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奖是怎样炼成的?| 团队意识和责任心是制胜的关键

教育   2024-11-19 19:14   广东  

金奖是怎样炼成的:

团队意识和责任心

是制胜的关键



在不久前举行的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争夺赛中,我校机电工程学院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技术能手刘小娟和全国技术能手魏加争两位老师指导的“AI赋能智慧切削——智能化切削加工单元的技术革新与应用”项目,凭借其创新的技术方案和应用效果,荣获大赛“数控机床装调与技术改造”赛项金奖。参赛团队学生张奇强、陈金海、杨帆、彭紫萍,在比赛中展现出了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精湛的操作技能以及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目前,这四位同学已经收到了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三所的面试通知,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开启了新的篇章。



两位全国技术能手带领4名优秀学生

究竟付出了怎样的努力

运用了什么样的战略战术

让他们一路过关斩将

最终赢得比赛,拿下金奖?

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支优秀的团队

一探究竟!



  深入企业调研  

  实现技术创新

自9月30日接到参赛通知之日起,刘小娟、魏加争团队迅速行动,逐字逐句分析项目的参赛要求、评分标准和呈现方式,明确项目方案制定的方法及总体指导准则。刘小娟表示,参赛项目不仅要符合比赛要求,更要具备实际应用价值,能够切实帮助企业提升生产效率


明确参赛主题,对项目精雕细琢


深入企业开展调研

为确保项目贴近企业实际需求,团队积极开展了深入的调研工作。他们不仅实地走访了中山长准机电有限公司等多家装备制造类企业,还通过电话访谈等方式,广泛收集企业当前的发展状况和面临的困境。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团队结合制造业数智化发展的政策导向,深入剖析了装备制造类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方案,确定项目需重点攻克的技术难点。

此外,团队还参观了多家优秀企业,从中汲取灵感,初步构思出参赛项目的整体框架。为确保项目方案的可行性和实用性,团队与企业代表、行业专家和院校学者进行深入沟通,从知识、技术技能、成果展示、操作流程等多个维度对项目方案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设计和优化。旨在通过这一项目,帮助企业突破发展瓶颈,打造新质生产力。

项目实现技术突破与创新

“我们的参赛项目实现了多项技术突破与创新融合。”魏加争介绍道。团队巧妙地利用AI技术,开发出具备高度灵活性和可视性的智能产线在线检测系统,实现了精准的智能检测与补偿。同时,通过互联互通技术和PLC控制,创新构建了智能调试及生产系统,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与灵活性。此外,团队还聚焦功能需求进行二次开发,打造了一个智能操作及运维平台,为用户提供便捷高效的运维服务。在数据交互方面,利用数据交互技术和数理同步机制,构建了智能测试及监控系统,实现生产数据的实时采集与精确监控。

团队还创新开发了高性能的人机调试系统,以及一系列便捷化、高效化的功能界面,如自动分中、开关集成、圆盘刀库调试等,极大地提升了系统的易用性。最后,通过应用高效能、高灵活度的数字孪生系统,为企业的生产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全面推动了智能切削加工单元的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




  团队成员选拔  

  注重各展所长  

除了对参赛项目的精雕细琢外,学生团队的选拔也至关重要。在谈及参赛学生的选拔标准时,刘小娟和魏加争两位指导老师强调了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的重要性。他们深信,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亮点和特长,关键在于如何发掘并充分利用这些潜能,真正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我们选中的这四名学生,都有一个显著的共同点,那就是对专业的深厚热爱以及积极端正的学习态度。”刘小娟介绍道。不仅如此,团队还根据每位学生的特长进行分工。张奇强以其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出色的综合素质,被安排负责机器人操作编程的任务;陈金海则凭借其强大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高度的领悟力,承担起了PLC控制编程的重任;杨帆因具备创新思维活跃的特点,被分配到了数控系统二次开发的工作上;而彭紫萍则以其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主要负责项目汇报及数据交互系统的设计工作。

学生团队分工解析

通过这样的分工,不仅充分发挥了每位学生的优势,也确保了整个团队能够高效协作,共同朝着目标迈进。




  全心投入备赛  

  全员努力拼搏  

“在这支团队中,张奇强和陈金海两位同学的牺牲是最大的。”刘小娟说,这两位同学是学校2024届毕业生,今年一月,两人在省赛中表现出色,赢得晋级资格。面对这来之不易的机会,他们毅然决定暂时放下找工作的计划,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即将到来的大赛备战中。


张奇强和陈金海回忆道,从大一下学期开始,他们就紧跟师兄师姐的步伐,投身于紧张的训练中。那时的他们,虽然还是初出茅庐的新手,但已经对未来的比赛充满了期待和憧憬。每一次的训练,每一次的尝试,都为他们日后的比赛奠定了坚实的专业和实践基础。


杨帆回顾自己在数控系统二次开发中的经历,感觉这个过程就像DIY一样,需要将项目的所有核心功能整合到一个界面上,不仅要创新和美观,让人一目了然,更要切实地满足企业的实际运营需求,确保其实用性和高效性。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结合老师给的资料和企业反馈,不断进行设计和优化,经过无数次的修改和测试,才设计出理想的界面。


“在仅有20几天的备赛期里,训练就是我们的‘一日三餐’。”作为项目的“解说员”,彭紫萍不仅要熟悉自己负责的部分,还要对其他三位成员的工作了如指掌,确保在比赛时能够准确无误地解说整个项目。两位指导老师倾注了大量心血,帮助团队反复打磨讲解稿,力求让解说既专业又通俗易懂。


同学们备赛训练


指导老师现场指导学生

学院领导、专家为团队项目把关



“参赛时间只有短短一小时,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任务,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同学们坦言,团队中的每个人都需要紧密配合,任何一个人的速度过快或过慢都可能影响整个团队的进度。因此,他们在平时的训练中格外注重团队协作,力求每个环节都能紧密配合,齐头并进,精益求精,力求达到完美的状态。




  比赛直面困难  

  团队同心作战

然而,当天在正式比赛现场却出现了许多突发情况。张奇强回忆当时比赛时的情景,比赛使用的系统在赛前并没有调试到合适的状态。但他沉着冷静地应对,迅速调整机器人编程,努力让机器人程序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佳状态。陈金海也讲述了赛中”惊险“时刻。在临近展示环节的关键时刻,团队突然发现所有人的IP都连不上,这给展示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面对这一突发状况,陈金海并没有慌乱,而是迅速与团队成员商量,决定对切削加工过程的展示环节进行简化处理,以确保整体展示的顺利进行。最终,团队在激烈的大赛中脱颖而出,荣获金奖。

对于获得金奖,作为指导老师的刘小娟深有感触。她说,能够有资格参加本次大赛的团队,在技术层面上其实都相差无几。而团队之所以能够取胜,除了前期大量的重复训练之外,关键在于同学们之间的团结协作和积极配合。“他们的团队意识特别强,无论在训练还是比赛中,都能够相互尊重、相互支持。成员之间彼此包容理解,在遇到问题时从不茫然失措,而是展现出高度的责任心,共同克服困难和挑战。”刘小娟表示,正是这种极强的团队精神,让他们在大赛中大放异彩,赢得了宝贵的金奖。




获得金奖的背后,是团队师生日复一日的不懈努力与刻苦训练。这份荣誉不仅是对他们个人能力的肯定,更是对我校长期以来坚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强化实践教学、注重创新能力培养的最好证明。学校将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输送更多具备工匠精神、技术创新能力和良好职业素养的“大国工匠”。

  往 期 回 顾  



擦亮“ 省优”品牌  锻造大国工匠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欢迎您!


采编:王木子

审核:王   媛

签发:耿海鹰

来源:宣传统战部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
发布校园新闻动态、校园生活资讯、科教资讯等实用Tips,提供自助咨询服务(如学院概况、招生、就业、继续教育等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