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逐万亿隐形蓝海市场:开源情报如何靠AI更新换代

文摘   2024-09-30 15:10   北京  
整理|陈湘怡
开源情报,作为一门从公开合法渠道获取数据并提炼高价值信息的行业,正在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而日益重要。通过结合AI的分析能力,能够从海量数据中迅速挖掘出对企业决策具有指导意义的洞察。随着全球数据量的指数级增长,开源情报的应用前景广阔,但如何有效利用这一资源,避免信息过载,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不久前,盘拓科技创始人文盖雄、水木梧桐创投合伙人田果进行了一场直播对话。他们在直播中阐述了情报结合AI的运作模式,开源情报对于企业出海发展的重要性,产业+AI与AI+产业的优劣势,以及开源情报所涉及的隐私安全等问题。
他们谈到:
1. 人工智能与产业结合的重要性
田果和文盖雄都强调了人工智能技术与具体产业结合的重要性。田果提到,AI技术在投资和资产管理领域的应用,特别是在半导体和人工智能项目中,能够提高效率和效果。文盖雄则从开源情报的角度出发,讲述了AI如何帮助从大量公开数据中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
2. 开源情报的价值与挑战
文盖雄通过具体案例展示了开源情报在商业决策中的作用,同时也指出了在数据量巨大的情况下,如何保证情报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是一个挑战。
3. 数据的质量和实时性
在讨论中多次提到,数据的质量和实时性对于AI分析至关重要。文盖雄特别指出,即使是大模型,如果依赖于过时或低质量的数据,也无法提供有效的情报。
4. 创业与投资的策略
田果分享了水木梧桐的投资理念,强调了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投资机构和创业者需要坚持并寻找具有长期增长潜力的领域。同时,他也提到了在AI领域寻找细分市场的重要性。
5. 本土化和国际化战略
在讨论企业出海的过程中,田果和文盖雄都提到了本土化的重要性,包括适应当地法律、文化和市场需求。文盖雄还提到了盘拓科技在服务出海企业时,如何利用AI技术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和适应目标市场。
以下为此次对话的详细内容,经编辑:
崔葆华:那在开始之前我们还是要隆重向各位观众朋友们介绍一下今天两位的嘉宾,首先我们这样两位嘉宾,我们先给咱们直播间的各位观众朋友做一个自我介绍。田老师您先来吧。
田果:谢谢崔老师,谢谢直播间的各位朋友们,今天特别荣幸能够在这里跟大家有一个交流,那我是毕业于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在投资和资产管理领域也从业超过15年了。目前主要还是集中在半导体、集成电路,也包括人工智能领域一些系统供应软件相关的项目投资,主要投资的项目包括新旺微商、央软件、视与精密、傅里叶半导体、盘拓等等一些相关的项目,很高兴今天晚上能够跟大家有一些关于投资创业,还有一些行业里的交流和思考吧。
文盖雄:大家好,我叫文盖雄,湖南人,200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毕业之后一直在做开源情报这个行业。大家听到情报不要紧张,实际上开源情报和特工、间谍这些不一样,开源情报是所有数据都是从公开、合法的途径来获取的,然后从其中解读出一些高价值的东西,这叫开源情报,后边我会详细来介绍。我在这个行业干了18年,在2020年之前是在国央企里的做开源情报相关工作。2020年创业,创立了北京盘拓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业务是服务于广大的企业,帮助企业获取信息。

开源情报:万亿隐形蓝海市场

崔葆华:好,感谢文老师。谈到商业情报,很多人都觉得好像是间谍,大家对这个行业都觉得非常的神秘,我觉得文老师非常有必要跟大家讲一下这个行业的一些情况、发展历史。包括比如我想得到盘拓科技的帮助,能得到什么情报?或者介绍一下盘拓科技的客户画像,非常有必要科普一下开源情报,尤其是涉及到商业情报这个行业。
文盖雄:我给大家举两个案例,第一个案例是在红军长征期间,因为当时没有电台,获取信息就很困难了。毛主席有一个习惯,就是每到一个地方都让其他人去收集当地的报纸,每一天十几份报纸他全部都要看一遍。虽说都是白区国民党政府出的报纸,但是他从中也能够得到很多信息,比如今天阎锡山消灭了5000红军,明天消灭了6000红军,然后发现消灭了那么久,还一直在消灭,这说明陕北的红军很强大,就是从反向解读出这个信息。那么这就是一种非常典型的开源情报,因为报纸是公开发行的,但它仍然透露了很多的信息,而且就算他说假话,其实你也能判断出很多真实的情报,这是非常典型的情报案例。但是到了今天全球的报纸有了几亿份,你就看不过来了,那就需要人工智能的介入,但是形式其实没变,还是要去看那些报纸,只是你用机器去看。这是第一个案例。
第二个案例是什么呢?是在我们发现大庆油田之后,当时在招标时,发现日本和其他西方国家提供的方案完全不一样,日本做得非常精准,就好像已经清楚知道大庆油田的产量等各种信息一样,大家觉得很奇怪,因为我们当时保密工作做得很强,不会有人泄露信息。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日本最后公布了谜底,他们就是从铁人王进喜的一张照片得到的信息,那个照片发在报纸上,日本人通过照片、报纸内容解读出了非常多的信息,当然,这只是商业信息的一种,因为我们需要招标,需要从国外购买采油设备。日本人通过分析一张公开的照片,推测出了油田位置和大致产量等信息。他们就大概推断出我们需要什么设备,提前准备方案,最终成功赢得了巨大的商业利益,这也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商业情报案例。当时,这些信息都是手工收集和分析的。但现在,我们获取和解读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变化。我们利用人工智能来提高效率和效果。
崔葆华:今天的主题是AI人工智能在应用上的新范式,刚才也提到如果说去年是AIGC人工智能的元年,那今年是商业化的第一年。任何一个产业,它最终都要回归到商业的本质,也就是能够带来价值、提升效率。今年恰好黑马的导师、金沙江创投的主管合伙人朱啸虎带着黑马去硅谷探访了英伟达、微软、Meta、谷歌OpenAI、苹果、斯坦福这些高校院所以及企业,他最直观的感受,就是AI创业赚钱的风向已经彻底的变了,比如他提到了没有专业的数据,没有专有的用户的场景,没有形成数据闭环并且持续优化的独立大模型公司,可能在竞争当中会被淘汰的。他也提到了中国的很多大模型公司,并不是技术不够,而是在产业深度的knowhow上理解不够,研究不够,所以导致大模型很难跟产业去结合。针对这些观点,我首先想请田果老师谈一下,您对AI整个行业市场的看法。
田果:其实对于人工智能结合到产业的应用,目前我们看到的一些项目,也看到一些投后的企业在结合工业场景的过程中,逐渐应用了人工智能的一些技术。比如我们某一个做良率管理、不良芯片识别的企业,它们会结合到我们的硬件设备,比如结合到AI视觉检测,我们可以识别到原始数据,通过人工智能的技术处理来更好地找出良率不良的原因,以及这些缺陷的补救措施。
另外一部分,比如在半导体结合到AI生产芯片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一些自动排查的系统也逐渐开始与AI辅助相结合。另外,像文总这样的人工智能结合到实际场景的情报信息系统,正在尝试在媒体等一些实际场景相结合。所以对于我们来讲,我们更希望有实际应用的角度,结合技术来实现降本增效的效果。
其实刚才主要是对人工智能结合到产业和实际场景应用的一些观点和看法。这个指定的应用是比较广泛的,所以看看文总这边对于商业情报系统,以及垂直场景应用,是不是能分享一些信息?
文盖雄:实际上商业情报赛道原来是一条比较小的领域,很少人知道。在人工智能出现之前,这个工作是靠人工做的,靠人工效率是起不来的,所以这个赛道不是那么大,但是2011年人工智能在美国已经开始发展起来了,这方面的应用开始逐渐增加。比如2014年以后,这个赛道每年增长率达到百分之二十几,而且这个趋势将持续到2030年,目前这个赛道已经将近万亿市场,是一个隐形的大赛道。
但是开源情报在中国发展得慢一些,基本上比国外晚了将近十年,知道的人还是比较少,在美国已经成为一个比较大的赛道了,比如估值200亿美元以上的上市公司就有七、八个。因国内起步晚一些,目前还没有出现巨头。没有巨头意味着机会。因为需求摆在那里,而市场相对来说还比较空白。
另外一个佐证是什么呢?2023年9月,各个国家都看到大模型技术的应用前景,一个美国的顶级智库,出了一个关于大模型的报告。报告讲大模型的五大应用场景分别是社会治理、经济建设、外交、国防以及情报。情报被认为是大模型技术应用的五大场景之一。所以这是这个行业目前面临的一个比较好的前景吧。

开源情报可类比“淘沙炼金”

崔葆华:那刚才我其实没有错过文老师和田老师沟通。咱们再回到刚才那个问题,商业情报是一个相对来讲比较封闭的赛道,刚才文老师也提到了整个行业发展的一些情况,那特别想问一下文老师,AI时代来临之后,咱们盘拓是如何适应这些变化的?因为作为一个从业者,您在做公司创业的时候可能就想到了,因为这些开源情报的抓取分析和我们的人工智能距离是最近的,也看到了整个的趋势,那盘拓是怎么去适应这些变化的?
文盖雄:我简单的讲一下。我的创业过程比较有意思。我在清华学的是动力,听上去跟IT可没有任何关系,但是因为我做科技情报,一直非常关注全球各种趋势,实际上我从2011年就开始关注人工智能技术了,那时候AlphaGo还没有诞生,然后到2016年的时候我就开始觉得这个技术已经势不可挡,我说我要把它结合进情报,为了干这件事,我又回学校回炉重造学人工智能专业知识,积累、打磨智能情报方面的算法和模型。
实际上,我做的事情是两个行业的交叉学科,一个是情报相关的技术,另一个是人工智能技术,我把这两个学科结合起来。在2016年前,我是手工搓情报,就是人工收集、分析、解读各种事情。当时我们手工搓,搓得还不错,也受过一些表彰。手工搓虽然也很有成就感,但是唯一的缺点就是客户的需求我们做不过来,而培养高手的速度很慢,我们这个行业基本上要3-5年才能够培养成才。所以我一个人带一个大团队也搓不过来,就很痛苦,但是看到了AI之后,我就看到了希望。我决定要把它们结合起来,用机器人来帮我来搓,大概这个意思。
崔葆华:文总,我想了解一下,是不是您这个行业特别像定制化的项目case by case。
文盖雄:好的,我解释一下。其实这种商业情报分为两类,一类是一次性的,一类是持续性的。打个比方,比如某行业的两个巨头都关心彼此在干什么事情,它们不只是今天关心,明天关心,明年仍然关心,这种“关心”具有持续性。需要一直关心的事情就适合AI来做,因为你要是让一个人24小时不停地盯着看,会累死的。所以这种事,需要用机器来做,效率高得多,所以我们就把它做成了一个系统,自动化地去监测,然后自动给你报警,因为这种类型比较稳定,持续输入输出就好。
崔葆华:我理解了,就相对于一个长期合作的客户,其实你服务的时间越长,你树立的竞争壁垒就会越高,因为你了解它的相关行业的信息是最全的,经过很长时间之后,你可能会有一些算法或者一个模型出来,那其他的他想换就换不了了。
文盖雄:是的,还有一个是隐形的壁垒,也就是数据的壁垒。很多历史数据它是不可再生的。
崔葆华:明白。大家都知道,一般您这边用人工智能的方式能够提高这个行业的效率。
文盖雄:对,能够提高行业的效率,是这样的。
崔葆华:我从网上也看到了,咱们盘拓的核心的技术叫探矿、采矿和炼矿,我觉得这个比喻挺有意思的,他跟我们理解的不太一样,把一个很高大上的行业用一个很通俗易懂的产业方式形容出来了。那这个理论能简单的跟我们的直播间的观众介绍一下吗?
文盖雄:探矿采矿炼矿可以类比开源情报。高价值的情报,像黄金一样,很值钱,但是很稀少。所以也不能说你碰到一块石头,拿回去就炼,里面可能不含黄金,那就浪费了大量的能量算力,还得不到预期效果。情报也是一样的,全球数据量那么多,你不能随便弄一堆数据回来就开始提炼,这很可能达不到想要的效果。那么那些高价值的信息源在哪些地方?如何对得到的信息进行分析提炼?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探矿、采矿、炼矿的过程。
我们还有一个更通俗的比喻,叫养鸡场。比如说我是开养鸡场的,但是我养的鸡生的是金鸡蛋。别人没有的金鸡蛋。同时我还做炒菜的锅,有些客户每天都要吃炒鸡蛋,我们做好了之后外卖给他,我卖的是炒鸡蛋。这是一种方式。另一类客户,我们把炒菜的锅卖给他,然后再把每天把鸡蛋卖给他。这是我们两种不同的商业模式。
崔葆华:嗯,我大概理解了,这个例子中的锅,就相当于你这边的产品,或者是你的分析技术,你可以把生产工具卖给他,我理解的就是,你把软件给我,然后同时我共享你的数据和你的一些算法程序,那我自己就可以按照我的维度做一些基础的分析。那同样,你如果想要省事,或者说你想要一个体验特别好的成型的情报,那可能就需要您这边给他定制,也就是直接卖给他炒鸡蛋。
文盖雄:是的,我定制的锅,它可以做蒸鸡蛋,可以做炒鸡蛋,但鸡蛋还是那个鸡蛋,其实我核心卖的是鸡蛋,不是卖锅,不是靠卖锅赚多少钱的。
崔葆华:我能这样理解吗?其实核心在于您如何高效的判断出哪些数据对于他来讲是有价值的,我前段时间也听到很多人都说影响我们AI的AIGC,可能是训练过程当中的算力或者是能源,但其实后来发现是数据,因为很多数据是属于脏数据,可能你输入大量数据,没有经过判断,训练出来它不是一个天使,是一个魔鬼。那这样训练出来可能也没法去用了,所以我觉得咱们的价值就在于我很快能甄别出哪些数据是有价值、高质量的,那从而通过我们的程序能够高效率的分析出一个准确的信息情报给到我们的客户。
文盖雄:是的,您讲得非常在理。
崔葆华:还是有一个问题想请教文总,因为大数据现在大家都很关注嘛。包括数据成为资产,我们国家还成立了大数据局。那在处理这些敏感数据过程当中,咱们怎么确保安全和用户的隐私?因为数据是国有资产,所以我感觉数据相关都会涉及到一些个人隐私,涉及到一些行业的管理、数据的安全,就咱们是怎么处理的?或者说用什么样的一个流程能够确保我们在过程当中不至于踩红线?
文盖雄:首先我认为主要是从两个方面看,第一个方面是数据来源的问题,我们要确保数据来源一定是公开、合法的,有些人在黑市上倒卖个人数据,这些数据我们是问都不问的,我们也不需要那些数据,因为我们不针对个人去做分析。
第二个方面是我们不针对个人进行分析,我们分析的对象都是比如国外的某个竞争对手、某个企业,或者某个机构会不会出台某些政策。我们针对的是公共公开的机构进行分析,所以不会涉及到个人隐私的问题。

AI+产业还是产业+AI

崔葆华:那接下来咱们把这个环节收下尾,AI在今年大家更多的开始追求商业化的应用,追求这种价值。其实在行业内有两个观点,一个是AI加,也就是产业加AI,或者说AI加产业,这两个词看上去一样,但顺序不一样,带来意义也完全不一样。
我们再回顾一下十多年前,当时大家都在提互联网加还是加互联网?我觉得在AI行业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很多企业是在这个行业里生产很多年,把AI作为一个工具,用AI提升它的效率,或者用AI来改造这个行业。有些就是技术出身的AI公司,发现了在某一个行业里面有机会,于是开发出这样的产品,然后切入到市场。那文总,在您看来您是属于产业加AI还是AI加产业?
文盖雄:我们实际上是产业加AI。因为在AI之前,我们先找数据到最终加工数据,都是全流程的。AI对于我来说是个放大镜,放大了40倍,相当于是一个工具,所以我们是产业加AI的方式。
可能我是产业出来的,首先我觉得人工智能,人工干明白一个事儿,人工干得好,你才能够教会机器怎么干,这是很重要的一点。两条路线都走得通,一种是你有一个锤子,然后去找钉子;一种是你有个钉子,然后去找锤子。其实两者都是成立的,但是你要找到匹配自己的模式。
崔葆华:那我特别想问一下田果老师,您作为投资人,看了很多项目,您是什么样的观点?你认同文总刚才说的吗?
田果:其实,这和投资机构的投资风格相关,有一些投资机构资金规模的体量大,或者是它用高举高打的方式,用很多资金投资一些高技术、爆发力很强的大模型团队,然后来做AI渗透到产业或者类似路径的发展过程之中。
对于我们这样一些比较珍惜手上子弹并且对于硬科技的项目筛选比较严格的机构来说,我们可能更偏重于产业加AI的路径。毕竟在产业之中能够存活的项目,其实自身已经具备了自我造血能力,所以人工智能加上产业、场景的落地,对于产业来说,是锦上添花,这样的企业的业绩和未来发展是比较稳健的。所以我们的投资偏好,包括现有的一些项目,基本上都是产业加AI的形式。

成为大水中的那条大鱼

崔葆华:感谢田老师。其实无论是产业加AI,还是AI加产业核心,还是要看这个团队,或者说你在这个行业里面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一个位置。这两个其实我们回顾一下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可能都会有一些成功的案例,大家路径不太一样,但最终实现的都是产业和最新的技术,能够有效的结合他们两张皮,它不是作为一个显摆,然后显示自己有的一个工具,它是拿来用的,能够融入到产业里面,两个我觉得是个双向奔赴的一个过程。
那接下来咱们进入到一个整个行业的竞争态势,细分到咱们盘拓科技所在的商业情报领域。那当前的这种竞争的环境下,我在网上看了一些资料,除了咱们之外,其实国内外有很多公司都在做类似的工作,很多市面上的咨询公司、顾问公司其实都在做类似的事情。那您觉得咱们盘拓科技在市场定位上跟他们有哪些不一样?包括我们的优势是在哪里?
文盖雄:首先说一下市场定位,我们把自己定位成一个服务企业,服务于广大企业,当然不是所有企业我们都服务,我们也是有选择性的,有些企业并不太需要情报,我们瞄准的是另外那些对情报有刚需的企业。我们服务的企业实际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全球竞争很激烈的行业,行业中的企业需要了解全球各种各样的信息;第二类是出海,很多企业出海,到海外容易两眼一抹黑。比如上周就有个企业找到我,他说国内太卷了,想出去找订单。他第一个问题是应不应该出海?这是个战略性的问题。第二个问题是如果出海,先去哪里?去哪个国家、哪个地区?他自己回答不了这些问题,而且自己找到这个答案成本非常高,但他找我,成本就会低很多。咱们现在是经济社会,我能够用更低的成本给他一个更好的答案,那他就愿意付费。
这属于咨询,我们通过工具能够做得更准、更快、更好。另外一个,出去之后,他还需要我们保驾护航,比如他需要我们持续地给他提供客户、市场、竞争对手的各种信息,这时候我就用AI自动帮他做这些事。这就是一个很典型的案例,也代表着我们的服务定位。
再讲我们的竞争优势。我们的竞争优势是两个,一个叫先知,一个叫洞察。先知是什么?很多事情,我能够让你比别人先知道。洞察是什么?洞察是我能够让你知道很多别人不知道的事情。这两点就给企业带来价值。这是我们的竞争优势。实际上,这两点突显的是什么?就像我们把这些情报分成浅层情报和深层情报,浅层情报就像冰山浮在水面上的部分,谁都看得见,很容易看得见。谁都能够做,就像现在很多做舆情系统的,至少100家公司都在做。我们做的是冰山在水下的部分,一般人看不见,但是我能够让你看得见,那你就会具备更多的优势。
崔葆华:不好意思,我打断一下刚才您提到的水下数据,首先它的来源是通过合法合规的渠道。那公开的数据,咱们怎么去确保服务的有效性?或者个性化是怎么做到的?我的理解,比如大家都是公开数据,那可能每家公司都能看到,就类似于一个开卷考试,那咱们是怎么做到更具备优势。
文盖雄:虽然是开卷考试,但这本书太厚了,你翻不到那个题目。我再举个例子,比如,我告诉你太平洋有一艘宋代沉船,价值100个亿,你敢不敢把太平洋都扫描一遍去捞它呢?不敢,因为您扫描一边太平洋成本可能超过1000个亿,所以你就无法去做这件事。但是如果通过我的算法模型,我告诉你沉船就在某个海域50平方公里内,这时候你就可以去探测和打捞了。这个船的位置,我告诉谁,谁都能够捞到。这就是我说的,虽然是公开的信息,但是数据量太大,获得成本太高,你就没法去捞。
田果:对,另外还包括数据算法的模型,包括数据结构,比如像盘拓的聚类分析神经网络这部分特殊的结构,能够让我们从数据中获得更有效的信息。
崔葆华:好的,刚才直播间有一个观众问文总,他说目前开源数据多,数据比较复杂,分析时间长,如何保障开源情报结果的及时性?
文盖雄:这是个非常好的问题,也是我正好想探讨的另外一个问题。
我顺便把这个事情带出来。我们接触投资机构的时候,有人问我一个问题,说这个大模型越来越厉害,会不会把你们给替代掉。我想这也是大家关心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跟刚才这位朋友问的问题是有很大关系的。我想说的是什么呢?其实大模型现在在经历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大家觉得我有数据,然后就搞了很多数据去训练,训练完了之后,大家就发现就像ChatGPT一样从3.0到4.0的过程中有一段时间生成质量反而下降了,后来分析是因为给它喂了太多的有毒的数据,所以数据不是多多益善,当数据到达一定量之后,需要更多的高质量数据进行训练。当然国内各家大模型都各有各的长处,我都实验过,每一家擅长的东西都不一样的,咱们不做评判。
另外一个,开源情报还有一个什么特点?它不仅仅需要高质量数据,我们需要的是高质量实时数据。比如ChatGPT,你想去问它今天上午发生了什么事情?它不知道,它更新模型的频率最快也是半年更新一次,因为每一次训练成本是非常高的。
现在这些做大模型的公司才用了一种取巧的办法,他先问一遍搜索引擎,然后在搜索引擎给出的答案里取前10条或者前20条,缩减结果,然后再去对结果进行糅合,最终给出一个答案,看上去还不错的答案,但实际上从我们情报的角度来说,这个答案也不够。为什么呢?因为本身搜索引擎是上一个时代的产物,搜索引擎没法解决当下我们对于一些问题的打啊。我分析过这个背后的原因,因为全球的数据是指数级增长的,而数字引擎是线性增长的,它远远追不上指数增长级的速度。所以现在大家会感觉无论是百度还是谷歌,好像很多东西搜索不到。这个不是它们做得不好,而是说不够用了,因为数据量实在是太大了,所以说搜索引擎本身解决不了问题,那么大模型对搜索引擎的结果进行加工,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所以目前我所看到的大模型基础理论,除非它的底层逻辑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要不然它没法解决高质量实时数据的问题。我们用大模型怎么用呢?我是把它当做一个工具,我来获取高质量实施数据,它帮我把高质量实施数据进行加工。这是OK的。所以单纯的大模型没法替代我们。
崔葆华:那我特别想请教一下文总,咱们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下怎么做这块工作的?就是我怎么知道这本书是个好书?看封皮儿还是说看它的厚度,还是看它的作者还是怎么样?
文盖雄:实际上这个跟AlphaGo下围棋差不了太多,它会根据不同的对弈,计算每一步的胜率,然后选取最好的步骤。那么在我们选取这些信息的时候,背后也是一个概率的计算,我沿着哪一条路径能够最大概率的获取高质量的数据?它实际上背后有大量的计算和历史数据序列的过程。
崔葆华:明白,这个其实就是我们行业的knowhow。就是手感,就跟裁缝一样,他可能裁出来好看,比较贴身,他就手感。
文盖雄:也不全是,有一部分是,我还是举这个AlphaGo的例子。AlphaGo下围棋的思路和李世石下围棋的思路是有巨大区别的。一个围棋高手,有的时候会判断,我下在这个地方,因为这个味道比较好。但是你要让他讲为什么味道比较好?他是讲不出来原因的。可能哪一天他感冒了,就觉得这个味道就不好了,就变了。这是人的特点。它是一种直觉。但实际上人的直觉没法直接转换成计算机的模型,因为你说我觉得就应该这么干,计算机是模仿不了你的。当时这个事情困扰了我三年的时间,我一直在想怎么样将人的直觉变成计算机能够执行的程序,就像我看到这里有一条河,这条河其实只有两米宽,我冲一下就跳过去了,但是计算机它跳不过去,它需要绕很远路找到一个桥,然后再返回来,走到河对面。这个是我当时帮计算机干的事情,我没有让它跳,我让它走了很远的路,然后达到同样的效果,这个工作对我们来说是做起来是最困难的,也是最有价值的。
崔葆华:那接下来还要请教一下文老师,对于盘拓科技,我的理解是已经逐步找到了自己舒服的奔跑姿势。那针对当前的市场形势,咱们有哪些长期的增长战略?比如水木梧桐投了咱之后,追求的是一个长期的稳增长。另外呢,咱们怎么利用我们已经形成的核心竞争优势来维持或者扩大现有的市场份额,以抵御竞争对手。
文盖雄:首先,像这些大模型公司,我们跟他们实际上是合作伙伴,不是竞争对手。打个比喻,我们在开源情报这个领域,我们是造车的,他们是造轮胎的。我不担心他造轮胎的会来造车,差得太远了。比如现在百度、智谱都是我的合作伙伴,我们合作得很愉快,他们做他们擅长的事情,我们做我们擅长的事情。
第二,在当前情况下,怎么样让一个公司尽量减少风险,尽量减少不确定性。我举一个例子,非洲有一种鱼,能够在水塘干涸的时候跳起来寻找新的池塘,因为它能感受到水气的方向,于是就知道往哪个方向蹦,可以找到另外一个水池,然后活下去。我感觉我们当前这种形势,很多创业者会有这种感觉。我在这个地方好像已经没有业务了,那我该去哪里生存?这时候,你就需要判断分析哪个地方有水,也许对你来说蹦的机会只有一次,你蹦到那个地方得有水才行,你才能活下去。那么,这时候,我们的宏观判断能力还有信息的获取分析能力就非常关键,你要找到你的增长点在哪里,找到我们自己的定位。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做了什么。我选一个十字交叉点,第一个是因为这个行业有钱的客户足够多,第二个是这个行业需求旺盛,符合这两个特点的就是我的客户。当然每个行业不一样,你要找出一个能迅速定位你的客户的方法。
崔葆华:感谢田老师的补充,我特别想问田老师一下,去年咱们水木梧桐投盘拓科技的时候,是哪些地方把您给打动了?
田果:谢谢崔老师这个问题,我们也分享一下我们当时考虑盘拓、参与到盘拓的投资过程。首先,我们在研判一个投资项目时,我们会看一个细分的产业之中,或者是行业细分领域的天花板,我们希望选择一个天花板足够高的赛道。水木梧桐有个理念,就是发现伟大,陪伴孤独,我们也是希望在大水里发现一个大鱼。所谓的大水,就是指细分赛道的天花板高。另外聚焦到具体项目中,我们一方面主要看创业团队的产业经验、背景资源以及基因。我们投资的大部分项目,偏校友的企业会多一些,所以这个是团队层面的一些考虑。
文总不仅在实战经验、教育履历方面有优势,同时我们也看到人工智能结合到情报信息的优势。在下一个阶段我们就会考虑到企业的策略伙伴,以及我们效益方面。而且订单方面,其实文总之前就已经有了一些比较稳定的情报类客户了。

有关科技出海的几个关键问题

崔葆华:刚才文总也提到了出海的问题,为我们很多出海的企业提供情报信息。其实现在出海好像变成了国内公司破局的唯一方法。我们看到很多人都在提出海,因为国内卷不动了,要去国外卷,国内一直在卷价格,现在开始卷价值。那针对这样的一些情况,咱们盘拓在服务这些有出海意愿的企业过程中,国际化的战略是怎么样的?
第二个问题,不同国家的政策是不太一样的,包括咱们做的又是一个相对敏感的数据分析工作,即便是公开数据,他可能在产生产品,或者在给企业、给我们所服务的客户一些参考过程中,也可能会游离在某些国家政策的边缘地带,比如说欧盟也出了一些相关的法律,每个国家、每个区域的法律是不太一样的,那么咱们怎么去构建本土化的管理团队?包括业务本土化,因为出海就面临着不能用中国的这套东西去做外国的东西了。
第三个问题就是在咱们服务这些出海的企业过程当中遇到了哪些挑战?或者说这种问题又是怎么去解决的?
文盖雄:好的,咱们先说第一个事情,实际上对于很多要出海的企业来讲,它是一个过程。首先第一个是出海的战略制定问题,然后第二个是出海之后的战术打法问题。对于战略,就像刚才我说到的企业,首先它有没有真地下定决心出海;第二个是出海之后不能盲目,要决定去哪个地方最合适。这句话说得简单,但其实要了解的东西非常多。因为你要每个国家都跑一遍,这个成本很多企业就没法承受,而且客观来说,给你7天时间,你到法国跑一遍、到德国跑一遍,你能了解清楚吗?很难的。那么这种情况下,成本就难以估量。所以,我们能做到是什么呢?实际上,在当前的互联网情况下,全球就是一个村,我们可以让企业做到足不出户就能知道全球非常多的情况,相当于是在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这就是我们帮企业做的事情,因为现在网络可以触达到全球的每一个角落。这是第一个,先服务它的战略再服务它的战术,服务它的战术也就是它出去之后怎么打。怎么样去开拓市场?所以还是需要持续的信息服务,就属于战术服务了。
第二个问题,如果涉及到具体哪个国家,或者服务哪个国家的哪个企业,我们就得找专门的人进行缜密研究,我们也不擅长这个,我们有专门的律师团队,是哪个行业就找哪个行业的律师团队。创业之后,我才发现其实每个律师精通的东西都不一样,不是一个律师牛就行,你得找到专业对口的人,所以我们就会找一些数据安全、数据法规方面比较牛的律师,让他们帮我们做这个策略,你才能够确保你的数据合规和安全。
第三个问题,其实不光客户遇到的问题很多,我们遇到的问题也很多。当然,首先我要说的是开源情报不是万金油,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有些问题它就不是开源情报能够去解决的。打个比喻,有一个企业,去年找到我们,想拿到竞争对手的图纸,我直接告诉他我没有,也找不到,但可以从它的专利、从论文里分析出它的技术趋势,分析出它的特点。所以说开源情报是有一定边界的。有些客户开始对你不理解,觉得好像你什么都能干,其实不是的。
崔葆华:刚才这个网友,又问了第二个问题,在您出海过程当中是否涉及到交付服务的时候,会因为技术问题受到影响而做一些公司组织架构上的处理?我的理解可能是因为你在出海过程当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它可能是需要调整组织架构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田果:通常我们看到组织架构需要调整的话,可能会有当地员工比例的要求,大部分涉及的还是这种实体出海的企业会相对多一些。
文盖雄:是的,像这个问题,首先很抱歉我没法直接给出一个具体的答案,因为我也没有在国外经营过,缺乏这方面的经验。我们也是在服务中国的企业,虽然它们出海,但我是在国内给它们服务,所以盘拓的组织架构没有遇到这方面的挑战,但是我认为,你去那里做什么?你可以了解一下当地类似的企业,盘拓可以把这些企业的组织结构、运行方式帮你找出来,找一些比较好的案例,相当于你可以参考当地的企业怎么干的。这是我能够帮到你的地方。
崔葆华:好,感谢文总,那么田老师刚才也提到了,出海的过程中要符合当地的一些法律,比如我不能把中国的员工直接搬到异地办公,他可能需要当地员工的加入。那其实在您看来,出海现在成为中国企业当下实现破局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向之一。那针对我们这些想出海的企业来说,您有哪些提醒?
田果:好的,我分享一些近期的观察,最近我发现朋友圈很多去中东的,比如沙特利雅得、卡塔尔多哈、阿布扎比、迪拜,另外去南美洲的企业也相对比较多一些。我观察到去中东的企业大部分在适应当地财税法律,比如迪拜,相对来讲还是比较成熟的欧美体系化的制度,所以在适应的过程中是相对比较便利的。但是比如去沙特利雅得的企业,需要去联系当地的律所,然后组建符合利雅得当地税收比例和本土化要求的团队。
根据我观察到的企业出海迪拜、阿布扎比包括利雅得的一些信息来看,不同的行业对于本土化的要求比例也是不一样的。所以一方面可以咨询当地政府的官方文件和要求,对接一些当地政府的招商信息。另一方面很多的的央企,包括一些小企业的客户,很多都是大型的央企、国企,他们已经在海外走出了很多成熟的路径了,所以我们从供应链上下游的企业和友商之中可以了解到很多的信息,可以避开很多坑。

否极泰来 坚持为王

崔葆华:恰好刚才田老师也提到了,就整个今年,从募资到投资,无论是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其实大家都面临着一个很焦虑,对于未来的这种不确定性,我特别想问一下,在这种形势下创业者应该如何做。
田果:当前的创业环境和创投市场表现出一些特定的趋势。我们已经观察到,包括A股二级市场在内的多个方面的变化,涉及估值、一级市场的关联表现以及IPO通道的状况。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们部门作为投资机构,必须保持定力,挺过这一阶段。我们一直在积极推进投资项目,并为已投资的企业提供持续支持。因此,我认为,尽管市场环境并不理想,但坚持实施稳健的策略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当前我们努力的方向。
另外,想与大家分享一些我们观察到的市场数据。我们统计了美国道琼斯工业指数的涨跌幅情况,特别是在美国资本市场处于下行阶段时的表现。比如1987年的股灾,以及其他类似的市场动荡时期,我们发现这些阶段恰恰是很多优秀科技企业诞生的时机。像台积电成立于1987年,英伟达在1993年成立,都是在经济环境不佳的情况下由高科技领域的高管创立的。因此,当前市场中潜在的优质投资项目其实在增加。无论是投资者还是创业者,只要坚持走过这段周期,企业将会变得更加坚韧。
我想问一下文总对于现在的情况,能不能跟我们的投资机构或者是创业的朋友们一起分享一些真知灼见,还有一些建议呗。
文盖雄:从咱们国家的历史来看,还有从咱们古代的哲学来看,叫否极泰来、物极必反。当一个钟摆它摇到了最左边的时候,那紧接着它就会往右边走。这是一个物理规律,也是一个历史规律。从这个角度来看,我认为现在基本上钟摆已经到了最左边,所以紧着就会往右边摆。刚才田老师讲得非常好,咱们要坚持住,因为钟摆已经到了最左边,他马上就要往右边了。这是我对整个形势的一个宏观看法。
田果:那还想请您分享一下,比如说现在人工智能,包括我们的大模型,包括这些AIGC都很火爆的状态下。那您觉得当下创业者想找一个细分的赛道做创业,您觉得怎样实践会比较好?您可能是从产业加上人工智能作为出发点为主。看看怎么选择一个细分的领域会更好。
文盖雄:首先我个人的建议,你要看到一个不用人工智能也能赚钱的地方,然后你再把人工智能加进去。
崔葆华:接下来,对于AI的创业者来讲,特别想问一下田老师,您这边小公司怎么找到属于自己的蓝海市场呢?因为AI行业出来之后,我们能看到很多人想做大模型,想做训练。突然间发现自己没有这个能力,让很多人就开始想转变一种创业的方向,在细分行业里去做垂直的小模型的训练。
田果:刚刚我与文总进行了初步的讨论。我们分享了一个观点,即使没有人工智能的加持,我们在这个行业中也有能力生存下去,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优势。换句话说,我们已经在部分产业应用中取得了进展,并且拥有了产业客户。举例来说,一些集成电路或半导体领域的初创公司,往往是在拿到订单后才开始组建团队,完成交付。对此,我们有一个专业术语叫“bill to alter”,指的是帮助小型企业找到策略伙伴和大客户,逐步壮大。
另外,作为创业者,我们必须对产业或自身的应用场景有深入的认知和理解。例如,在AI芯片、人工智能及硬件领域,我们专注于GPU、算力等高投入、高技术壁垒、高团队要求的领域,这些赛道对资金的需求也非常大。围绕人工智能、硬件系统及软硬件一体的云边端等细分领域,其实存在不少创业机会,比如在能量管理和热管理等方面。
结合人工智能的视角,我们希望在产业应用逐渐成熟的基础上,再加上人工智能技术的赋能,不仅能够保持生存,还能发展得越来越好。
*本号系数智云科旗下人工智能领域垂直号。黑智,人工智能领域产业服务平台,专注AI行业报道,探讨AI商业价值。

点击关注人工智能领域垂直号黑智
了解更多AI产业资讯
👇👇👇

黑智
人工智能领域产业服务平台,专注AI行业报道,探讨AI商业价值。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