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许家印等又被处罚了!
9月27日和30日,上交所和深交所分别发布了对恒大地产及许家印等有关负责人的纪律处分报告。
消息一出,可谓群臣激愤!
处分来了!
报告称:对于许家印给予终身不适合担任债券发行人以及董、监、高管理人员,以及公开谴责的处分;对于恒大地产的处分则是:三年不得提出上市申请及挂牌转让,再加以公开谴责。
这个处罚结果着实让人唏嘘,群众们直接官网集体开喷,怒斥处罚太轻,更有甚者,猜测其背后保护伞在发挥作用......
负债2.4万亿,让600万家庭支离破碎、全国人民每人为他负债1700元,然而却只得到轻飘飘的一句“谴责”,那所有因他而被“家破人亡”的人算什么呢?
多次惩罚仍难平民愤
这本身也不是许家印第一次遭受处罚。
今年5月份,证监会已经依法对恒大地产债券欺诈发行及信息披露违法案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对恒大地产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罚款41.75亿元,对恒大地产时任董事长、实际控制人许家印处以顶格罚款4700万元并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据悉,证监会依法对恒大地产欺诈发行债券行为按照其所募集资金的20%进行处罚,对其信息披露违法行为处以顶格罚款,为开展债券市场统一执法以来的最严尺度。
然而多次处罚也难消民愤。
许家印作为恒大的灵魂人物,他的一举一动直接决定了整个恒大的命运。
恒大的崛起,在当时可谓是风光无限,许家印的商业帝国不断扩张,他自己也成为了全国、乃至全球知名的富豪。
可是,大家都知道,这个商业模式本质上是靠着“高杠杆、快速扩张”来撑起的泡沫。
泡沫再大,总有一天会破。
当恒大陷入债务危机、无法按期偿还债务时,老百姓的血汗钱都砸进去了,房子没了,钱也打水漂了。
许家印这个时候做了什么?他在那儿继续想着怎么“自救”,实际上是拖延时间,企图靠着各种财务手段再撑一段时间,幻想还能东山再起。
但现实狠狠地打了他的脸,恒大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债务黑洞,没法再扛下去。
恒大问题表面看是企业的经营不善,但根本原因是许家印和他的团队“贪大求快”,不断借债扩张,用更高的杠杆来换取短期的繁荣,完全不顾长期的可持续性。
这种商业模式简直就是在“透支未来”,最终只留下了一地鸡毛,让老百姓来为他们的野心买单。
许家印果然留有后手
从恒大暴雷到如今的清盘令,许家印这两年可没闲着。他忙着做什么?转移资产、离婚避债、设立海外信托基金……
这些招数够高明吗?真能保住他的"金山银山"吗?
当时,市场分析其行为可能是“技术性离婚”,目的是与许家印进行财产分割,从而规避债务,获得500亿的恒大分红。
9月11日,英国法院对丁玉梅做出裁决,冻结其名下资金和房产,并获准其每月最多可支取2万英镑(约合人民币18.6万元)作为生活费。
要知道,她8月份可支取的金额还是35万英镑(约合人民币326万元),可见清盘人正在一步步瓦解丁玉梅“守护”的资产。
不仅丁玉梅,许家印的儿子也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小儿子许腾鹤然而进入集团后并未展现出传说中的才华,他的业绩并不突出。但因其特殊身份,许二公子依然在集团中身居要位,最终于2023年9月28日,和父亲许家印一起被捕。
除了家人,许家印的亲信、朋友、保护伞一一遭到“反噬”。
其中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长期为恒大提供审计服务,被重罚4.41亿元。恒大的高管们被证监会重罚1500万元,终身禁入证券市场。
这些可谓是大快人心!
落幕的房地产巨头
当然,人们最关心的还是许家印的下场。
9月13日,多家媒体收到知情人士爆料:许家印已经秘密转移到了深圳,便于与身处恒大大本营的高管进行沟通。
知情人士称,许家印目前身体状态良好,还在拘留所给公司高层写了一封信,敦促他们加速解决理财产品投资者的兑付问题。
同时,该知情人士还透露,恒大向购房者承诺接近交付的多数楼盘,有70%已经完工。
这些消息也给了购房者一些安抚。
紧接着,9月17日和30日,沪深交易所发布的对恒大和许家印的纪律处分,让网友不禁将两者联系在了一起。
难道许家印要没事了?
其实,不管是上交所还是深交所,它们只是监管部门,只能站到金融监督的角度,并不意味着许家印能逃脱其他司法部门的处罚。
随着时间的推移,相信会有更多的细节被揭露出来。如今,全球司法系统已经对许家印家族发起了追索令,相信他一定会得到应有的惩罚,给162万套烂尾楼、600万业主一个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