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看“大历史”,心智难以走向成熟

文化   2024-10-08 07:04   吉林  




只看“大历史”

心智难以走向成熟

编:先知书店


翻开百年中国史,我们会发现,自1840年以来,每一次历史的进步与挫折的背后,总有一股隐秘力量,时而推动,时而阻碍,犹如一双看不见的手。在人们耳熟能详的“大历史”背后,还有一些同样重要的“微观史”被人们忽略了,甚至遗忘了。


遗憾的是,“微观史”在我国尚未被更多读者关注。人人只看“大历史”,则对历史的认识难免失衡,这将影响集体心智的成熟。庆幸的是,著名历史学家王笛的最新力作《袍哥》,就是对这样一种“微观史”的复活。


《袍哥》以一叶知秋的笔法,将几名小人物的命运编织在一起,呈现出历史更具体、更丰富的面相。在“大历史”的宏大叙事外,这种“微观史”写作拓展了一片独特的空间。从某种意义上说,《袍哥》堪称中国版的《马丁•盖尔归来》,这样的著作特别值得推荐。


▲王笛教授


▌写普通人比写大人物更难


“微观史是上世纪70年代在欧洲诞生的,在古代欧洲,特别是意大利,宗教裁判所留下了大量审讯记录,当时教会权力大,事无巨细都要管,有的审讯会持续好几年。这就留下丰富的史料。”


写普通人的历史,比写大人物更难。王笛感叹道普通人的史料太难找。


“在中国,很难找到类似记录,《二十五史》记的都是帝王将相,与普通人关系不大。幸亏沈宝媛在1945年进行了一次社会调查,结合文史档案、田野调查等,王笛才将《袍哥》写出来。”


提起袍哥,人们觉得他们都是匪徒,然而事实并没有这么简单。历史本身是极其复杂的,一切过于简单化的历史,都是被人简化之后便于灌输的历史。


“清代统治者称袍哥是会匪,与土匪联系起来,这是为了统治的需要。但在普通民众眼中,袍哥有点像《水浒传》中的好汉,有胸怀,杀富济贫。”


王笛通过对袍哥历史的还原,展现了小人物在历史中的微小却重要的作用,以及历史的复杂性。他认为,“袍哥是复杂的,历史学者的任务是写出其复杂的面相,而不是做价值评判。展示出前因后果,读者可自行思考、自行下结论。”




▌没有小人物的历史是不完整的


一般来说,小人物的历史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写它有什么意义呢?


对此,王笛老师认为:“微观史有一个说法,叫:‘把历史放到显微镜下’。如果没有小人物的历史,这个历史就是不完整的.....大历史很重要,但它不是历史的全部,在任何时代,都是普通人更多。如果读者对帝王吃喝拉撒都清楚得很,却很少能看到普通人的历史,那么,这种历史就是不平衡的历史。”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应该照见我们寻常百姓的日常与人生。我们这个时代,更需要有味道的、普通人的历史。


“只关注宏大叙事,不了解微观史,人就只会从国家、民族等大视角去看问题,似乎只要强大,则无论采取怎样的方法、个体付出怎样的牺牲,都是可以接受的......这是非常有害的史观。”


而微观史却可以帮助我们眼光向下,能更多去关注社会中普普通通的人民,看见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和他们关键时刻的生死抉择。这些东西才是历史的血与肉,让历史不再只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叙事,它们填补了历史的空白,让历史变得更加完整、真实。




▌以小见大,微观史离不开现实关怀


袍哥》一炮打响后,读者盛赞王笛老师“打开了中国的微观史学”。


然而,许多读者只是将王笛老师的作品视为有血有肉的“小历史”。而实际上,王笛老师却是从袍哥、茶馆、麻将……等微观日常,去发现一些带有普遍意义的两大历史性问题:


◎权力如何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传统政府比较小,不像现代政府那么强大,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比如过去在街头摆摊,根本没人管,现在人们使用公共空间受到了非常严格的限制。


◎个体又是怎样报以“弱者的反抗”:国家力量如此强大,可人们并非令行禁止,而是会报以“弱者的反抗”,以保留原有的生活方式。

 

在《茶馆》中,王笛老师写到:“茶馆还扮演着政治中心的角色,在这个时期茶馆是人们信息的主要来源地,人们利用茶馆进行政治活动。不过,政治在茶馆的渗透也通过其他方式进行……”


《茶馆》写的是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可正是这样的生活,更显示出历史的本色。“表面看,现代化正在改造人们的生活方式,可仔细看,传统生活方式有非常强的韧性,比如上海是非常西化的城市,可至今一些弄堂出殡,依然会找和尚来念经。这一点在过去常被忽略。”


这样,微观的历史就与我们日常生活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联系,它不再只是历史,而是正如王笛老师所说,“微观史写的是过去,但它真正关注的是当下。”



这恰恰诠释了王笛老师宏观视野下的一种微观践行:只读宏大叙事,不了解微观史,人就只会从国家、民族等大视角去看问题,似乎只要强大,个体付出怎样的牺牲,都是可以接受的。而微观史可以帮助读者去关注国家的多数普通人,加强读者对政治和日常生活的深刻理解。


这样的践行是艰难的,不仅需要研究者视野开阔,功底扎实,还要在背后做大量的资料和研究工作。历史学者罗新说:“我觉得王老师的这几本书之所以能够成功,不是因为他有作家的生花妙笔,不是因为他讲了很多漂亮的、好玩的故事……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他选择了非常难的方向。”

 

王笛老师是“中国微观史研究的代表人物。”《袍哥》、《茶馆》《街头文化》是王笛老师微观史的践行之作,荣获美国城市史研究学会著作奖、吕梁文学奖等多个图书大奖。《跨出封闭的世界》、《走进中国城市内部》《碌碌有为》则是研究方法的系统总结和提炼,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王笛老师的个案研究,更有助于我们对于国家与社会、历史与现实的深刻理解。

王笛老师现为澳门大学杰出教授,现有幸一次集齐9本书,其中含6本王笛老师亲笔签名(其中《历史的微声》断货已久,现有幸争取到少量签名钦印版),数量有限,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


诚挚推荐一套通俗好读、权威系统、值得收藏的经典——读懂中国文化五书:

《中国文化史》,民国史学大家陈登原教授的代表作,史料丰富、立论精深,梳理了从上古到近代,中国文化的生成、定型和发展历程。

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梁漱溟先生的代表作,也是他在北大任教期间的治学心得,对中国文化的特殊性,以及名家的论述做了精彩点评。

许倬云《中国文化精神》:作者是民国治史精神的传承者,学问贯通古今中西,将历史深层的智慧以大白话的方式和盘托出,使其备受学界青睐、读者欢迎。

孙隆基《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影响80年代新启蒙群体的一代名作。本书不是泛泛地谈“劣根性”和“救国救民”;而是用近乎千刀万剐的切割,表达出全力挣脱的感觉,从而达到文化批判的深远诉求。

葛兆光《思想史研究课堂讲录》:著名思想史家葛兆光,以中西贯通的视野,带你探寻思想的历史背景、知识基础以及成为制度的过程,涵盖政治、社会、生活的大千世界。

五套书从先秦、民国到当代,从海外、台湾到大陆,构成了完整的中国文化视野。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


“文化中国”通过看得见、听得见的诗、字、画、曲等传承下来,成为我们每个中国人自信心的文化之源。而这也是两位老师倾力写作《文化的江山》的愿景。


◎ 两位有传奇色彩的学者伉俪20年思考的结晶,以及亲笔双签名的增值体验。这套书是刘刚、李冬君两位长期非常低调、潜心学术的学者,40岁时开始构思,50岁完成初稿,再经10年打磨沉淀,至60岁才出版首辑。除了历史智识,书中不乏新史料、新视角、新洞见。

 

◎ 书中不仅以高清彩色照片的形式,呈现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还做了历史人文意义层面的解读。因此,本书也是假期游览历史人文景点,探寻珍稀文物背后密码的解读手册。

先知书店有幸获得刘刚、李冬君两位老师《文化的江山》8册全签名版,全签版库存有限,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抢先收藏(还可一并选购李冬君老师新作《走近宋画》):

 杨奎松 | 历史系新生推荐阅读书目
近代史最容易忽视的四个视角
激荡二十年 | 两千年帝制的终结
从辛丑到辛亥:晚清最后十年
杨天石:“竭泽而渔”的秘档追踪者
民国的三枚切片:幻象、表象、真相
本书堪称“断货王”,有位书友已陆续送给朋友多本珍藏
张宏杰:看着秦晖老师远去的背影,我为清华的学生感到惋惜
重建历史的公信力,需要杨奎松、沈志华这样的史学家
多数人选择站在赢的一边,而他选择站在常识和良知一边
跳出传统的革命叙事和政争视角,重看1944-1950的中国命运
 超越意识形态,揭示历史真相:“惟有他才能写出这样有深度、有内幕的书”

历史学参考
专注于推送历史文化类优秀文章,尤其注重中国近现代史内容,纵横历史现实,品评时代人物,关注时政焦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