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舞蹈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座谈会在北京召开

体娱   2024-08-31 15:15   北京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全国舞蹈工作高质量发展,由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办的中国舞蹈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座谈会,8月26日下午在北京召开。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站在新时代、新征程的重要历史节点,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的发展篇章。学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初一公里”,在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上当好排头兵,中国舞蹈家协会组织中国舞协主席团成员和全国专业院团、院校舞蹈界代表,分别从加强文艺人才培养、推动文艺精品创作、开展主题文艺活动、实施优秀文艺成果共享和开展文艺志愿服务、团结引领“文艺两新”以及加强文联、舞协组织建设等诸多方面,在座谈会上分享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心得体会。


  中国舞协主席冯双白,中国舞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罗斌,中国舞协副主席、国家大剧院原副院长赵铁春,中国舞协分党组成员、秘书长夏小虎,中国文联舞蹈艺术中心常务副主任张萍,中国歌剧舞剧院副院长许宁,北京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白靖毅,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族民间舞系教授田露,北京舞蹈学院创意学院党总支书记兼院长张云峰,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副院长崔月梅,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族民间舞系副主任靳苗苗,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舞蹈中心主任、培训学校校长李丽等出席,座谈会由罗斌主持,冯双白做总结发言。座谈会还通过网络会议室线上同步进行,中国舞协副主席达娃拉姆、吕萌、赵明、赵林平、郭磊等通过线上参会发言表态,中国舞协副主席山翀、杨丽萍、咸顺女、黄豆豆等中国舞协第十一届主席团成员,提交了学习心得体会书面材料。



  中国文联书记处书记(挂职)、中国舞协副主席黄豆豆以《践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舞蹈美育点亮乡村未来》为题,紧扣“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要求主题,认为中国舞蹈家协会所推进的“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正是“城乡融合发展”在舞蹈领域的生动实践。黄豆豆近期在开展调研工作中,深切感受到各地基层对新农村舞蹈美育工程的热切期盼和高度评价,同时也发现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跨部门协作不畅等情况。在下一步工作中,要以舞蹈美育工程为抓手,努力缩小城乡文化差距,为新时代乡村少年儿童提供更多更好的文艺教育资源,同时需要更加注重机制创新和服务保障,以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能够精准落地,有效发挥作用。此外,黄豆豆认为,要更好地团结引领、支持帮助各地新文艺群体与两新舞蹈人才,他们是舞蹈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舞协副主席、新疆文联副主席、新疆舞协主席迪丽娜尔•阿布拉以《舞蹈艺术的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题,认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为舞蹈创作和研究提供了新的思想指引,舞蹈工作者要运用到舞蹈艺术的创新发展中,不断探索新的舞蹈表现形式、创作手法和艺术风格,以丰富舞蹈艺术的内涵。改革创新精神激励着我们在舞蹈领域勇于突破传统。回首舞蹈艺术的发展历程,每一次的创新突破都为舞蹈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面对新的时代要求和人民群众对舞蹈艺术的新期待,更应主动投身到舞蹈艺术的改革实践中。在舞蹈教育方面,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培养出更多适应新时代需求的优秀舞蹈人才;在舞蹈创作上,要紧密结合当下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创作出反映时代精神、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舞蹈作品。 


  中国舞协副主席、中国歌剧舞剧院艺术总监山翀以《文艺筑梦,强国启航》为题,认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给处在发展关键期的文艺教育事业指明了方向。当下,文艺工作者应该切实担负起推进文化艺术繁荣发展的重要使命,在创作、演出、育人、传播等各个环节深化改革、创新发展。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秉持开放包容,以创作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艺术作品,努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力量。


  中国舞协副主席王舸以《舞绘时代华章:以舞蹈艺术绘就新时代中国故事新画卷》为题,认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蓝图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时代内涵与使命。作为舞蹈艺术领域的一名创作者,王舸积极投身于丰富多元的舞蹈与舞剧创作之中,不仅聚焦于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更致力于在舞蹈语汇中巧妙融入中国元素与创新精神。通过近两年新创作的舞剧《歌唱祖国》《旗帜》《五星出东方》《白蛇传》及《百合花》舞剧的创作,勾勒出中国大地的壮丽画卷,从展现民族团结的宏伟叙事到描绘市井生活的细腻温馨,从追溯古老文明的深邃底蕴到颂扬革命文化的辉煌飞跃,力求在视觉与心灵层面,让观众深刻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时代魅力。在创作过程中,注重挖掘并提炼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国际视野的题材与内容,力求通过舞蹈这一国际通用的艺术形式,让世界看到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理解和认同。


  中国舞协副主席、中央芭蕾舞团团长冯英以《中国芭蕾的世界舞台新声》为题,认为中国芭蕾,作为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典范,正逐步在世界舞台上展现出独特的“中国韵味”,这不仅仅是对传统芭蕾的致敬,更是对中华文化的深度挖掘与现代诠释。要让中国芭蕾在世界舞台上发出更响亮的声音,就必须在保持芭蕾艺术精髓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文化创新。这种创新,不仅仅是形式上的融合,更是理念上的碰撞与升华。我们需要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学元素,将其巧妙地融入芭蕾创作之中,使作品既有国际视野,又富含中国灵魂。 同时,还应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世界各国的优秀芭蕾艺术成果,但始终保持自己的文化定力和文化自信。在交流中促进理解,在理解中加深认同,让中国芭蕾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激励我们,要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更加坚定的文化自信,更加创新的实践精神,推动中国芭蕾艺术不断向前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芭蕾的力量。


  中国舞协副主席、西藏舞协主席达娃拉姆以《全力推动西藏舞协工作新跨越》为题,认为首先要在“学”的征程上持续发力,持续强化自身的理论学习,积极参加专题研讨等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理论知识储备,确保对党的方针政策有着清晰如镜、准确无误的理解,做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其次要在“悟”的层面苦下功夫,努力提升自身的政治领悟能力,增强政治觉悟。要善于从宏观的政策导向中捕捉关键信息,深刻理解其背后蕴含的深远意义,从而能够更好地把握工作的方向和重点,做到心明眼亮、高瞻远瞩,犹如站在高山之巅俯瞰全局;再次,需要在“行”上积极开创新局面,切实做好躬行践履,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引,将其融入到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有效指导实践,全力推动西藏舞协工作取得新的突破和进展,做到真抓实干、成效显著;还要在开拓创新方面下足功夫,深知抓创新就等同于抓发展,谋创新就意味着谋未来。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工作实践当中,全心全意地为广大舞蹈工作者提供优质服务,不断加强西藏舞蹈界艺术家们的政治觉悟,并注重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通过组织定期的培训活动、开展主题研讨等形式,引导艺术家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艺术观,为西藏舞蹈事业的繁荣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为西藏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让西藏舞协的工作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中国舞协副主席、辽宁省文联副主席、辽宁省舞协主席吕萌以《继往开来启新篇 笃行不怠向未来》为题,认为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要持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使其与现代社会相适应,与时代精神相契合;坚持守正创新,立足当代中国现实,不断探索,勇于创新,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严谨的态度,创作出更多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优秀作品;坚定文化自信,充分吸收借鉴世界优秀文化艺术之精髓,做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用艺术语言讲好中国故事,用文艺作品传播中国声音,用文化魅力展现中国形象,担负起新时代文艺工作者应肩负的历史使命,在二十届三中全会擘画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宏伟蓝图指引下,继往开来启新篇,笃行不怠向未来,为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攻坚之年助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建设添砖加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绵薄之力。


  中国舞协副主席杨丽萍以《以文化自信铸就时代文艺新篇》为题,认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于强国建设关键时期召开,开启全面深化改革新篇章,对文艺界意义重大。文艺工作者应自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致力于民间文艺的保护、传承与创新。近年来,杨丽萍开始创作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先后推出了《春牛图》《虎啸图》《玉兔与嫦娥》《龙舞》《凤鸣朝阳》等作品,并以微电影形式传播传统文化,展现实验性艺术探索。杨丽萍认为,随着科技的进步,文艺表达不断创新,只有融合影视、音乐等形式,增强作品的表现力,才能满足时代审美需求。“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强调文艺需结合时代精神,要始终以人民为中心,保持文化自信。《云南映象》《十面埋伏》等经典剧目,以舞蹈传递民族文化精髓,展示东方文化符号,赢得了国际认可,彰显了文化自信的力量。文艺创作源于民间,服务于民,需扎根生活,践行文化使命,坚持守正创新。广大文艺工作者应以人民满意为最高标准,创作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强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让文艺之花永远为人民绽放,创作出无愧于时代、人民、民族的文艺精品。


  中国舞协副主席赵明以《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谋略》为题,认为文艺工作者和创作人员需要学深务实领会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实质,更好地落实到行动中和艺术作品的创作之中。赵明结合最近他正在创作编排的芭蕾舞剧《湾区人家》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谋略和具体体现,让世界读懂中国,用舞蹈艺术去表现重大命题,表现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大湾区确实有挑战,这部舞剧作品也是他学习践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具体行动,《湾区人家》将用钉钉子精神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与时代同步,与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随行。


  中国舞协副主席赵林平以《文艺新使命:全会指引现代化征程》为题,认为中国式现代化强调物质与精神文明的双轮驱动,文化自信是核心要素。文艺工作者应积极响应号召,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创作更多高质量的艺术作品,讴歌时代精神,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内蒙古舞蹈界在中国舞蹈“荷花奖”评奖中获得的佳绩,进一步证明了增强文化自信、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中国舞蹈人正以昂扬姿态,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积极投身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内蒙古舞蹈界将通过加强党的领导、深化改革、勇于创新,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力量。


  中国舞协副主席、国家大剧院原副院长赵铁春以《携手并肩、书写中国舞蹈艺术的新篇章》为题,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的现代化。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文化生命力、创造力,实现精神富足。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文化也越来越成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强大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舞蹈界在中国舞协带领下,在各院团、院校的共同努力下,在理论认识和实践探索共同提高中,不断推出了不同题材、体裁的舞剧作品和舞蹈作品,不仅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还在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舞蹈艺术样式上不断探索追求,不断涌现出“三精”舞蹈艺术作品。文艺是时代的镜子,是记录我们走过的路、见证我们取得成就的重要载体,我们通过这些作品,不仅回望来时的路,更在共鸣中凝聚起新的共识,为实现新的发展目标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中国式现代化,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代表着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作为党的文艺工作者,将继续用中国的舞蹈艺术形式讲好中国故事,书写中国舞蹈艺术的新篇章。


  中国舞协副主席、吉林省文联副主席咸顺女以《文艺工作者的新时代使命:践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题,认为作为文艺工作者,应积极响应全会精神,发挥自身专业优势,推动文化创新和文化繁荣。一是坚持正确导向。在创作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正能量,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深化文化自信。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时代价值,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三是推动文化创新。鼓励创新思维,不断探索文艺表现形式和内容的创新,使文艺作品更加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四是加强文化交流。积极参与国内外文化交流活动,展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五是培养文艺人才。注重文艺人才的培养和成长,为文艺事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六是服务社会大众。文艺创作要贴近人民生活,反映人民心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中国舞协副主席、北京舞蹈学院原院长郭磊以《新时代教育重任与文化自信:教育工作者与艺术家的双重使命》为题,认为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了教育工作者在新时代肩负的重大责任,需要将人才培养置于核心位置,致力于优化教育模式,提升教学质量,以培养具备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国家的持续发展注入不竭动力。同时,文化自信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亦刻不容缓。艺术与文化创作,特别是舞蹈剧目等表现形式,是传承与弘扬民族文化、展现中国独特魅力的关键途径。艺术家及文化工作者应积极响应号召,勇于创新,以精湛的技艺和深刻的情感,创作出更多具有时代气息、民族特色的艺术精品,为构筑中华民族精神家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贡献力量。


  中国歌剧舞剧院副院长许宁以《用舞蹈展现新时代的磅礴力量》为题,认为广大舞蹈工作者应坚持把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培育形成规模宏大的优秀文化人才队伍,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作为抒写伟大时代的中心任务,无论历史怎么变迁、社会怎么发展,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敢于担当、善于尽责。同时,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中国歌剧舞剧院以民族歌剧、民族舞剧为艺术语言,讲好中国故事、凝聚中国力量,创新打造精品剧目为主要任务,在演出活动中,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努力将中国民族歌剧、中国民族舞剧的传承发展推上新台阶。展望未来,要持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着眼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着眼体现文化艺术审美功能和精神培育引领功能相统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的优秀作品,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时代的舞步、人民的舞步、中国的舞步永不停歇,用舞蹈展现新时代的磅礴的力量!


  北京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白靖毅以《强化实践创新,推动文艺创作高质量发展》为题,认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聚焦的重点是“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近年来,北京市文联在中国文联、中国舞协的指导下,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和专业优势,促进“做人的工作”与“推动文艺创作”相贯通,团结带领首都文艺工作者守正创新、担当作为,首都文艺事业和文联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紧紧围绕“做人的工作”核心任务,坚持“用专业凝聚人才、用服务汇集人才、用平台培养人才”,建设了一支高素质的首都文艺人才队伍,团结汇聚中青年文艺骨干,对青年人才开展阶梯式培养和跟踪式孵化,形成了首都文艺的“中坚力量”。下一步,北京文联将把“做人的工作”与“推动文艺创作”结合好,在思想铸魂上下功夫,推动习近平文化思想在首都文艺界生根开花、结出硕果;在精品创作上下功夫,聚力重大选题,推动主题创作出新出彩;主动融入首都发展,推动北京创作形成声势;创新创作扶持机制,激发文艺创造活力;深度融合联动,为文艺创作开拓新领域;推动文艺走出去,扩大首都文艺国际影响力,上下贯通、左右联动,为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族民间舞系教授田露,以《世界需要包容团结,艺术可以融化心灵》为题,结合她近十年来多次参加中国文联、中国舞协组织的“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采风和艺术创作活动取得的收获,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是一种责任,是一种个人情感和国家战略紧紧相连的认知。作为一个长期从事传统文化教育与创作者,在采风过程上,田露看到了中国古老文化遗产的深厚底蕴与艺术魅力,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和民间艺术表达出来的鲜活生命状态带来的动情之感,认知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意义,对于作为研究和传承中国民间舞蹈艺术的她而言,这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久违的心心相印的感受。近十年“深扎”采风活动,触动了她的创作灵感,在西藏山南与青海玉树的采风后,她创作了《青稞》,那是一种生命的光彩,他们朴实无华,生动鲜活且悠韵悠长;在内蒙古地区的采风活动中,蒙古族人民那悠远、深邃的音乐带给她心灵的震撼,激发她创作出表现形式独特的舞蹈作品《老雁》,那是人性的光辉,是生命的赞歌;在广西青山绿水的走访采风中,她创作了《洞天》,那是一方水土养育勤劳善良的人民,让她有了一种情愫,去歌颂人与自然交融和谐的美好生活。田露认为,人与人需要相互理解,需要看到、感受到对方的美好,世界需要包容团结,艺术可以融化心灵。这是她个人艺术的收获,更是艺术融入社会的本质意义。


  北京舞蹈学院创意学院党总支书记兼院长张云峰以《为社会主义文艺事业贡献青春力量》为题,认为艺术创作要紧跟时代步伐,做出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作品。在创作中,始终以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目标,先后创作了舞剧《国风》《从小岗走出》《青春之歌》《瑞鹤图》《百年正阳门》《中关村》和舞蹈《娘想你们啊》《家书》,舞蹈影像集《起飞》《百年百部系列》等,在引领学生在毕业舞剧、拔尖人才等创作实践时,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张云峰认为,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要满足学生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索、勇于创新。结合2023年跟随中国舞协赴新疆参加“深扎”采风活动,不仅了解了西部地区人民群众的生活、回顾了传统历史文化,同时更是汲取了创作源泉,开拓了自我格局,深度挖掘了当地的深厚文化,重新思考生命的源动力,真切体会到了国家政策落到实处,感受到党中央对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给予的莫大鼓励和期许。作为一名党员、文艺工作者、创作者和在校学生、奋斗者,张云峰表示愿为社会主义文艺事业贡献出自己的青春力量。


  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副院长崔月梅以《以钉钉子的精神狠抓改革落实》为题,认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让人振奋。其中提到,制定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制定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是以制度机制为保障,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进行法制化、常态化和长效化。崔月梅表示,要紧紧围绕着这条主线,在进一步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讲好中国故事这方面,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钉钉子的精神狠抓改革落实。当前,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正处于改革关键期,包括本科教学评估、专业博士培养和学科专业建设等方面,要用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打造好舞蹈专业一流核心课程教材。无论是师资团队建设,还是提升学生人文底蕴,最终还是要落在人才培养上。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将引导师生把个人的艺术追求、学术理想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连在一起,在守正中有创新,努力做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有贡献的教育家、艺术家。


  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族民间舞系副主任靳苗苗,以《舞动时代脉搏,共绘文化新篇》为题,认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始终是推动中国舞蹈事业发展的核心力量。作为舞蹈工作者,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创作方法。只有深入到普通人的生活中,关注他们的喜怒哀乐,才能创作出真正打动人心的作品。舞蹈艺术应当贴近生活,为更广大的人民群众、老百姓服务。这不仅是艺术的使命,也是舞蹈生命力的源泉。在选题上,应该关注社会现实,挖掘民族文化,讲述老百姓身边的故事,真正讲好中国故事;在风格样式上,应追求形式的多样化、语言的简洁性,并结合时代元素,以贴合今天观众的审美需求;在情感表达上,舞蹈应追求真实和质朴,激发观众的情感共振。唯有如此,舞蹈艺术才能真正融入人们的生活,成为大众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持续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在舞剧《唱支山歌给党听》中,靳苗苗尝试以“我把党来比作母亲”为情感逻辑线索,通过朴素的家庭情感再现党领导西藏人民开展民主改革、繁荣发展的历史,舞剧通过挖掘最淳朴自然的人民故事,以审美性和艺术性为追求进行着新时代主旋律舞剧的创作探索,从而激发了观众的情感共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广大舞蹈艺术工作者将坚定信念、勇于实践,在舞蹈艺术的殿堂里舞出更加辉煌的篇章。


  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舞蹈中心主任、培训学校校长李丽以《唱响新时代的主旋律,舞出这中国人的精气神》为题,认为要更加深入地挖掘和展现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可以从传统舞蹈中汲取灵感,让观众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力量。同时,也要积极创作反映当代生活、体现时代精神的舞蹈作品,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贡献力量。李丽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坚定理想信念,加强专业队伍建设、践行优秀团队,扩大人才建设、培养领军人才,和秉承开放创新、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等四个方面内容,分享了学习体会。李丽认为,在舞蹈创作中,要勇于突破传统的束缚,大胆尝试新的舞蹈语言、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不断探索如何将舞蹈与其他艺术形式进行融合,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来丰富舞蹈的呈现方式,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和艺术感受。如获得“文华大奖”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至今演出近600场,达到了现象级“一票难求”,电影版将在国庆档上映;现代舞诗剧《诗忆东坡》成功在美国林肯中心上演,舞剧《孩儿枕·家和兴》《唯我青白》成功首演,舞剧《何以相逢》《海的一半》《天下大足》等剧目正在如火如荼的创排中。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唱响新时代的主旋律,舞出中国人的精气神,为繁荣发展文艺事业、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为推动我国舞蹈事业的繁荣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再立新功。


  中国舞协主席冯双白做总结发言时指出,对于我们广大舞蹈工作者来说,确立从“高原”向“高峰”迈进的高远志向,不断创作出沉实厚重、丰富多彩的舞蹈艺术作品,既是我们这个伟大时代对舞蹈工作者提出的时代使命,也是舞蹈艺术高度应该追求的重要目标。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提出,是人类文明进步历史上的一次重大挑战。优秀舞蹈舞剧作品创作,要想达到“叫好又叫座”,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提高质量作为文艺创作的生命线。要坚持出成果和出人才相结合,高度重视三个“尊重”——尊重艺术创作规律,尊重文艺人才,尊重文艺创新精神。有了对艺术事业发展根本规律的尊重,才能形成文艺精品和文艺人才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积极营造健康的文化生态、活跃的文化环境,形成文艺精品和文化环境相互生成的生动情景。


  当前,文化艺术发展仍然面临诸多挑战,面临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国内发展状况。因此,我们必须深入学习《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遵照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整体要求,高度关注并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的迫切需要。


  下一步,中国舞蹈界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对照检查艺术行为,坚决杜绝“好大喜功”“急功近利”等不良风气的熏染,踏踏实实地研究创作规律,研究舞蹈动作艺术与新数字媒体技术元素的结合规律,研究和把握全新网络时代的传播规律,真正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牢牢抓住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任务,向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向世界优秀文化学习,努力做出好的作品,以此投入到时代洪流中,投身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中。




(文/图 张堃)


中国舞蹈家协会
中国舞蹈家协会官方微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