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清晨,缪军平像往常一样,早早赶到了柿子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旁的花圃。走进大棚,拿起铲子开始忙活,一簇簇嫩苗中藏着的杂草很快被连根拔起。尽管连干带歇,对患有肢体三级残疾的他来说还是吃力。
这处占地约21亩的花田,是“缪军平”们的开心农场。2022年,古雄街道利用柿子树社区农用地资源,与省、市、区残联共同实施“一亩花田”助残项目。在专业第三方教学下,11名残疾人“get”种植养护技能,在家门口实现自我造血。今年春节,缪军平制作的年宵花刚“上线”便被“拍走”,他第一次觉得自己“有用”。
在全市1134个“一社区一案例”项目中被看见、被重点培育,“一亩花田”两年来吸引到20批来自全国各地的“取经者”。“它不是打‘感情牌’,而是让残疾人凭真本事吃饭。”柿子树社区负责人说,把帮扶方式、帮扶内容与残疾人群体的需求和能力精准匹配,“给每位残疾人分配的活都经过评估,他们生产的每一盆花草都能达到市场化标准。”
这项“春天的事业”,古雄街道很早便开始发力。
先是摸底。全街持证残疾人527人,重残205人,困难残疾人64人。他们之中,处于就业年龄段的有215人,有就业能力及就业意愿的44人。
2015年,街道在柿子树社区成立“黄丝带助残关爱中心”,为残障人士提供培训教育、就业、康复训练、文娱活动等帮扶。而后,在市、区残联指导下,提档为“柿子树社区残疾人之家”,引进专业社会组织,把助残服务向深拓展。
工作人员在一次入户走访时,被柿子树的一户人家深深触动。孩子患有智力障碍,吃喝拉撒全依赖父母,家长几乎24小时绑在孩子身边,没法工作甚至不敢生病。孩子妈妈累到崩溃:“哪一天能放我们两小时假就好了。”
2018年,“让失能者家人‘喘口气’”的“喘息服务”在此展开试点。不久后,街道组建了百余人规模的志愿服务团队,面向全街持证残疾人提供上门服务。第二年,这一项目在省政府《每日要情》刊发,后被南京市人大列入立法内容。
一路摸着石头过河。2021年,“喘息服务”进一步延伸触角,从残疾人到独居、高龄老人及困境儿童,统统被纳入服务对象。与此同时,购买第三方专业机构运营服务项目,共有16个社会组织参与助残服务,提供医疗康复、心理咨询等5大类精细服务。截至目前,已为118户重残困难家庭累计服务超10000小时。
家人期望得到“喘息”,残疾人更想实现自立。从花灯制作技能培训班,到纸盒、插花等辅助性就业项目,从设立残疾人工坊进行布包代加工,到打造“一亩花田”开展花卉种植生产……这些年,古雄街道努力为残疾人铺就“幸福就业路”。
“一亩花田”已如期绽放。8个大棚,14亩月季、菊花,经由公众号、 短视频销售,已为11名残疾人带来10710元收入。在残疾人群体的影响下,不少赋闲在家的村民跟着打起零工、自食其力。该基地被授牌为“南京市残疾人就业实训基地”,古雄街道残联专委也获得“全国职业指导模范”称号。
爱在接力中续航。今年,借助市委“双结对、双促进”行动,市残联将省农科院专家送进“一亩花田”,他们研究土壤质地后,提出一个建议:选取两个单体大棚,专注反季节、高经济效益的辣椒与黄瓜种植。此前种植的480株黄瓜,产量达910.4斤。
在“古雄·YI家”的逻辑引领下,“党建引领、社会参与、渠道多样”立体化助残格局逐渐形成。6家企业、8支队伍成为古雄“合伙人”,为残疾人群体开展生活照料、心理疏导、文体活动等,帮助他们走出家门、融入社会。
昔日服务对象小杰,身体一年年好转,退出“喘息服务”项目后,主动申请成为街道助残志愿者。“他现在有班上,还结了婚,今年给我添了个小孙女。”小杰妈妈说,他们全家都愿意成为“喘息”志愿者。在古雄,已有9户残疾人家庭加入志愿队伍,潘龙银家庭还获评“全国最美家庭”。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古雄街道主要负责人说,助残公益服务是“古雄·YI家”六大专项行动之一,要不断优化“喘息服务”,重点打造“一亩花田”,把助残帮困这一“事业”做实做好、做出成效,让温暖的阳光洒在更多残疾人身上,真正实现“服务一人,解放一家,乐活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