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融媒体未来研究院院长杨溟到访燕理传媒开展主题讲座

文摘   2024-12-20 23:59   安徽  


2024年12月16日,新华网融媒体未来研究院院长杨溟应邀来到燕京理工学院传媒学院,为在场师生带来了一场富有启发性的讲座。讲座的主题为“没有围墙的实验室:AI背景下意义感的奔赴与教育改革路径探索”,杨院长结合自己多年在媒体行业的实践经验与前沿的科研成果,为同学们深入分析了传媒行业的未来趋势,并阐述了人工智能技术在传媒领域中的应用与挑战。本活动的成功举办得到微影星火全球传媒产教融合共同体支持的大力支持!


PART.1

跨界融合的传媒发展路径

杨溟院长拥有三十多年媒体从业经验,曾担任现代快报副总编辑、上海证券报副总编辑等职务,参与并推动了中国多个重要媒体平台的建设与发展。近年来,杨院长将工作重心转向了媒体融合与人工智能研究,担任新华网融媒体未来研究院院长,致力于探索媒体技术创新及其对行业发展的深远影响。

在讲座中,杨院长回顾了自己从记者到媒体高管,再到科研领域的多重角色转换,并深入探讨了媒体行业如何从传统模式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他强调,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迅速发展,媒介融合已经成为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未来的传媒不仅仅是文字、图片、视频的组合,更是一个多元化、智能化、跨学科的综合体。”


PART.2

人工智能与传媒行业的融合与创新

在讲座中,杨院长重点分享了人工智能对传媒行业的影响,特别是在内容创作、分发及受众互动等方面的应用。他指出,人工智能不仅能够提高生产效率,还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算法优化,帮助媒体实现精准内容推荐和个性化服务。

杨院长表示,未来的媒体将不再是单一的新闻采编模式,而是涉及技术、创意与用户体验的高度融合。他举例说明,生物感知智能和态势感知技术的应用正在逐步改变传媒行业的面貌,“人工智能不只是一项技术,它已经成为提升传媒创新和效率的重要工具。”


PART.3

传媒教育的跨学科创新与未来人才培养

杨院长在讲座中也分享了他对传媒教育的独特见解和实践经验。他介绍了在南京大学创办的国内首个媒体融合本科专业,强调通过“项目带动科研,科研促进教学”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跨学科思维。

他特别提到,“未来的传媒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还应当具备跨学科的思维能力,能够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解决复杂的行业问题。”杨院长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认为只有通过实践,学生才能真正理解技术与创意的结合。


PART.4

互动环节:激发学生对未来的思考

讲座结束后,杨院长与在场的师生进行了深入的互动交流,学生们踊跃提问,涉及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媒体融合的实际应用、以及个人职业规划等多个话题。杨院长耐心解答了学生们的疑问,并通过结合自身的职业经验和前沿科研成果,帮助学生们理解媒体行业如何在快速变化的技术浪潮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未来的传媒行业充满机遇

杨溟院长的讲座为燕京理工学院的师生们带来了一场关于未来传媒与人工智能结合的深刻思考,也为学生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职业视野。随着技术不断创新与发展,传媒行业的未来将充满挑战与机遇,燕京理工学院传媒学院将继续努力,培养更多具备跨学科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创新型传媒人才,迎接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


END


- 融媒体工作室出品 -

编辑 | 刘慕瑶

摄影 | 于洪洋 曾佳

审核 | 毕璟璇 刘慕瑶

指导老师 | 朱竞娅



燕京理工学院传媒学院
燕京理工学院传媒学院-带你看未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