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感谢您的支持
一、人工智能教育: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而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正在深刻改变着世界发展格局和人类生活方式。面对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世界各国纷纷将发展人工智能教育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抢占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我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将其视为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并做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在基础教育阶段普及人工智能教育,是顺应全球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的必然选择,是培养能够适应和引领未来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要。
二、《通知》解读:目标明确,措施有力
《通知》立足我国教育实际,明确了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为未来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
(一)总体要求:高瞻远瞩,方向明确
《通知》开宗明义,提出了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四项总体要求:坚持立德树人,把准方向;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坚持激发兴趣,鼓励探索;坚持统筹谋划,稳步推进。这四项要求既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又充分考虑了人工智能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1.坚持立德树人,把准方向:人工智能教育不能脱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始终将立德树人放在首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工智能教育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人工智能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技术的关系,避免人工智能技术被滥用。
3.坚持激发兴趣,鼓励探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工智能教育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人工智能知识,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坚持统筹谋划,稳步推进:人工智能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各方资源,稳步推进。要充分考虑各地、各校的实际情况,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先行先试,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发展道路。
(二)主要任务及举措:重点突出,措施具体
《通知》针对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具体实施,提出了六项主要任务和具体举措,涵盖了课程体系构建、教学与评价、教学资源开发、教学环境建设、教师队伍建设、交流活动组织等方面,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1.构建系统化课程体系:这是开展人工智能教育的基础。《通知》明确要求,要研究制定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指南和普及读本,完善信息科技、科学类、综合实践活动、劳动等课程中的人工智能教育要求,鼓励将人工智能教育纳入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同时,要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内容,构建小学、初中、高中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2.实施常态化教学与评价:这是开展人工智能教育的关键。《通知》强调,要将人工智能教育融入日常教学,防止重复交叉,避免“为了人工智能而人工智能”。要结合人工智能技术的特点,注重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力推进基于任务式、项目式、问题式学习的教学。
3.开发普适化教学资源:这是开展人工智能教育的重要保障。《通知》指出,要充分利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汇聚优质教育资源,鼓励各地各校研发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资源,实现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同时,要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和高科技企业开放人工智能实验室、展厅等场馆,开发适合中小学生的人工智能教育资源,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实践平台。
4.建设泛在化教学环境:这是开展人工智能教育的必要条件。《通知》要求,各地要把建设多元化、高水平的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室作为数字校园建设的重要方向,统筹布局、均衡配置,为学生提供人工智能体验、学习、探究、实践的空间。同时,鼓励高校、科研院所、高科技企业等参与中小学人工智能实验室建设和区域人工智能体验中心、实训基地建设,形成校内外协同育人机制。
5.推动规模化教师供给:这是开展人工智能教育的关键因素。《通知》强调,要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相关师资队伍建设,鼓励各地各校通过多种途径加强人工智能教师队伍建设。同时,鼓励高校开设人工智能教育相关专业,着眼未来培养人工智能教育教师队伍,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6.组织多样化交流活动:这是开展人工智能教育的重要途径。《通知》鼓励学校组织形式多样的课程拓展和交流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发现和培养人工智能优秀人才。同时,要在“中学生英才计划”中加强人工智能相关领域青少年人才培养,为国家选拔和培养人工智能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
三、人工智能教育:机遇与挑战并存
《通知》的出台,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指明了方向,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未来的实践中,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如何将《通知》精神落到实处,如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体系。
(一)机遇: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未来
1.促进教育理念更新:人工智能教育的普及将推动教育理念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从“关注分数”向“关注全面发展”转变,从“传统课堂”向“智慧课堂”转变,从而实现更加个性化、多元化、智能化的教育。
2.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路径,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同时,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辅助教师进行教学设计、课堂管理、学情分析等,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3.推动教育评价改革: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更加客观、全面的评价,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二)挑战:人工智能教育任重道远
1.课程体系建设需科学合理: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如何将最新的技术成果融入课程体系,如何构建小学、初中、高中一体化的课程体系,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
2.教学资源开发需注重质量:人工智能教育资源的开发要避免“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要注重资源的科学性、趣味性和实用性,要能够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教师队伍建设需加强培训:人工智能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才能适应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需求。因此,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和人工智能素养。
4.教育评价改革需探索创新:人工智能教育的评价不能简单地套用传统的评价方式,要探索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要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人工智能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我们要以《通知》精神为指导,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体系,为培养面向未来的创新型人才做出自己应有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