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牧羊十九载
持节爱国映日月
翻开咸阳的历史人物画卷,自周秦汉唐到近现代,在这片人杰地灵的土地上,诞生了无数的杰出人物,他们如同璀璨的群星闪耀在中国的历史长空,其中,有这样一个人,他既没有惊天动地的才华,也没有流传千古的文章,仅仅凭着一种品质,却能在中国历史上流传千年,至今还被人们传颂,他就是西汉时期不辱使命、坚韧不拔的外交家、民族英雄苏武。
据《汉书·苏武传》记载,苏武是西汉阳陵(今咸阳市渭城区东北一带)人,是平陵侯苏建的次子,苏建曾多次随卫青出征,因战功册封。苏武很早便在宫中做郎官。
汉太初四年(前101),匈奴政局持续动荡,刚刚即位的单于且辊侯派遣使者向汉朝示好,并送还了之前被扣留的西汉使者。汉武帝在权衡利弊之后,于天汉元年(前100),任命苏武为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但就是这看起来友善的一次交流,谁也没有想到,苏武这一去就是漫长的十九年时光。
身担使命
坚韧不拔
苏武带着汉朝的国书和礼物,踏上漫漫征程。他穿过了草原、沙漠,终于来到了匈奴之地。然而,当他将带来的礼物赠送给单于之后,匈奴人却认为大汉软弱,对苏武一行满怀敌意,大加羞辱。恰在这时,匈奴的昆邪王、缑王同汉使虞常、张胜等人密谋劫持单于的母亲閼氏迫其降汉的事情败露,苏武也受到了牵连,不愿受辱的苏武引刀自杀,令单于非常赏识苏武的气节,命人救活了他。为威逼苏武投降,单于把他囚禁在冰冷的地窖里,断绝其饮食11个昼夜。苏武在冰冷的地窖里,渴了,就以雪止渴;饿了,就扯一些皮带、羊皮啃着充饥。发现苏武还活着,单于认为他受到了上天保佑,更想招降他,就让他赶了一群公羊到北海的冰天雪地之中放牧,“使牧羝,羝乳,乃得归”(《汉书·苏武传》《资治通鉴》),也就是说苏武要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可以回到汉朝,可一群公羊又如何能生小羊呢?
苏武到了北海(西伯利亚南部贝加尔湖),匈奴单于断绝了他的粮食供应,苏武只能挖掘野鼠储藏的果实来解饥。北海的冬季十分寒冷,周边平均气温是零下38℃。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天苍苍,地茫茫,时间仿佛对苏武失去了意义,陪伴他的,只有羊群的咩咩声,只有北风呼啸的声音,只有他手中那根代表汉朝使者身份、早已掉光了毛的旌节。
其间,单于多次派汉朝的降将李陵探望苏武,招降苏武。面对坚守臣节的苏武,自惭形秽的李陵设酒宴歌舞款待苏武,出言劝道:“单于听说我和你的交情深厚,让我来劝说你,他是真心希望你能成为匈奴的臣子。人生如朝露一般短暂,你在这没有人烟的地方受苦,即便再如何坚守信义,又有谁能看见?若是到死也不能归汉,白白牺牲掉自己的性命,又有什么意义?”面对故交好友相劝,苏武坚定地说:“父封侯我封将,我为汉室愿肝脑涂地,即使斧钺汤镬我也心甘情愿。臣事君,犹如子事父也,子为父亡,理所当然,如果一定要让我投降,不如让我直接死在你面前。”李陵再三劝说不成后,哭着辞别了苏武。
就这样在荒芜广阔的北海,在寂寞孤独中,在饥寒交迫中,在对长安和亲人的思念中,苏武过着极其艰难的牧羊生活。然而,他的胸中,始终装着对祖国的一颗赤子之心,饱含着对祖国和家乡的炽热之情。
终回故土
精神传唱
在汉廷的努力下,始元六年(前81),被困匈奴十九年的苏武,终于回到了汉朝,回到了朝思暮想、魂牵梦绕的长安城。当年随从苏武出使匈奴的一百多人,跟随苏武回来的,只剩下了9个人。出使时正年富力强的苏武,十九年后回来时,头发和胡子全都白了。回到长安的苏武受到了朝廷的褒奖和百姓的迎接。
十九年的顽强生存,十九年的坚韧不拔,十九年的忠贞不屈,十九年的正义凛然,十九年的赤子之情,苏武创造了一个传奇,铸就了一段历史,传承了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浩然正气,发扬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伟大爱国精神。也正是这种精神,苏武至今被人们怀念和敬颂。其十九年持节不屈,忠贞爱国的高贵节操,经过千年的洗礼,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人格具象——苏武牧羊。在几千年的岁月长河中,苏武牧羊的传奇故事被人们以戏曲、绘画、音乐、舞蹈、诗歌等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进行歌颂和传唱。
爱国精神
永放光芒
1957年5月31日,位于武功县武功镇的苏武墓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8月,仿汉式建筑风格的苏武纪念馆建成并对外开放。纪念馆依山傍水、环境优美,占地面积7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580平方米,馆内整体布局典雅庄重,层次分明,馆中央矗立的苏武牧羊铜像,手持旌节威武不屈,双目深情地遥望着远方,那气吞山河、宁死不屈的艺术形象强烈地震撼和感染着每一个人。2005年5月,苏武纪念馆被咸阳市委、市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苏武用顽强的信念和不屈的生命书写了一篇感动千古的壮丽史诗,苏武牧羊的伟大爱国精神已经深深融进我们的血液中。鉴古知今,发奋图强,咸阳人民必将牢记时代赋予的使命,继往开来,砥砺奋进,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谱写出新的宏伟篇章!
海报轮播
审核:闫莉 签发:王鹏飞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