一级防水导致建造成本增加多少?
《建筑与市政工程防水通用规范》从两个维度定义防水等级:
1、工程防水类别,分为甲乙丙三类,评判维度为:民用建筑还是工业建筑、是否有人员活动、对渗漏是否敏感等;
2、工程防水使用环境,分为Ⅰ、Ⅱ、Ⅲ类,评判维度:地下室参考抗浮设防水位与底板高差、屋面及外墙参考年降水量、室内工程参考频繁还是间歇遇水等;
如何从这两个维度判断防水等级?
原条文:
以下分别从明挖法地下工程、屋面工程、外墙工程、室内工程四个方面来分解分析通用防水规范判定需要做一级防水的情况:
只要是有人员活动的民用建筑地下室;
对渗漏敏感的建筑地下工程,不论是民用建筑还是工业建筑;
抗浮设防水位标高与地下结构板底标高高差H大于等于0m的乙类工程(除过甲类和丙类剩下的部分);
虽然抗浮设防水位标高与地下结构板底标高高差H小于0m(Ⅱ类环境),但年降水量大于400mm的乙类工程(除过甲类和丙类剩下的部分)。
年降水量大于等于400mm地区的民用建筑和对渗漏敏感的工业建筑屋面;
年降水量大于等于1300mm的乙类工程。
年降水量大于等于400mm地区的民用建筑和对渗漏敏感的工业建筑外墙;
年降水量大于等于1300mm地区的渗漏不影响正常使用的工业建筑外墙。
频繁遇水场合,或长期相对湿度RH大于等于90%、间歇遇水场合的民用建筑和对渗漏敏感的工业建筑室内楼地面和墙面。
依据防水通用规范所要求的一级防水各部位三道防水、两道防水的要求,按照新规范防水层刚柔结合的原则,对民用建筑各部位防水做法进行探讨学习,整理出以下几种防水材料的组合形式:
外墙(现浇混凝土外墙、装配式混凝土外墙板):仅需1道防水层。
防水层可除了可选择3~5厚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还可选择:
1.5mm厚聚合物水泥防水浆料、1.5mm厚水性聚合物沥青类防水涂料、1.5mm厚反应型合成高分子类防水涂料、1.5mm厚聚合物乳液建筑防水涂料、1.5mm厚硅烷改性聚合物防水涂料等。
除防水涂料+卷材组合外,还可以涂料+水泥基防水材料组合,卷材+水泥基防水材料组合。
防水混凝土主体结构刚性防水作为新旧规范均必选项,可见其重要性,新规的变化是:
抗渗等级提高了,必须不小于P8(另有规定的除外);
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
试验时需要提高0.2Mpa一个抗渗等级;
需要满足抗压、抗渗和抗裂要求外还需要满足工程所处环境的耐久性要求。
单从做法上看,看似是增加了一道防水层次,但是在新的防水通用规范执行之前,民用建筑地下室多采用预铺反粘防水卷材做法,不用找平层和保护层,而现在新规执行后,基于预铺反粘宜单层使用的规定,地下室底板的三道防水需重新进行设计。
地库底板预估增加69元每平。
地库侧墙和顶板各增加一道防水层,预估各自增加成本30~45元每平。
建筑屋面一级防水由原来的两道防水层提高到三道防水层,且卷材防水层不应少于一道,预估增加的建造成本9.5~45元每平方。
一级防水的外墙层次根据墙体材料的不同,现浇混凝土和装配式做一道防水,填充墙或砌体墙需要做两道防水,新规执行之前外墙参考年降水量和基本风压部分情况宜做墙面整体防水,新的防水通用规范执行后,对外墙整体防水进行了明确,这部分的建造成本增加了一道防水。预估增加30~45元每平。
新的防水通用规范执行之前,室内楼地面防水做法只要一道就可以,新规执行后,防水等级为一级时,防水做法不少于两道,较原来增加了一道,防水涂料或防水卷材不少于一道,另一道也可以使用水泥基防水材料。预估建造成本增加30~45元每平。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