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浴思想之光,书写青春华章‖燕京理工学院传媒学院2025年寒假社会公益实践活动(五)

文摘   2025-02-08 18:03   浙江  

沐浴思想之光,书写青春华章

燕京理工学院传媒学院2025年

寒假社会公益实践活动(五)




为培育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在感恩氛围中汲取智慧与力量,持续强化自身修养,并积极投身社会实践,燕京理工学院传媒学院在寒假期间积极鼓励学生,秉持感恩之心,深入研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本次活动旨在丰富学生的寒假生活,凝聚青春奋进力量,促使学生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引导学生在感悟时代发展脉搏中,激发开拓创新精神,携手共进,以青春之姿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不断前行 。



出镜记者2402 徐博文

在参与妇联的社会实践活动后,我收获了满满的感悟与成长。起初,我对妇联的工作仅停留在较为浅显的认知层面,觉得就是围绕妇女群体开展一些活动而已。但真正投身其中,才深刻体会到其工作的重要性与丰富性。

实践期间,我协助妇联工作人员组织各类妇女技能培训活动,看着那些原本因缺乏一技之长而有些迷茫的姐妹们,在培训后眼中闪烁着自信与希望的光芒,我真切感受到妇联为提妇女能力、助力她们更好融入社会所付出的努力。同时,参与到调解家庭纠纷的工作中,我看到了妇联工作人员耐心倾听、用心开导,努力为妇女同胞们维护权益、化解矛盾,营造和谐家庭环境,这让我明白了妇联在守护女性幸福生活方面的关键作用。

而目,妇联还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增强女性之间的凝聚力和归属感。我在帮忙筹备活动的过程中,也被大家的热情和活力深深感染。

这次实践让我对妇联工作者肃然起敬,她们日复一日地为妇女群体奔走、付出,用爱与责任撑起一片天。我自己也成长了许多,沟通能力得到锻炼,更懂得设身处地去理解他人的难处,也增强了为女性群体贡献力量的决心。未来,我希望能继续参与到相关活动中,为妇联的工作添砖加瓦,让更多女性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支持与关爱,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


网媒2401 曹玉熙

寒假伊始,参与家乡的志愿服务活动,是我此次返乡最有意义的经历。我和其他志愿者伙伴们一起整理、分发学习资料。看着那一本本崭新的书籍,仿佛看到了家乡孩子们求知的目光。我们精心分类,希望能为孩子们的学习助力。这个过程虽平凡,却让我感受到了奉献的快乐,也体会到知识传递的力量。

走出室内,在街头巷尾,我们也留下了志愿服务的身影。大家一起为社区清理卫生死角,向居民宣传环保知识。我看到,家乡的街道虽不宽阔,却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居民们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认可,那一张张淳朴的笑脸,一句句暖心的问候,让我深深感受到家乡人的热情与善良。

此次寒假返乡,于我而言,不仅是一次身体的回归,更是心灵的寻根之旅。在赵川镇,我看到了家乡的发展与变化,感受到了乡亲们的朴与热情,也在志愿服务中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归乡有期,但乡情无限。我深知,无论我走到哪里,赵川镇都是我永远的牵挂。未来,我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让这片养育我的土地变得更加美好。我也期待着下一次的归乡,去见证家乡更多的精彩!


出镜记者2406 侯雅琪

这个寒假,我全身心投入大学生社会实践,一头扎进志愿服务里,在一次次的亲身经历中,对志愿精神有了更为深刻且透彻的理解,内心也满是触动与成长。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过程中,我深刻领悟到志愿精神的内涵。它像一束光,穿透冷与隔阂,照亮人们的心灵,让温暖在人与人之间传递。

志愿精神是纯粹的奉献。不图回报,只为给他人带去希望。在这个过程中,奉献者的付出可能不被看见,却能为困境中的人撑起一片天,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善意与关怀。这种不计得失的付出,让我看到人性中最纯粹的美好。

志愿精神蕴含着坚韧与担当。面对志愿服务中的困难与挑战,志愿者们从不退缩。无论是艰苦的环境,还是复杂的工作,他们都勇敢承担责任,用坚定的意志克服困难。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激励着我在面对生活的难题时,也要勇往直前,不轻易放弃。

志愿精神还是团结协作的力量。来自不同背景的志愿者们,为了共同目标携手同行。大家发挥各自优势,相互支持,让爱心汇聚成强大的力量。

这种协作不仅提高了志愿服务的效率,更让我体会到团队合作带来的温暖与力量。志愿精神深深触动了我,让我懂得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意义。它让我明白,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他人生命中的一束光,只要心怀善意,就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新媒体主播2401 郭江云

怀着对母校的深厚眷恋与回馈社会的热忱,我参与了这次社会公益实践活动--重返母校开展学习经验分享与励志演讲。这段经历不仅让我重温了青涩美好的校园时光,更在我心中种下了一颗关于奉献与传承的种子,生根发芽,带来满满的感动与成长。

踏入熟悉的校园,那曾经回荡着我们欢声笑语的操场、充满知识气息的教学楼,一切都还是记忆中的模样,却又多了几分亲切与怀念。见到曾经悉心教导我的老师们,他们的笑容依旧温暖,眼神中满是对我的期许与鼓励。与久违的校园重逢,这种情感的触动,成为我此次公益实践的强大动力。

分享会上,学弟学妹们的眼神中闪烁着好奇与期待,认真聆听着我的每一句话。在互动环节,同学们积极提问,从学习压力的排解到未来专业的选择,每一个问题都充满了对未来的迷茫与渴望。我耐心地一一解答,用自己的经验为他们拨开迷雾,看到前方更多的可能性那一刻,我深刻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也明白了公益实践的意义所在——用自己的微光,照亮他人前行的道路。

重返母校的公益实践虽然已经结束,但它带来的影响却深远持久。我将带着这份温暖与力量,在未来更多的公益活动中,继续发光发热,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也希望学弟学妹们能够在未来的日子里,勇敢追逐梦想,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绽放出最耀眼的光。


摄影2302 孙依婷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在毕业多年后,我怀着激动与期待的心情重返母校,那熟悉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瞬间勾起了我无尽的回忆,让我仿佛又回到了那段充满青春活力与梦想的岁月。

踏入校门,映入眼帘的是那座巍峨的教学楼,它依旧屹立在那里,见证着批又一批学子的成长与蜕变。走进教室,熟悉的桌椅摆设,黑板上残留的粉笔痕迹,仿佛都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我仿佛又看到了自己坐在座位上,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积极踊跃地回答问题,与同学们一起探讨学习中的难题。那些曾经觉得枯燥乏味的知识,如今都成为了我人生宝贵的财富,让我在工作中能够得心应手地应对各种挑战。

与曾经的老师和同学重逢,更是让我感受到了温暖与亲切。老师们依然和可亲,他们的谆谆教诲,让我铭记于心。他们不仅传授给我们知识,更教会了我们做人的道理。看到他们脸上岁月的痕迹,心中不涌起一股感激之情。与同学们相聚,大家彼此分享着毕业后的经历与感悟,虽然时间让我们各自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但那份纯真的友谊却从未褪色。我们回忆着过去的点点滴滴,欢声笑语中充满了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重返母校,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母校的恩情。在这里,我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学会了如何做人、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母校就像一位慈爱的母亲,用她的怀抱温暖着我们,用她的智慧启迪着我们。




通过此次实践活动,热切期望传媒学院的同学们,能够精准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刻精髓,将其融入灵魂深处。在日常学习生活里,时刻注重加强自身修养,从思想的源头上固本培元,构建起稳固且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充分发挥传媒专业优势,以敏锐视角、生动笔触、多元媒介,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倾献独特智慧,让正能量通过传媒的力量广泛传播,在社会各界引发共鸣、凝聚力量 。



END



编辑|叶红廷 许云萍

排版|周千昀

校对|谢珊珊 韩馥蔓 董晨阳

指导老师|张丹璐

出品:传媒学院团总支





燕京理工学院传媒学院
燕京理工学院传媒学院-带你看未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