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发布!一文读懂北京市AI 电商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文摘   2024-07-12 18:01   北京  

编写|北京市互联网3.0应用场景研究院
编辑|杨雪涵
7月4日,2024北京直播电商购物节北京市特色直播基地共创沙龙在京举行。会上,互联网3.0应用场景研究院发布了《北京市AI电商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该报告梳理针对北京市的AI电商产业的发展现状、发展优势及面临的五大挑战,并给出了北京市AI电商产业升级路径探索与策略建议。
政策技术双轮驱动 AI电商产业快速发展
AI电商不仅是一种技术应用,更是一种以用户为中心,以数据为驱动的全新商业模式。本质上,AI电商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深度整合电商各环节,形成一个智能、高效、个性化的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它基于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和机器学习算法,通过分析用户行为、偏好、交易记录等多维度数据,实现商品推荐的个性化、内容生成的自动化、客户服务的智能化、供应链管理的最优化等。
(一)我国AI电商行业方兴未艾呈快速发展态势
从市场规模来看,AI电商市场体量大且呈快速增长态势。据此前麦肯锡发布的报告称,未来几年,AI将为电商行业带来额外20%的收入。Gartner的数据显示,到2023年,使用AI进行数字商务的大多数企业将在客户满意度、总体收入和成本效益等方面得到至少25%的提升。与此同时,2023年直播电商市场规模达到4.9万亿,用户规模高达5.3亿人,年增长率保持50%的强劲势头。
从企业数量来看,AI电商企业呈现规模效应,且在质量上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和创新活力。在AI电商领域,我国拥有643家优质企业,其中包括30家上市企业、2家挂牌企业及6家IPO排队企业。从地域分布来看,这些企业主要聚焦在国内经济较发达的区域,其中广东省所占比例最高达24.73%,其次是北京市,占比20.68%,上海市则占比13.53%。其中,北京市在AI电商产业的发展中具备显著优势,这主要归功于其雄厚的经济实力、成熟的市场环境及政府对高科技产业的大力扶持。
从产业链上来看,AI技术的全面应用正逐步深化。AI技术在产品设计、选品和预测过程中显著提升了操作的效率与精确度。在产品设计阶段,设计师利用AI的搜索工具、生成式设计及大语言模型的辅助,能够迅速激发创意并加速从概念到实物的转化。通过AI建模与渲染技术,设计阶段被大幅缩短,而在实验阶段,AI的检测与分析工具则确保产品参数的精确调优。展示阶段,利用3D扫描、打印以及AR/VR技术,使得产品展示更加生动、逼真。
(二)系列政策、AI技术的双轮驱动AI电商行业快速发展
系列政策为AI电商行业的发展保驾护航。近些年来,为了紧抓AI电商机遇、促进其健康发展,有关部门及各地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比如北京市商务局于2024年3月22日发布了《关于促进北京市直播电商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2024—2025)》,旨在充分利用直播电商的能量,加速实体经济的数字化转型,推动新型消费模式的升级与扩展,为构建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和国际消费中心提供强大动力。该政策文件围绕“培育人、整合货、链接场”的核心策略,制定了到2025年的发展蓝图,并从四大维度提出了13项具体举措。
大模型为电商行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增长极,推动AI电商行业的快速发展。2023年中国AIGC行业核心市场规模为79.3亿元,2028年有望达2767.4亿元。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AIGC技术也将日益成熟,未来将在更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电商成为其应用的关键领域。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伴随AIGC技术的不断创新,推动直播电商行业快速扩展边界,获得诸多发展动能。
北京发展AI电商的五大优势
(一)人才供给为AI电商发展注入新血液
北京市以其深厚的教育资源和科研实力,正成为中国人工智能(AI)电商发展的前沿阵地。统计数据显示,北京在AI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分布上占据全国领先地位,AI大学占比6.62%,科研机构占比更是高达25.73%。2024年ABC中国大学排名中,北京市的“双一流”大学数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其中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在全国排名中分别位列第一和第二。
(数据来源:世界智能大会《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发展报告2023》统计时间截至2022年12月)
(二)专项政策支持为AI电商发展提供后盾
北京市在AI电商领域的发展得益于其明确的政策支持和前瞻性规划。《北京市数字消费能级提升工作方案》提出了到2025年实现信息内容消费收入超5000亿元和直播电商成交额超2万亿元的目标,并计划打造2至3个高质量直播电商基地,通过支持首店首发经济、鼓励构建音视频处理和智能审核平台,以及对MCN机构的政策扶持,直接推动AI技术在电商领域的应用。此外,政策还鼓励品牌自播、工厂直播等多样化直播活动,并支持设立首店首发直播专区,以提升消费者体验和品牌影响力。
(三)企业集聚为AI电商发展创建环境
作为中国AI电商发展的重镇,北京市在企业集聚方面展现出显著的优势。截至2022年10月,北京已拥有1048家人工智能核心企业,占全国总量的29%,确立了其在AI领域的领先地位。这些企业构成了从基础算力到解决方案提供商的完整产业链,为AI电商的技术创新和应用实施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北京还集聚了全国众多头部直播带货平台和MCN机构,凭借其丰富的直播电商人才资源,推动了文化内容电商和品牌直播的蓬勃发展。2022年,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头部直播平台在全国直播带货交易额中占比约七成,凸显了北京在直播电商领域的强劲动力。此外,北京的网络零售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以龙头电商为引领,骨干和中小电商为支撑的多元化发展格局,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活力和增长潜力。
(四)资本优势为AI电商发展拉动引擎
北京资本市场的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吸引了众多国际投行的积极参与,为AI电商企业引入外资和国际合作创造了有利条件。此外,北京证券交易所的成立,为AI电商企业提供了更加包容和多元的上市标准,拓宽了企业的成长路径和资本市场服务。北京市还积极推动企业上市培育工作,通过全链条服务支持企业上市,打造具有首都科技创新特色的标杆上市公司,进一步促进了AI电商产业的资本化和市场化进程。
(五)算力支撑加速AI电商发展
北京市凭借其在算力规模、算力产业、技术和环境等方面的全国领先优势,为AI电商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据《中国算力发展指数白皮书(2023)》显示,北京的算力发展指数全国排名第二,尤其在算力规模上以超过120的指数值位居第一,凸显了其在算力资源方面的雄厚实力。北京市还积极推进算力基础设施的建设,根据《北京市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2024—2027年)》,北京计划到2025年形成集群化的智算资源供给、自主化的智算设施建设、精准化的智算能力赋能、绿色化的智算中心运营和体系化的智算生态发展格局。
北京AI电商业面临五大方面挑战待破局
挑战一:人才结构单一化
北京市在AI技术领域聚集了大量的人才,但AI与电商结合的跨学科人才时,却面临着一定的缺口。根据《产业数字人才研究与发展报告(2023)》显示,我国数字人才缺口约在2500万至3000万左右。赛迪智库的报告预测,到2025年,中国大数据核心人才缺口将达230万人。且电商领域的专业人才是能够将AI技术与电商业务有效结合的跨学科人才,在整体人才供不应求的背景下,进一步加剧了AI电商人才短缺的现状,限制了AI电商产业的创新潜力和多元化发展。
挑战二:技术研发与应用脱节
技术研发与市场应用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许多前沿技术无法快速转化为实际的商业价值。例如,尽管北京市拥有大量的人工智能高层次学者和AI企业,但AI电商方向上的应用和探索还在初期阶段。AI技术在电商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智能选品、AI导购、智能营销、智能客服和AI数字人等,但实际的商业化应用案例相对较少。此外,AI电商工具在个性化推荐和沟通上的准确性和智能性仍需提升,这表明技术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差距。
挑战三:政策支持与市场监管不同步
北京市在推动AI电商产业发展方面,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旨在通过政策支持促进产业的快速成长。然而,市场监管和政策落实方面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例如,国家网信办等7部委联合公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旨在鼓励和规范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创新发展。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北京市人工智能行业大模型创新应用白皮书(2023年)》也展示了北京市在大模型应用成果和推动大模型应用落地方面的努力。但是,从市场反馈来看,AI电商工具在个性化推荐和沟通上的准确性和智能性仍需提升。此外,AI电商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监管挑战,如数据安全、算法透明度和公平性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政策制定者、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努力。
挑战四:数据共享机制不健全
尽管北京市公共数据开放平台已有一定成效,开放数据集达18573个,数据接口14799个,数据量71.86亿条,但与AI电商所需的高质量、大规模数据资源相比,可能仍有差距。根据清华大学数据生态治理的研究报告,数据权属不够清晰,导致部分互联网平台存在滥采个人数据、设置数据流通壁垒、实施数据垄断等行为,这些行为不仅侵害消费者权益,还阻碍了数据市场和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
挑战五:消费者认知与接受度有待提升
根据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中青年消费者作为AI电商的主要消费人群,25-44岁的消费者占比达83.1%。尽管有一定比例的消费者已经开始接触和使用AI电商,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据本报告数据显示消费者对于人工干预功能有较大需求,45.5%的消费者偶尔使用,33.7%的消费者在需要时使用,这反映出消费者对AI电商的完全接受和信任尚未形成。
关于北京进一步促进AI电商产业发展的建议
北京市AI电商的发展蓝图已然清晰可见,其在科技浪潮推动下展现出的巨大潜力不容小觑。为了充分挖掘并发挥北京市的独特优势,推动AI电商迈向更高层次的发展阶段,该报告总结并强调以下五个方面的建议。
一是统筹政策支持及服务,培育AI电商产业生态。
北京市应当继续深化AI电商产业的政策扶持体系,比如通过提供税收减免、资金补助、创新奖励等多元化激励措施。借鉴《“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的前瞻布局,北京市已着手设立AI电商产业发展基金,据初步统计,该基金预计吸引超10亿元人民币的风险投资与创业投资,显著增强了初创企业的融资渠道。此外,整合政府、企业、学术机构等多方资源,构建协同创新平台,已促成超过50项AI技术成果转化,有力推动了AI电商产业生态的集群化发展。
二是强化市场主体,打造多层次企业发展梯队。
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数据,北京市电商企业总数中,小微企业占比达到60%,但普遍面临创新能力不足、市场竞争力弱的挑战。为应对这一现状,北京市已加大力度建设了20余家专业孵化器和加速器,不仅成功孵化了120多个电商创新项目,其中涉及到AI技术应用的项目比例更是达到了60%,同比增长了30%。与此同时,政府鼓励行业领军企业,如京东、阿里巴巴等,加大在AI研发上的投入,仅2022年,这些企业的AI研发投入总额即突破了50亿元人民币,不仅引领了技术与模式的双重创新,而且助力形成了从行业领头羊到初创企业的多层次、协同发展梯队。
三是加强创新要素供给,提升AI电商研发支撑能力。
北京市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知名学府以及多个国家级科研机构密切合作,共建了15个以上的AI电商产学研用联盟,这些联盟已成功转化了近30项科研成果,其中多项技术被应用于AI电商的智能推荐、客户交互等关键环节,直接提升了用户体验。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数据,2022年,北京市在AI领域的专利申请量占到了全国的28%,这些丰富的创新成果为AI电商的发展提供了厚实的技术储备。此外,通过搭建开放创新平台,促进了超过600家企业间的知识和技术共享,平均降低了研发成本约20%,并提高了研发效率约30%,显著增强了AI电商的技术研发支撑能力。
四是加快创新应用场景建设,牵引成果落地应用。
根据《2022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报告》,北京市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效,为AI电商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设施和环境。根据北京市商务局的数据,目前,全市已部署了超过150个AI电商应用场景试点,包括无人零售店、智能客服系统、定制化推荐平台等,直接带动了试点区域消费增长约18%。在人流密集的商圈和产业园区设立的AI电商体验中心,吸引了逾百万名消费者体验,极大地提高了社会公众对AI电商的接受度和期待值。政府引导下,已有近40家传统零售企业与AI技术企业达成合作,实现了线上线下的深度融合,探索出了新零售的创新模式,为产业转型升级树立了典范。
五是做好行业应用监管,推动产业健康安全发展。
北京市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的法律法规,制定了详尽的AI电商行业标准与操作规范,覆盖数据使用、隐私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等多个层面。通过引入区块链技术,构建了数据可追溯系统,有效提升了监管的透明度和响应速度。据北京市市场监管局统计,自新监管措施实施以来,相关消费者投诉减少了近35%,有力保障了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安全和交易公平性。

本文整合自《北京市 AI 电商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2024 年)》。该报告是在北京市商务局电子商务处及北京电子商务协会指导下,由北京数智云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及北京市数字人基地承办,北京市互联网3.0应用场景研究院编写。


欢迎积极留言,获得报告全文

黑智
人工智能领域产业服务平台,专注AI行业报道,探讨AI商业价值。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