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南京,这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在其工业遗址中深藏着记忆的片段。位于建邺区集庆门的南京第二机床厂河西老厂区,曾是见证南京机械化历史的见证者。如今,在这片土地上,一个全新餐饮空间——馬鴻興·川小馆诞生了。它既是南京川菜爱好者的新宠,也成为人们感受工业遗址氛围的打卡地。这一创新空间由JK DESIGN边界设计团队打造,通过对工业元素的再塑造以及对市井文化的再诠释,让老厂房焕发新生,吸引着现代城市生活的目光。
馬鴻興·川小馆以“工业市井”作为空间设计的核心概念,将粗犷的工业风格与市井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设计团队在空间中保留了老厂房的主体结构,强调对原始建筑结构的尊重,同时以现代设计手法注入了市井文化的温暖质感。作为一家大众消费的川菜馆,这里传递的不仅仅是美味,更是一种极具烟火气息的氛围,让每位顾客都能在享用川菜的同时,感受到一份对过往工业岁月的敬意。
在设计之初,JK DESIGN团队就将环保作为首要任务。他们提出了适应性改造策略,通过最大限度地保留和利用原有建筑材料来实现可持续发展。外立面拆除的红砖被重新运用在室内装饰中,赋予墙面新的生命力;同时,空间中木质材料的选择也源自回收老木材,实现了材料的可持续循环。这种对原材料的尊重与重复利用,使得整个空间更加贴近工业遗址的原真性,并减少了大量建筑垃圾的产生。
在空间布局上,设计团队以传统建筑的“厅”和“间”概念作为蓝本,赋予川小馆独特的结构分区。一层为公共散座区域,宽敞明亮,带有开放式的就餐氛围;二层则以包厢为主,以更私密的环境适应不同类型的聚会需求。以通高中庭为核心,设计师围绕这一核心组织布局,运用现代建筑的构造方式,打造了四个大小不一的包厢,呈现出风车般的独特平面布置。在这片空间中,“厅”代表开放与包容的公共区域,“间”则象征私密与独立的用餐体验,这一“厅”与“间”相结合的布局打破了传统餐厅的单调设计,带给顾客丰富的空间层次感与沉浸体验。
馬鴻興·川小馆的设计中,工业元素与现代设计手法相得益彰。设计团队大量运用了钢材作为空间的主体结构,呈现出强烈的工业气质。同时,一层以圆形细钢柱支撑,使空间更显开放通透,而二层则运用1公分宽的实心扁钢作为包厢隔断结构,赋予空间轻盈而精致的效果。所有钢材均经过耐候腐蚀处理,在保留工业粗犷感的同时,又具备了岁月赋予的质感,与原始的红砖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不仅延续了工业遗址的文化底蕴,也让人们在用餐中感受到一种不被时光打磨的坚韧美感。
在中庭的一侧,一道全新钢楼梯如雕塑般盘旋而上。设计师通过拉杆结构将楼梯悬挂在空中,极力消解钢材的厚重感,使其更为轻盈,同时增强了观赏性。木质踏步与中庭的水体景观交相辉映,在工业氛围中融入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平衡之美。水体景观不仅增加了视觉层次,还在无形中降低了工业建筑带来的冷峻感,带给顾客一种温馨、舒适的感受。
马鴻興·川小馆在夜幕降临后尤为迷人。华灯初上,餐厅内的灯光映衬着历史悠久的红砖墙与钢结构,呈现出迷人的夜景。街景与室内空间的对接,更让这里的市井烟火气息浓厚,顾客在此一边享受地道川菜,一边感受工业遗址的悠久岁月气息。这种氛围也让餐厅成为南京的热门夜生活聚集地,将工业遗址的冷峻与都市烟火的温暖完美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