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部论主 第二释迦 | 恭迎龙树菩萨圣诞

民生   2024-08-27 07:00   江西  




2024年8月27日,农历七月二十四,是龙树菩萨圣诞纪念日。


龙树菩萨是继马鸣菩萨之后复兴大乘思想的主要论师,故在印度佛教史中,将其尊为“第二释迦”,足见龙树菩萨之贡献,可比肩于释迦。不仅如此,在中国佛教中,龙树菩萨还被誉为“八宗共祖”。龙树的著作很多,主要著作中,人们比较熟悉的是《中论》《十二门论》《大智度论》《十住毗婆沙论》等。



龙树菩萨的著作十分丰富,汉译凡22种,西藏所传122种,其主要著作有:《中论颂》、《十二门论》、《大智度论》、《空七十论》、《回诤论》、《六十颂如理论》、《大乘破有论》、《十住毗婆沙论》、《大乘二十颂论》、《菩提资粮论》、《宝行王正论》、《因缘心论颂》、《菩提心离相论》、《赞法界颂》、《广大发愿颂》、《庄严佛道论》、《十二礼》、《龙树菩萨为禅陀迦王说法要偈》等不少著名的论典,享有“千部论主”之称。


依照日本大正藏所收,署名龙树撰的著作有二十余部。大体上,学术界所认为确系龙树真撰的,有下列十余部:

(一)《中论》(本颂):此为龙树之代表作。

(二)《十二门论》:此书为中论之纲要书。目前尚未发现梵、藏文本。中文本收在大正藏第一五六八部,鸠摩罗什译。

(三)《七十空性论》:此书原仅存西藏译本,今人法尊法师曾依藏文本译为中文。

(四) 《回诤论》一卷:中文本为北魏目智仙、瞿昙流支共译,大正藏第一六三一部。另外有梵、藏文本。

(五)《六十颂如理论》一卷:此书有藏文、中文本。中文本在大正藏第一五七五部,为施护所译。

(六)《广破经、广破论》:此书仅存藏文本。

(七)《大智度论》一百卷:此书仅存中文译本,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一五○九部。

(八)《十住毗婆沙论》十七卷:此书仅存中文译本,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一五二一部。

(九)《大乘二十颂论》:现存中文、藏文本。中文本为施护译,大正藏第一五七六部。

(十)《因缘心论颂、释》一卷:现存中文、藏文译本。中文本系近代於敦煌所发现者,收在大正藏第一六五四部。

(十一)《菩提资粮论颂》六卷:现存中文本,达摩笈多译,大正藏第一六六○部。

(十二)《宝行王正论》一卷:此论有梵、藏、中文本。中文为真谛译,大正藏第一六五六部。

(十三)《龙树菩萨劝诫王颂》一卷:现存中文、藏文本。中文本,义净译,收在大正藏第一六七四部,另有异译二种。

民国卅一年,太虚大师就中文大藏经中所收,将所有龙树著作分为四类:(一)、宗论部,如《中论》、《十二门论》等。(二)、释经部,如《大智度论》等。(三)、集经部,如《福盖正行所集经》。(四)、颂赞部,如《龙树菩萨劝诫王颂》等。

龙树佛学思想精深博大。龙树在这些著作里,不只是阐述空理,而且还破斥小乘及外道的迷执,注释般若、华严经典,说明菩萨修行法门,并将大乘佛教之深理应用到现实生活之中。


龙树菩萨主要四部论著,即《中论》、《十二门论》、《大智度论》和《十住毗婆沙论》,兹作简要介绍。


《中论颂》,即《中观论》或《中论》,四卷,龙树菩萨造,青目菩萨释,姚秦鸠摩罗什译,是龙树菩萨的代表作。

主要内容是阐发“八不缘起”和“实相涅槃”,以及诸法皆空义理的大乘中观学说。“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去。”《中观论》的思想,对后来大乘佛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在印度,此论经过几代传承,形成与瑜伽行派相对立的一大学派——中观派。首先弘传此论的,有以佛护、清辨为代表的八大家,他们竞作注疏,进一步发挥《中观论》思想,正式建立了中观学派。后来又有月称,承佛护之说为《中观论》作注,别名《明句论》(或译为《显句论》),并撰有中观通论性质的《入中论》,进一步发展了中观学说。


此论在中国汉地影响很大。先是鸠摩罗什弟子僧肇弘传此论思想,据此论义撰写了《不真空论》、《般若无知论》、《涅槃无名论》等多篇论文,合为《肇论》。后有吉藏撰《中观论疏》,进一步发挥此论的思想,并将此论和《百论》、《十二门论》一起作为依据,正式创立了三论宗。


这是龙树菩萨另一重要著作,为后秦鸠摩罗什所译,其内容为一卷。是从《中论》内择其精要,分十二门,论述“中道”、“性空”等义,由此十二章论题破除众生学教而起的十二类执著之病,故立名。与《中论》、《百论》并称般若“三论”,为中国佛教三论宗的理论所依之一。

《十二门论》与《中论》一样都是龙树的重要代表著作。《中论》的思想包括大小二乘,破斥大小二乘邪迷,申大小二乘正教;《十二门论》的思想主要在于大乘佛教,但破大乘学教之迷,唯申大乘佛教教义。因此,《十二门论》是研究和学习大乘佛法的重要论典。


《大智度论》,简称《智度论》、《智论》、《大论》。姚秦弘始四年,鸠摩罗什法师于长安创译,历三年译成。

《大智度论》是大乘佛教中观学派的重要论著,是龙树菩萨在晚年所造,这是一部解释《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的巨著。对佛教内外观念、思想用例、传说、历史、地理、实践方法、僧伽的解说甚为详细。所引经典、论书涉及胜论派与印度一般思想,也包含了原始佛教经典、部派佛教诸论及初期大乘之法华、华严等诸经典,堪称佛教之大百科全书。


本论是经论合编共一百卷,其中含《大品般若经》经文 27 卷,释论73 卷。本论的内容大体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卷解释《般若经》的缘起,略述佛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的因缘;第二至第三十四卷系解释《般若经》的序品,阐述了佛教的名相概念;最后六十六卷解释《般若经》的《报应品》到《嘱累品》的内容,集中阐释般若空观理论及大乘菩萨行思想和六波罗蜜的实修,属佛教的义理部分,也是本书内容的精要所在。

《大智度论》以二谛解释实相之理,发挥般若思想,对《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作出系统解说及论证。论中所引经籍甚多,保存了大量当时流传于北印度的民间故事和传说,是研究大乘佛教和古印度文化的重要资料。龙树菩萨以后的大乘佛教等诸说,几乎都是以本论为中心而开展。因此,本论是大乘佛教的重要论书,对印度及中国佛教影响相当深远,尤其是自本论译出以来,成为历来各宗所依用直接援引的重要论典。


又名《十住毗婆沙》,或《十住论》,共十七卷,后秦鸠摩罗什译,梵本及藏译本皆不传,收在《大正藏》第二十六册。本书是《华严经》〈十地品〉的注释,但并未注释其全品,而是仅注释初地(欢喜地)及第二地(离垢地)的一半而已。全书用偈颂简述经文大意,再加以引申疏释,并不是经文的逐句释。


本书说明弥陀信仰的〈易行品〉,古来即特受瞩目。该品不仅在了解龙树思想上极为重要,同时也是认识净土思想的形成及其影响的重要典据。尤其论中所揭示的难行与易行二道,经昙鸾援引以后,影响巨大。昙鸾在依自力、他力的修行问题上,提出“依靠信,较容易证入不退转地之道”(信方便易行)。这种仰赖他力的信仰,形成了净土教的特色。此后,道绰在《安乐集》中将昙鸾之所说结合末法思想,开出了圣道、净土二门。所以,《十住毗婆沙论》思想理论对于莲宗学人尤为重要。

《十住毗婆沙论》中〈易行品〉一章,说净土法门,较易实行,是修行的一种快捷方式。净土念佛法门是通途法门以外的方便法门,因此莲宗也尊龙树菩萨为宗门祖师。


·推荐阅读·

龙树菩萨圣诞 | 八不中道偈

灭邪见幢 燃正法炬 | 恭迎龙树菩萨圣诞




责任编辑  @  东林寺文宣部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赣(2022)0000005

江西庐山东林寺
庐山东林寺·综合资讯平台-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赣(2022)0000005。 莲宗初祖慧远大师道场,建于东晋太元十一年(公元386年),史上南方佛教中心。以“持戒念佛”为家风,专修专弘净土法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