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中国舞蹈家协会、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浙江省舞蹈家协会、中共杭州市拱墅区委宣传部承办,杭州市拱墅区文广旅体局协办的第十四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古典舞评奖终评在浙江省杭州市运河大剧院圆满落下帷幕。
当晚参评上演的古典舞作品依旧异彩纷呈、引人入胜,不少作品对传统文化题材进行深入挖掘和崭新诠释,展现出对中华文脉的深情守护与传承:《提梁东坡》以历史典故“东坡提梁壶”为创作蓝本,借助中国茶文化的思想内涵,映射中庸之道的处世哲思;男子三人舞《象形之“中”》以“造字圣人”仓颉创造文字的过程为原型,以变换互动的肢体动作展现“象形符号”的蜿蜒流动之形、高耸壮阔之姿;《载乐舞俑》(原名《心中的“长安”》)借“俑”之视角,以灵动的舞姿,带观众穿越千年尘埃,回望历史上那个繁盛大唐。
《提梁东坡》
《象形之“中”》
《载乐舞俑》(原名《心中的“长安”》)
一些作品托物言志、借意抒情,如以兰花、书法、船篙等为主题意象,传递崇高境界与思想品格:群舞《蘭叙》以中华传统文化的典型符号“兰花”为意象,雕刻山中幽兰逆向而生、无惧风雨、高洁典雅的气质,隐喻傲然于世之生命力量;独舞《狂草》意象源自草圣张旭的“狂草”体式,通过一系列顿挫、棱角、圆润的动作,形成人物在书写上的探索与思考,如笔墨畅游在天地之间;独舞《砺》(原名《一意孤行》)营造出“一篙独行逐流明”的意境,传递出在磨砺中砥砺前行的执著与坚守;群舞《离骚·香草美人》以舞寓情,表现屈原对崇高人格的追求,塑造“美意灵心”的精神符号。
《蘭叙》
《狂草》
《砺》(原名《一意孤行》)
《离骚·香草美人》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当晚不少作品致力于借助中国古典舞的独特语汇与舞蹈艺术的表现形式令文物“活起来”:《思乡切•女史箴图》以现今陈列于大英博物馆的传世画作《女史箴图》为作品背景,展现画中女子目光漂洋过海、悠悠投向故土,与时光回溯中画中人两相遥望、翘首盼归的心愿与渴望;《孤禽图》(原名《八大山人·奇园》)取材于八大山人的《孤禽图》,融入昆舞的婉转神韵,意在呈现一种远离尘嚣、隐逸悠然的艺术精神;《浑沦图》取材于元代朱德润所作画卷《浑沦图卷》,通过舞者身体之轨迹,与群体之流变刻画“圆”的意象,流露生生不息、流转恒常之寓意;作品《俑生俑事》选材于秦兵马俑,从秦俑千人千面的特点中展开对兵马俑有血有肉、有情有感、有家有室、保家卫国、战死沙场的生活想象,深情歌颂从古至今的护国勇士;双人舞《故园•1900》巧妙借助道具对飞天形象展开呈现,以敦煌舞蹈语汇诉说对国宝的深切情感。
《思乡切·女史箴图》
《孤禽图》(原名《八大山人·奇园》)
《浑沦图》
《俑生俑事》
《故园·1900》
本场的第二现场邀请到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族民间舞系教授田露作为点评嘉宾,对全场作品逐一展开精彩点评。两位嘉宾一致认为,不少创作者充分发挥艺术想象,大胆创新探索,对古典舞语汇进行深入挖掘,在践行“两创”中积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阐发中国精神。点评嘉宾还谈到,作品的完整度是衡量作品的重要标准之一,应在创作中避免出现对传统文化研究不深、对艺术形象塑造不明确、对主题立意表达不清晰、对舞蹈语汇运用不恰当、对作品音乐搭配不合理等问题。
最终,经过两场终评的激烈角逐,在24部入围终评作品中,《孤山行旅》《思乡切•女史箴图》《俑生俑事》分数排名位于前三。
11月14日上午,中国舞蹈家协会还举办了以“问题与思考:中国古典舞创作的困境与出路”为主题的中国舞蹈“荷花奖”古典舞研讨会,与会专家纷纷各抒己见,展开精彩研讨,为中国古典舞的未来发展建言献策、提供重要参照。为推动新时代舞蹈理论工作的高质量发展,中国舞蹈家协会于终评期间举办第七期全国中青年舞蹈理论评论人才(中国古典舞)培训班,组织学员观摩评奖演出、参与古典舞研讨会等系列活动,积极推进创作与评论的有效互动。
荷香四溢,古韵悠悠,第十四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在充满诗意的杭州圆满落下帷幕。评奖虽已结束,但属于中国古典舞的探索之旅从未停止。未来,让我们期待涌现更多饱含人民性、时代性、艺术性的优秀舞蹈作品,继续用舞蹈艺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
文/袁明谦
图/赵廷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