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北京唯一!东城荣获2024年度活力城区→

文摘   2024-11-19 16:31   北京  


更多精彩请关注
北京东城微信号


近日,中国新闻周刊在京发布了《2024活力之城文旅指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东城区成功入选2024年度活力城区案例,是北京市唯一入选的地区。

《报告》选取35个典型城市为样本,从文旅活力、传播活力、服务活力、消费活力及环境活力五大维度,精心构建指标体系,聚焦城市文旅新热潮,发掘活力城市新实践。

结合《报告》中的文旅指数,现场发布了年度活力之城案例。广州市、武汉市、成都市、南京市、济南市等26个城市入选《中国新闻周刊》2024年度活力之城案例。北京市东城区、南京市栖霞区、深圳市福田区、苏州工业园区4个城区入选《中国新闻周刊》2024年度活力城区案例。

2024年7月,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7.8公里的中轴线共包含15处遗产构成要素,其中有12处座落在东城区。东城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东城区以中轴线申遗为契机,通过腾退、修缮、综合治理等方式,让中轴线古都脊梁壮美呈现。不仅如此,东城区还坚持构建 “文在城中、以文化城、文城一体”的整体城市意象,重现了“水穿街巷、绿树成荫”的玉河故道风光,还原了崇雍大街“文风京韵、大市银街”的古都风貌,推出了文物活化创新的多个举措,让文化生活触手可及,可亲可感。

崇雍大街。


推动“重点保护”

转向“整体赋能”


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北京老城的一张金名片。东城区以更严格的措施、更常态的制度推动老城整体性保护,努力实现应保尽保。以中轴线申遗为契机,先后完成社稷坛、太庙、皇史宬等一批重点文物腾退,打造形成永定门北望中轴线景观视廊,让中轴线古都脊梁壮美呈现。

持续推动历史建筑、城市水系和传统四合院民居整体保护,深化历史文化街区成片保护、有机更新,守住老城文脉、肌理和底色。将整治工作由街巷向院落延伸,通过“微整治”建成“美丽院落”百余个,推出“新老建筑共生、新老居民共生和文化共生”的共生院模式,让老街坊住上古朴雅致的院落,拥抱和谐宜居的生活。

雨儿胡同30号院。



推动“静态传承”

转向“创新赋能”


东城区坚持保护第一、传承优先,构建“一轴两线多片”的文物开放整体格局,将文物保护利用有机融入城市生活。推动理念革新。启动文物“活历计划”,通过成立“活历联盟”,设立文物“活历基金”,引导社会力量有序参与文物保护工作。以“文物+音乐”“文物+演艺”“文物+数字”等方式传承文化基因,让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活在当下、服务当代。

颜料会馆京剧表演。

打响“会馆有戏”品牌,以“小而美”“小而雅”的沉浸式演艺活动激活会馆文化。推出焕发会馆文化活力若干措施,拿出10处会馆征集社会化运营主体和创新合作项目,吸引全国优质文化资源集聚,为民众提供可看、可听、可体验、可回味的文化产品,让文物持续融入民众日常、滋养民众生活。



推动“空间利用”

转向“文化赋能”


东城区在继承文化根脉的同时,将文化软实力嵌入城市空间布局,多维度推动城市文脉得到新的生长。利用各类腾退空间,拓展文化新场景,40家演出剧场为城市注入艺术活力,37处博物馆带领民众探古寻今。

推出“原发地,原生态”的前门地区会馆群落,“北京最欢腾的四合院”美后肆时、最具京味特色的角楼图书馆、“胡同里的艺术社区”27号院儿等集生活美学和文化体验于一体的新型城市文化空间,人均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2.1平方米,民众不出胡同就能近距离接触文化艺术。引导支持实体书店进商场、进楼宇、进社区、进园区,万人拥有实体书店达2.67家。

鼓励文化产业园区打破“围墙”,由“封闭管理”向“开放共享”转型,全区42家高颜值、时尚范的文化产业园区逐渐成为生活美学的新高地,引领着民众美好生活。


下一步,东城区将继续坚定文化自信、扛起文化大旗,以高质量的文化建设成果为城市活力赋能,为民众生活赋彩,滋养民众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良好精气神。




文字:区委宣传部
图片:中国新闻周刊 区委宣传部 林萱 张维民
部分图片来源于往期
编辑:王耀晨
审核:李懿

欢迎关注、转发、分享!如在公众号或网络转载请注明来源:

北京东城(ID:bjdongcheng_gov)

对于侵权行为,将追究法律责任。

欢迎下载北京东城APP

长按二维码识别

北京东城
爱北京、爱东城,我是“小东”,关注我,诚邀您一起为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的新时代首都核心区而努力奋斗!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电话:010-64006029,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邮箱: xwzxwx@bjdch.gov.cn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