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设计与科学发展大会“数字媒体”平行论坛(南京,10月18日-21日)

文摘   2024-10-12 09:04   河北  

大会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西南技术工程研究所
南京艺术学院

联合承办单位


南京艺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
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
南京艺术学院艺术研究院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设计研究专业委员会
中国文化传承与数智创新实验室
重庆红智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工业 工程 设计》编辑部
《包装工程》编辑部

联合协办单位(按拼音排序)


安徽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安徽艺术学院设计学院

北海艺术设计学院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重庆交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

东南大学现代设计研究所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

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

河北经贸大学艺术学院

河南工业大学设计学院

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贺州学院设计学院

湖北省长江文化研究院

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湖南工程学院设计艺术学院

湖南科技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

华南理工大学设计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吉林动画学院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

江南大学数字科技与创意设计学院

江苏大学艺术学院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鲁迅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

南京理工大学设计艺术与传媒学院

南京林业大学家居与工业设计学院

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山东工艺美院工业设计学院

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

上海科技大学创意与艺术学院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

四川大学锦江学院艺术学院

四川美术学院设计学院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

太原师范学院

天津理工大学艺术学院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

温州商学院传媒与设计艺术学院

武汉纺织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武汉华夏理工学院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

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西安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

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

西南交通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

新疆大学纺织与服装学院

郑州轻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

中国矿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

周口师范学院设计学院


支持单位


全国高等艺术院校美育联盟
中国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家协会
文化创意设计专业委员会
江苏省工业设计学会
重庆市服装设计师协会

指导单位


江苏省艺术学类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


大会主题



设计之本·设计自信


人类通过设计将头脑中抽象的“理想之境”转化为现实,进而不断改善生存环境,提升自身生活、工作及社会体验。在这个过程中,设计与科学始终相伴相生。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和多模态、智能传感、空间计算等技术的广泛介入,设计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传统的设计理论、方法、架构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设计研究者与实践者不得不重新思考和定义“设计是什么?设计之路要走向何方?”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科技赋能设计将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系统性创新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同时厘清中华造物思想的源流,梳理中华设计美学的脉络,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设计理论体系、研究范式和实践方法,是当代设计研究者与实践者的历史使命,也是树立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必将为推动世界文明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贡献。


大会八大平行论坛


设计理论方向——设计挑战:迈向自主创新


环境设计方向——智慧引领·文化自信:塑造中国特色设计新地标


工艺美术方向——话语体系·传统赋能:工艺美术功能的时代转向


公共艺术方向——以美为媒,科技赋能:艺术城市的中国路径


视觉传达设计方向——视界之内·视野之外: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图景

产品设计方向——智识演进·设计革新:从制造到智造的提质引擎


服装设计方向——自塑·他塑·共塑:中国服饰形象的新时代传播


数字媒体艺术方向——智能·数字·艺术:文化自信的时代表达



数字媒体艺术方向平行论坛

智能·数字·艺术:文化自信的时代表达

(10月20日08:30—12:00)

邀请了北京邮电大学专家作为本论坛发起人,与主办方共同策划邀请了来自北京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印刷学院、江南大学、湖北大学、西安邮电大学、南京艺术学院、陕西科技大学、西安美术学院的共10位专家,作以下精彩报告:


报告一

人工智能重塑数字媒体艺术的三种力量




报告摘要

本质上讲,人工智能技术引爆的是一场生产力革命,并终将彻底改变瓦解并且重构数字媒体创意生产、艺术表现和内容传播的方式,让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和从业者开始深入思考数字媒体艺术的本质 - 如何以及该为什么样的受众服务的问题。在这场浪潮中我们无疑看到了三股改天换地般的力量,即由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想象之力”,扩展现实技术带来的“艺术之力”和云网融合技术带来的“商业之力”。在三种力量的综合影响下,新的行业闭环正孕育而生,同时还会在“云设计”的宏观框架下不断产生新的交叉应用场景。本报告将以《人工智能重塑数字媒体艺术的三种力量》为题,分别阐述这三种力量正如何深刻地改造这个新兴的领域,并畅想在云网融合时代它又会以何种姿态重新出现在世人面前。


报告二

能技术重塑虚拟现实影像及叙事







报告摘要

以OpenAI 的大语言模型GPT的发布为标志,人工智能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正式进入大众视野。AIGC不仅包括静态影像、动态影像、场景空间及音乐,更涵盖AI Agent(智能体)及由此产生的全新影像叙事方式。

虚拟现实影像并非局限于佩戴头显方可观看的影像,其沉浸交互才是其核心特征,即360度全视域影像的沉浸空间,及在此基础上的多种可交互影像。与虚拟现实游戏不同,虚拟现实影像更关注人而非物,更关注叙事及情感体验,并具有“终极移情机器”的强大特征。

虚拟现实与人工智能实质是媒介与内容的关系。虚拟现实是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更构成虚拟交互空间及全新的在场媒介形态。人工智能技术则支撑视听内容生成、智能虚拟角色和全新叙事形态。当虚拟环境、自主角色、随机事件、具身反馈成为叙事的主体,虚拟现实将是AIGC的最佳媒介和承载体。虚拟现实影像叙事模式从全景叙事、交互叙事、智能叙事到涌现叙事。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动下,虚拟现实叙事将从空间、角色、剧情等完成叙事涌现,并形成一个持续开放、涌现生成、智媒共创的影像系统。


报告三

数字劳动:数字文化大模型的知识图谱构建与智能传播研究







报告摘要

本报告基于发展数字经济的国家战略引领,创新媒体艺术大模型设计研究,媒体艺术从媒体生活、媒体生产、媒体传播、到艺术消费的过程;基于数字劳动理论主要从五个维度展开讨论,即电竞与多模态交互体验(媒体生活)、知识图谱与可视化分析((媒体生产)、社会媒体与数字叙事(媒体传播);数字艺术藏品与文化计算(艺术消费)、情感计算与测量等;三大理论基础,即本体论、认识论与符号互动论相结合;三个关系的耦合效应,即知识图谱与智能技术、数字孪生与数字原生、生成式AI与虚实共生等展开探讨;应用三个方法,即大算力、强算法、大数据分析等科学研究,探究与解决两个问题,即如何应用数据可视化理论与方法,结合计算机科学、图形图像学、心理学和认知科学与艺术学等跨学科的研究成果,理解文化艺术数字化和生成式AI的原创性、科技进步和人类情感的同理心?如何通过智能数据可视化执行高速、高效传播效果、情感识别、用户体验评估等任务?塑造中国文化空间、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实现智能技术赋能下数字媒体艺术为中国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助推新质生产力的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创新目标。


报告四

数字娱乐引领新生活






报告摘要

数字娱乐指通过数字技术和互联网进行的各种娱乐活动,如视频游戏、流媒体、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社交媒体及数字内容创作。它在现代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深刻改变了我们的娱乐方式和生活方式。数字娱乐的主要类型包括:互动性强的视频游戏、提供随时随地视听娱乐的流媒体、沉浸式体验的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通过内容分享和互动带来娱乐的社交媒体,以及创意表达的数字艺术和内容创作。数字娱乐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并通过社交互动增强人际关系。

AI技术通过智能推荐系统、个性化内容生成等方式,提升了用户体验,满足了不同群体的娱乐需求。AI还在游戏开发、影视制作中发挥重要作用,例如,通过AI算法生成高质量的游戏场景和角色动画,极大地提升了制作效率和效果。此外,AI驱动的虚拟偶像和数字人正成为新的娱乐潮流,吸引了大量粉丝。

数字娱乐不仅丰富了人们的闲暇时光,还极大地促进了社交互动。在线游戏、直播平台和社交媒体使用户能够随时随地与全球各地的朋友分享快乐、交流思想。这种跨越时空的互动方式不仅增强了社交联系,还创造了更多的娱乐价值和经济机会。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数字娱乐将继续引领人们走向更加精彩、便捷和多彩的新生活。


报告五

XR沉浸式数字交互媒体艺术设计的发展进展与应用





报告摘要

本报告主要围绕以下问题展开:1.XR沉浸式数字交互媒体艺术的相关技术发展进展。从技术的视角,主要报告XR沉浸式数字交互媒体的演进历史、关键技术进展及其相关创新数字媒介形态的发展。2.跨学科交叉融合视角下XR沉浸式数字交互媒体艺术的设计思维。从跨学科的视角,探究XR沉浸式数字交互媒体艺术设计的知识体系;从场景应用的视角,探究XR沉浸式数字交互媒体艺术的设计思维与方法。3.面向场景应用的XR沉浸式数字交互媒体艺术设计的国内外典型前沿案例。从场景应用的视角,探究和分享国内外XR沉浸式数字交互媒体艺术在不同行业与产业中的典型设计应用案例;从场景应用设计实践的视角,探究和分享XR沉浸式数字交互媒体艺术设计的技术路径。4.XR沉浸式数字交互媒体艺术设计的未来发展思考。人工智能视角下,探讨XR沉浸式数字交互媒体艺术的未来发展、设计应用与相关问题的思考。


报告六

文化记忆的智能创构:基于地域特色的AIGC“小模型”训练研究





报告摘要

本研究主要探讨了基于地域特色的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小模型的训练与优化,旨在捕捉并再现特定地区的文化特色。这些小模型通过深度学习技术捕捉并再现特定地区的文化特征,如语言风格、艺术形式和设计元素等。研究强调了数据收集与预处理的重要性,指出需要从目标地区收集多样化、高质量的样本数据,以确保模型的泛化能力。西安邮电大学依托智能媒体陕西省高校重点实验室,通过“云墨AI”平台开展地域特色AIGC小模型训练,努力克服AIGC图像生成中的同质化问题,推动技术与地域文化的结合。该研究不仅要求掌握深度学习知识,还需深入理解目标地区的社会文化,以实现创造性内容的本土化生成。


报告七

AI思维下中国传统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报告摘要

AI思维是AI技术变革下新的思考方式,强调对数据与算法的利用,以数据驱动结果。它重新审视对象之间的逻辑关系,重构工作的途径与方法。思维的改变不是零散的应用,而是底层与原点的改变,是从方法论与范式上进行变革,是系统性的影响。AI思维方式下,中国传统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能够跳出原有固化框架与模式,从数据关联、算法协同、多模态表达等层面系统化的探索新的方法与途径。在AI思维下,对非遗文化的研究与剖析首先需要数据思维与视角,寻求数据分析下的关联与逻辑,任何非遗文化在大数据的分析下能够快速进行逻辑梳理与规律显现,有助于研究者方便寻找到文化内核与本源表现。同时需要算法思维和视角对数据进行深度学习与状态生成,能够具备利用AI技术工具的思考方式展开进一步探究和剖析,协同AI建构规律系统与生成构架。再次还需要多模态思维与跨媒介视角,在智能算法下的多模态表现能够对打破原有表象进行衍生和创新,在坚守文化内核和本源特征的同时探索新的表现途径。


报告八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城市形象传播与数字文旅演艺




报告摘要

共建“一带一路”宏观倡议十年来,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成为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城市形象的“走出去”,既是出于同沿线国家进行文化交流合作的需要,也是出于双方文化贸易和商业合作的需要。设计创意赋能文旅产业,智能技术重塑艺术形态,将历史文化、丝路文化、民族文化通过综合演艺的表现形式呈现给受众,搭建数字媒体艺术的文旅消费应用场景。新时代打造演艺体验的“科技范儿”,培育演艺行业的新质生产力。对城市(西安)在丝路文化中的特殊地位及其传播的国际形象确认基础上,剖析数字文旅产业对于城市形象建构的价值,总结数字文旅演艺助力城市形象传播的优化路径。


报告九

新时代的信息与交互设计









报告摘要

在智能、数字、艺术高速发展的新时代,信息与交互设计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人工智能技术和数字艺术的融合为设计师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创作空间和表达方式。本报告探讨在新时代浪潮下信息与交互设计领域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报告首先回顾了信息与交互设计的历史脉络,阐述了智能化时代背景下信息与交互设计的重要性。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用户与数字世界的互动方式不断革新,设计师需要重新思考如何创造更直观、高效且富有意义的交互体验。

报告其次将深入探讨数字艺术的创新形式,分析人工智能在设计领域的应用,AI辅助设计将改变传统的设计流程,使个性化和智能化设计成为可能。特别是如何通过智能技术实现更加沉浸式和互动性的用户体验,并展示一系列基于算法生成艺术的前沿案例,探讨其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的独特价值。

报告在文化自信的背景下,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信息与交互设计中的现代表达。通过智能技术的赋能,艺术与科技的融合,数字艺术不仅能够传承和再现传统文化,还能创造新的文化符号与叙事方式。如融合传统工艺与现代交互技术的数字艺术作品,展示智能技术如何为文化自信提供新的表达途径。

总之本报告旨在启发与会者思考智能技术与数字艺术的融合如何塑造未来的信息与交互设计,推动文化自信在数字时代的实现。






大会设计作品展——本体之力




本次大会期间将在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举办涵盖设计学全专业方向的作品展览,邀请全国各地的高校共同参与,展示各大高校近年来优秀的教学转化成果!


举办时间:2024年10月18-20日

举办地点: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


大会注册




1. 报名参会

欢迎扫码填写报名回执


2.会务费

2024年10月8日前注册:1500元/人

现场注册:1800元/人

学生:900元/人

会务费包括:会议期间的用餐费、资料费、会务用品等。

汇款及开票提示:柜台或网银汇款时请备注上收票人姓名+开票单位+设计与科学发展大会;统一开具会议费发票,发票为电子票。

注:住宿费及差旅费自理。


3.缴费方式

1)银行汇款

收款单位:重庆红智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开户行:中国银行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渝高支行

账号:108802941586(行号:104653004623)


2)扫码缴费

(一般参会代表缴费通道)


(学生参会代表缴费通道)


4.开会地址

南京丰大国际大酒店(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江北新区城南河路89号)


5.住宿安排

因会展旺季,会议酒店房间数量不足,预订酒店请扫描以下二维码

  酒店预定咨询请联系:18577086371(庞小姐)

  

 


6.会务组联系方式

电话:023-68792836

邮箱:designresearch@126.com

网站:www.designresearchj.com

会务人员:欧阳编辑、罗编辑、刘编辑、陈编辑


2024设计科学与发展大会微信群




欢迎各位老师扫码加入大会微信群!本群为2024设计与科学发展大会交流通知群,欢迎大家分享学术信息,请勿进群打广告或发布其他与学术研究无关的内容,发布即刻踢出!谢谢配合与理解!

如无法扫码加入会议群,请添加会务组欧阳老师微信:Estelle67

更多信息欢迎扫码关注

设计融创
《包装工程》期刊致力于报道工业设计领域内科学、技术、工程和设计方面的科技创新成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