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致家长:期末考试后请与孩子一起再出发

文摘   2025-01-19 11:35   浙江  


尊敬的家长们:

当期末考试的硝烟散去,孩子们即将带着或喜或忧的成绩回到家中,作为家长的您,是否已经准备好与孩子携手,开启一段新的成长旅程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讨,在这关键的时刻,如何陪伴孩子再出发。

一、稳定自身情绪

“好的关系胜过好的教育”,这话绝非虚言。在孩子备考、应考以及考后的整个过程中,家长难免会陷入紧张、焦虑的情绪漩涡。然而,您可曾想过,这些情绪不仅无助于孩子,还可能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绊脚石?
当您察觉到情绪的波动时,请先深呼吸,暂时抽离出当下的情境。您可以选择去散步、听音乐,或者找朋友倾诉,用各种方式让自己的情绪平稳下来。切记,千万不要在情绪失控的时候与孩子交流,因为那只会让问题变得更加糟糕。
请信任孩子,尊重他们的感受。在沟通时,以诚相待,遵循“先平静、再沟通”的原则,把话语权交还给孩子。当亲子关系出现矛盾时,把建立和谐亲子关系放在第一位的家长,一定会对孩子更有耐心和包容心,平和地与孩子沟通。只有在这样良好的关系基础上,孩子才愿意敞开心扉,与您分享他们的喜悦与困惑。

二、关注孩子内心感受

考试结束后,孩子的心情就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他们对自己的评价。此时,家长的第一反应不应该是急于表达自己的满意或失望,而是要问孩子:“你对自己的成绩满意吗?”因为学习终究是孩子自己的事,我们应该关注他们的感受,而不是让他们承受考试带给我们的压力。
如果孩子对自己的成绩感到满意,那么您可以接着问:“你打算怎么庆祝呢?”庆祝是孩子在体验到自我满足感后,与他人分享快乐的一种方式。而如果我们急于给予奖励,反而会让孩子觉得,只有得到家长的认可才是值得高兴的事,从而抹杀了他们的自我满足感。
相反,如果孩子对自己的成绩不满意,家长就更应该给予共情。您可以温柔地说:“看得出来,你很不开心。”“很遗憾你这次考得不理想。”而不是唠叨地说教:“我就说你平时得多用功。”这样的说教,只会让孩子感到更加沮丧,给他们的考后情绪问题雪上加霜。
不管孩子对自己的成绩满意还是不满意,家长都可以再追问一句:“你觉得是进步还是退步了?”引导孩子和自己比较,而不是跟别的孩子比。因为让自己越来越好是人的本能,通过自我比较,孩子能够产生幸福感,培养成长型思维。
最后,家长还可以问孩子:“你觉得可以做些什么,让下次考试成绩更好?”我们不能代替孩子体验生活,但我们可以支持他们,让他们在探索中找到提升自己的方法。

三、客观评价并制定合理目标

面对孩子的考试成绩,家长的态度至关重要。不管成绩如何,我们都应该客观地评价,和孩子一起从整体成绩中找到自身的个体差异。然后,根据孩子当前的学习状态,一起分析试卷,结合孩子当前的实际能力,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
这个目标可以比孩子当前的实际能力高出一些,但是一定要合理。因为只有合理的目标,才能在给孩子带来挑战的同时,也给孩子提供动力。如果目标过高,孩子可能会感到压力山大,甚至产生抵触情绪;而如果目标过低,又无法激发孩子的潜能,让他们在学习中停滞不前。

四、兼顾放松与学习

期末考试结束后,孩子需要适当的放松,但放松也要有节制。家长可以在了解孩子考后安排的前提下,与孩子共同规划有意义的假期生活。适时提醒孩子保持正常的作息和运动,参加休闲娱乐活动,如看电影、听音乐、短途旅行、逛图书馆和博物馆等。
此外,带孩子或者建议孩子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或公益活动,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带孩子到自己的工作单位参观、体验,让孩子有机会去体验学习以外的生活,锻炼自己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不仅能够拓宽视野,还能在各种体验中探寻自己的职业理想,开启生涯规划的大门。
当然,在孩子自主学习之后,家长也不要忘记及时给予夸奖和鼓励。赏识孩子的每一点进步,孩子会在家长的赞赏中更加主动地学习。因为对于孩子来说,家长的认可和支持,是他们前进路上最强大的动力。
亲爱的家长们,期末考试只是孩子学习生涯中的一个小小节点,它既不代表终结,也不预示着未来。重要的是,我们要与孩子一起,从考试中汲取经验教训,调整好心态,重新出发。让我们携手共进,用爱与智慧陪伴孩子走过每一个成长的阶段,帮助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扫码关注我们

监制|王晓伟  审核|庄丰石

编辑|马晓伟  文稿|沈燕瑾

   争创一流学校

培育一代英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