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胡振华作品:寻访我的小学旧址

文化   2024-11-26 00:00   美国  

点击上方蓝字“紫雨轩书院”关注我!


寻访我的小学旧址

不久前,我寻访了我的小学旧址。

我的小学的全称是:开封市北三圣庙前街小学,也有称它为开封市十小的。我怀念我的小学,也是怀念我金色的童年。童年的天空总是那样的晴朗而明净,所以,描绘在天空上的图画才色彩斑斓清晰生动。

只一转身的功夫,青涩已变为成熟。一天天其实过得很充实很具体,但蓦然回首,又觉得只是一瞬间。“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的诗句此刻更能引起我的共鸣。人老了,与过去的关系最终变成了记载和回忆。这,或许便是我特意去寻访我的小学旧址的初衷吧!

多少次想象和我的小学重逢的场景:喜悦、感动、惊奇……真正来到了她的面前,却让我感到一种落寞。学校是早已经搬迁了,校址也早已改作他用,连街道也“旧貌换新颜”了。曾经的无数的思念和牵挂,真的连一个寄托的方寸之地都没有了。古战场如官渡,即使只剩下一片荒野,也可以在荒野上奔跑想象沉思……但我的小学没有给我这个机会,因为对于我来说,她成了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地方。

很后悔没有早点来看望她。因为交通工具的缺乏吗?因为工作学习的繁忙吗?因为她是随时可以探访的吗?一切理由都不是理由!但我心常念之,却也不容置疑。有两个小学的老同学还在一起,我们会经常聊起小学的趣事,所以,怎么会忘呢!

六十年,一个甲子,不变是不可能的。但是,我小学那栋民国建筑的高门楼呢?学校对面那所老院子和它后院的海棠树呢?街口我经常坐在里边流连忘返的小人书店呢?它们也都随着时光溜走了吗,为什么一点痕迹都没有留下?

我不是“九斤老太”,但已失去了小孩子发现美的眼光和优势,因此,初来乍到,便“没事人一大堆了。”

我上小学那会儿,学校所在的这条路虽说是土路,但因为路面坚实,所以即使下雨也绝不泥泞;路面虽然有点窄,但在我这个小学生的眼里已经足够宽敞的了。和我熟悉的油坊胡同、三民胡同、黑墨胡同……那些又窄又短的小胡同相比,她算很气派了。现在的路面大约是水泥浇筑的吧,灰不灰白不白的,怎么也燃不起人的兴奋点。

当年路两边极少店铺,我经常光顾的小人书店几乎是唯一的。可现在,一進街口,街东头路南就是一连串的各种店铺,看起来既杂乱无序也无清爽可言,直接破坏了留在我心中的她文静大方简洁朴素的印象。当年这里的居民可能比较少,街道甚至可以说有点儿冷清(我们上下学的时候例外),现在这个上午10点多的街道却显得有些嘈杂和浮躁,但也不排除我的内心现在也不如小时候那样纯净的缘故!
路两边现在盖起了许多新房,有平房也有楼房,但怎么给人的感觉像是一篇没有经过精心构思的文章,有点儿杂乱呢?我也极力去理解和接受这种变化:毕竟不是主干道,路面不可能扩得很宽;街道的前后左右既没有大的生产性单位也没有大的商场和游乐场,公交车不进这条街也属正常;资本在开封的其他地方或许更有用武之地,不选择这样的地方作为投资目标理所当然;街道两边的房屋产权属于不同的用户和单位,诸多的问题协调起来比较困难,缺乏整体规划也在所难免;想让一条小街从民国风情一下子转入现代摩登也不是一件易事……如此一想,内心便释然许多。

学校的老师大多已作古了。前两年听我的老同学说,一位名为赵金秀的老师还在。又是几年过去了,赵老师如今怎么样了?真心地祝福我的老师长寿安康。

那时候学校一个年级就只两个班,老师也不多,所以虽然赵老师并没有教过我们,却也很熟悉。赵老师的一个女儿和我们同岁,高中时都是开封师院附中的同学。文革中,赵老师的女儿在武斗中被打死了,不过十六岁的小姑娘,又聪慧又漂亮,不知当年赵老师是如何度过那段悲痛的时光的。

赵老师女儿的坟墓曾经竟然就建在附中的校园里,一进校园,迎面就是两座大坟墓,(还有另外一个本校学生的)挺瘆人的。当年造反派多次押着一些遭批斗的老师跪在墓前请罪,那场面让人不堪回首,当年附中的学生大约都还记得。

这么荒唐的举动,自然很快就被纠正了。一个优秀的民族,总能以史为鉴,历史长河中的每一个瞬间都值得我们深思。但一些人却总是往回走,向后看。听说现在还有一些暴发户将墓园修得规模宏大,极尽奢侈之能事,真的让人哑然失笑。我们这一代人,很多已不在意这些身后事了,树葬海葬都能接受。我想到了一个故事:1955年爱因斯坦病逝,临终前,他很慎重地留下了遗嘱。他在遗嘱中说:“我死后,不要墓地,不立碑,不举行宗教仪式,也不举行任何官方仪式,骨灰撒在空中,和人类、宇宙融为一体。且不可把我居住的梅塞街112号变成人们‘朝圣’的纪念馆。我在高等研究院里的办公室,要让给别人使用。除了我的科学理想和社会理想不死之外,我的一切都将随我死去。”

这才是真正的伟人。

最近十万大学生夜骑开封一事成为热点。作为一个开封人,我内心是充满了感激和感动的。“主雅客来勤”,这么多的人喜欢我美丽的故乡,我当然很自豪了。多年以后,当这些大学生回忆往事时,许多的场景会被淡忘,但夜骑开封一事一定是他们记忆宝盒中最珍贵最闪亮的那颗珍珠。因为这是一次青春活力的张扬;是一次自由飞翔的快乐;是一次挑战自我的胜利……对于这一点,我非常自信,敢和任何人打赌。现身说法一下:小学六年,不知经历了多少考试,但我一点也记不得了,倒是一次全校师生到北城墙跟儿背沙子充填跳远的沙坑一事,还记得牢牢的。(这只是站在个人立场和回忆的角度的一点看法,和其他无关)

我的小学,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我都热烈地爱着你,感谢你慷慨地给予与启发:“想你时你在天边,想你时你在眼前。”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2024年11月15日


胡振华,1949年出生于河南省开封市。河南大学外语系专科毕业。1968年参加工作,先在郑州国棉四厂细纱车间做挡车工,此阶段写了不少有关纺织工人的诗。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起,先后任中学语文教师、《河南文艺》诗歌编辑《郑州工人报》编辑部主任等职。有诗歌、散文、随笔、杂文、小说、通讯等数十万字作品问世。2014年出版长篇小说《福奶奶和她的啾啾鸟》,获当年郑州市“五个一工程”奖,2016年出版诗集《四季人生》,2017年散文集《记忆,走过岁月》即将出版。作者系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胡振华文集链接


【作家胡振华文集】

【作家】胡振华作品:莫道桑榆晚 为霞尚满天——初识史金腾先生

【作家】胡振华作品:  春节随想

【作家】胡振华作品:小学校门前的斑马线——悉尼小事

【作家】胡振华作品:莫道桑榆晚 为霞尚满天——初识史金腾先生

【作家】胡振华作品:我走过蔷薇花墙(外一首)

【作家】胡振华作品:梧桐(外一首)

【作家】胡振华作品:  楼下王姐

【作家】胡振华作品:管城老康

【作家】胡振华作品:大冬瓜的故事

【作家】胡振华作品: 雨中漫步随想

【作家】胡振华作品:诗二首

【作家】胡振华作品:幸福的安杰幸运的安杰——电视剧《父母爱情》观后

紫雨轩书院
紫雨轩书院是一个集文、诗、书、画、影为一体的原创平台,拥有多名国内外实力派多元知名艺朮家、诗词名家及最受欢迎的游记达人等,作品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陶冶情操,雅俗共享,倡导全民阅读,敬请大家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