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你们的老朋友dodo,2025年已经掀开新一页。最近,我深度研读了沈祖芸老师的《全球教育报告(2024-2025)》,感触颇深。这份报告不仅前瞻性地指出了全球教育的变革方向,更让我这位长期浸泡在信息科技领域的老兵,看到了 AI 与教育融合的无限可能。今天,我就想借这篇文章,跟大家聊聊 AI 如何从最初的“被禁”到如今的“融合”,并展望一下未来教育的模样。
一、从“洪水猛兽”到“得力助手”:AI 与教育的相爱相杀
还记得 2024 年初,全球教育界对 AI 的态度吗?那会儿,从美国到欧洲,各国纷纷出台政策,限制甚至禁止 AI 在校园的应用。佛罗里达州的“未成年人 AI 使用禁令法案”、法国的《数字法案》,都反映出当时人们对 AI 的普遍担忧:这玩意儿会不会让孩子们变得懒惰?会不会让教育失控?
作为一名信息科技老师,我理解这种担忧。毕竟,新技术就像一把双刃剑,用得好,披荆斩棘;用不好,伤人伤己。当时,我也在课堂上反复强调,AI 只是工具,不能代替思考,更不能代替努力。
然而,仅仅几个月后,风向就变了。各国开始重新评估 AI 在教育中的作用,尝试在“限制”和“利用”之间寻找平衡。佛罗里达州允许在教师引导下使用 AI 工具,法国也开始在部分学校进行 AI 教育工具的试点。
这种转变,在我看来,是必然的。因为 AI 的发展速度实在太快了!特别是 2024 年 5 月,GPT-4o 的发布,直接把教育界给震懵了。发布会上,可汗学院创始人萨尔曼·可汗演示了如何用 GPT-4o 解答数学题,那流畅的语音交互,那精准的解题步骤,简直就像一个真人老师在辅导!
那一刻,我意识到,AI 不再仅仅是一个辅助工具,它正在成为一个能够“传道授业解惑”的“数字教师”。而这,正是 AI 与教育融合的开始。
二、AI 赋能:七大维度,重塑教育的未来
沈祖芸老师的报告围绕教育的七个基本问题展开,而 AI 在每一个维度都展现出强大的赋能潜力。我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实践和思考,谈谈我的理解:
寻找意义:AI 助力个性化学习,让每个学生找到自己的“热爱”
沈祖芸老师指出,学校的核心价值在于帮助学生寻找意义感。我深以为然。过去,统一的教材、统一的进度,很难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但现在,AI 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推荐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项目,让学习变得更加有趣、有效。
比如,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尝试引入一些 AI 驱动的学习平台,例如 Squirrel AI 和松鼠 AI。这些平台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数据,智能推荐相关的知识点、练习题和拓展资源。一些测试证明,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了,因为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节奏和兴趣进行学习,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学生主导:AI 搭建数据桥梁,让“学生的声音”被听见
报告提倡“学生主导的家长会”,我认为这是教育理念的一大进步。过去,家长会上,老师唱主角,家长听汇报,学生往往成了“局外人”。但现在,AI 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和成长轨迹。
例如,学生可以利用 AI 工具,如 Mindshow 和 ProcessOn,创建学习作品集,展示自己的项目成果、学习反思和数据分析报告。这些作品集不仅可以更全面地展现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评估,识别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在我的教学中,学生们还用上了幕布,来整理自己的错题集,并且通过AI来进行解析,这个效果是极好的。
沟通能力:AI 模拟真实场景,让“社交演练”更高效
沟通能力是未来社会的核心竞争力。AI 可以提供多样化的沟通练习场景和工具,帮助学生提升沟通能力。
例如,AI 驱动的语言学习软件,如 豆包、Duolingo 和 Babbel,可以模拟真实的对话场景,提供即时反馈和个性化指导。我还尝试在课堂上引入 VR/AR 技术,创建沉浸式的跨文化交流体验,让学生们在虚拟环境中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锻炼他们的跨文化沟通能力。这无疑比简单的语言学习应用又上了一个台阶。
AI 赋能教师:从“事务缠身”到“因材施教”
这是报告中我最关注的部分。AI 可以帮助教师从繁重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情感和个性化需求。
例如,希沃电脑助手、Magic School 和 Teach AI 等平台可以帮助教师自动生成课程计划、教学资源和评估方案。我自己也在使用这些工具,它们确实大大减轻了我的备课负担。现在,我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情感需求。我甚至用上了飞书妙记、通义效率,把我和同学的探讨内容,变成了会议纪要,极大的提高了效率。
自主性培养:AI 提供个性化学习路径,让“自主学习”成为可能
AI 驱动的个性化学习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权和自主权。例如,AI 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兴趣,推荐多样化的课程和学习资源。利用 AI 技术构建的素养量规(如 The U School 的 Building21)可以帮助学生设定个性化的学习目标,并跟踪自己的进步情况。
在我的课堂上,我会鼓励学生利用这些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并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项目。我发现,当学生拥有了更多的自主权时,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率都会得到显著提升。
拥抱不确定性:AI 创设安全试错空间,让“失败”成为成长的垫脚石
AI 和模拟技术可以创建安全的试错环境,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体验失败,并从中学习。例如,AI 可以构建复杂的模拟场景,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中进行决策和问题解决,并根据学生的表现提供反馈和指导。
我们可以尝试在课堂上引入一些模拟游戏,例如《城市:天际线》和《过山车大亨》,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城市规划和企业管理的挑战。即使失败了,也不会造成实际损失,反而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真实世界的复杂性。
职业融入:VR/AR 搭建虚拟职场,让“职业体验”更真实
VR/AR 技术可以提供沉浸式的职业体验,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不同职业的工作内容和挑战。这将是未来职业教育的趋势。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 VR 设备体验医生的手术过程、工程师的设计流程或记者的采访现场。我期待有更多的企业开发更多基于 VR/AR 的职业体验课程,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不同职业的要求和挑战,为未来的职业规划做好准备。
三、未来已来:AI 赋能教育的无限可能
展望未来,AI 与教育的融合将更加深入,更加广泛。我想分享一些我的思考:
AI 将成为教育的“水电煤”: 未来,AI 将像水、电、煤一样,成为教育的基础设施,无处不在,无时不用。
个性化学习将成为主流: 每个学生都将拥有自己的 AI 导师,获得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因材施教将真正成为现实。
教师的角色将更加多元: 教师将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习的设计者、引导者、评估者和陪伴者。
学校将变得更加开放: 线上线下融合、校内校外结合的学习模式将成为常态,学校的边界将逐渐模糊,学习将发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
终身学习将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在快速变化的时代,终身学习将成为每个人的必然选择。AI 将成为终身学习的重要工具,帮助人们持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
四、写在最后:技术向善,育人为本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技术只是工具,教育的核心仍然是“人”。在拥抱 AI 的同时,我们不能忘记教育的初心:立德树人。我们需要警惕技术至上主义,避免过度依赖技术而忽视了教育的人文关怀。
我们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 AI 工具,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信息素养和数字伦理意识。我们要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道德培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塑造,培养出具有完整人格和健全心智的未来公民。
AI 赋能教育的时代已经到来,让我们一起拥抱变化,迎接挑战,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教育未来!
我是 dodo,你们的老朋友。如果你对 AI 和教育的未来感兴趣,欢迎关注我们,我们一起探索、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