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动态丨《外文研究》2024年第3期目录及摘要

学术   2024-09-15 00:02   江西  

歇后语新论——歇后语的建构与运用

河南大学   徐盛桓
  摘要:语言研究是一个过程的集合体。“歇后”而成“语”也表现为一个过程的集合体,这个过程可以形式化地刻画为(a+b)、(a+b)→ d和\[(a+b)→ d\] → D。歇后语的建构就是这些过程的集合体,可以运用相干性理论和同位素理论进行研究。歇后语的表达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歇后语的运用是一个情境关联的过程,可以用情境关联论来研究。
关键词:歇后语;过程集合体;相干性;同位素;否定之否定;情境关联论

多模态视域下儿童英语叙事绘本的人际意义建构

  西北师范大学 梁海英 夏彩虹
   摘要:本文以新视觉语法分析框架为基础,结合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人际功能,以《牛津阅读树》绘本为语料,探究儿童英语叙事绘本中图像和文本两种模态建构人际意义的方式,及二者的协同建构方式。研究结果表明:1)文本模态主要通过陈述语气,多以第三人称视角叙事,旨在向读者“给予信息”,保持读者客观地位;情态词多以低量值为主,体现对读者的尊重和礼貌。2)图像模态主要通过保持读者旁观者身份的方式,启发读者自我思考;颜色情态主要以鲜丽、多色差和暖色调为主,利于人际和谐。3)图像和文本模态均以“给予信息”、相互补充和扩展的方式向读者介绍故事情节,既不过多地介入读者,也不会完全使读者置身事外。研究发现对我国儿童英语教学及儿童英语绘本的图文创作具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多模态话语;新视觉语法;叙事绘本;人际意义

中动构式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发展趋势

  河南理工大学 徐峰
   摘要:中动构式具有明显的句法语义错配性和不可推导性,是学界的研究热点。从结构主义语言学、生成语言学、认知语言学和对比语言学等理论视角出发,本文首先分析中动构式的研究现状,涉及中动构式的句法、语义和语用特征及其认知机制阐释,然后概述各理论视角下中动构式的研究不足。最后,本文指出中动构式研究的发展趋势,即研究对象需要扩展、分析理论需要综合、定量分析需要强化和构式联接需要重视。
关键词:中动构式;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发展趋势

认知语法框架下汉英动作动词的名物化对比研究

  上海极睿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高嘉诚
   摘要:现代汉语的单音节动词是动词范畴的典型成员。语法学界关于汉语词类研究中一个共识是,单音节动词无法发生名物化。在认知语法框架内基于真实语料的考察表明,作为单音节动词典型成员的动作动词可以发生名物化。其名物化的形符频次和类符频次均低于英语中的动作动词,固化程度上也低于英语,因此受到学界忽视。但是,两者之间的差别是程度性的,而非本质差别。汉语动作动词的名物化频次较低的原因在于动量词被广泛作为一种指称事件的策略。英语缺乏动量词,因此依赖名物化作为指称事件的策略。
关键词:名物化;事件名词;动作名词;认知语法;固化

基于维特根斯坦“意义即使用”的现象解释模型

  北京外国语大学/吉林师范大学 张彧
   摘要:“意义即使用”是维特根斯坦后期语言哲学的核心,其中“语言游戏”“生活形式”和“家族相似性”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前两者表示语言是一般性活动,而后者则代表人与世界的关系。这一哲学思想不仅开辟了日常语言的哲学路径,同时也为一些新的社会现象提供了新的剖析视角。本文在以上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梳理解释维特根斯坦意义思想的嬗变和内涵以及这三个概念的核心,构建一个能够用于解释现实不断涌现新的社会现象的解释模型。这个解释模型的价值在于它为“意义即使用”思想和现实新现象的解读搭建了一个理解桥梁。
关键词:维特根斯坦;“意义即使用”;“语言游戏”;“家族相似性”;“生活形式”

中英企业官网语言景观对比研究——基于语言经济学视角

   北京语言大学 李长红
   摘要:企业官网是品牌推介的重要媒介之一,其语言景观呈现受诸多因素影响。本文以Reh的多语写作文本模型及语言经济学相关理论为基础,对比分析中英企业官网虚拟语言景观的多语现象,考察该异同背后的经济因素。研究发现:中国企业使用汉英双语标牌居多,采用重复式、片段式和交叠式信息排列,汉语信息量最大;英国企业以英语为中心,欧盟成员国及中日韩等其他主要市场国官方语言为辅,采用交叠式为主,片段式为辅的信息安排,信息量按市场需求递减。分析指出,虚拟语言景观差异的成因为成本与收益、供给与需求及语言的经济价值等经济因素的多重作用。
关键词:企业官网;虚拟语言景观;语码选择;信息安排;经济因素

《语料库辅助生态语言学》评介

    北京师范大学  代菲 
   摘要:生态语言学是生态学与语言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目前在国内外学界受到了广泛关注。由Robert Poole所著的《语料库辅助生态语言学》是该领域又一项最新研究成果。该书将语料库技术和方法应用于生态语言学研究中,以探究语言在环境问题中的作用。本文拟对该书的主要内容进行介绍,并做出简要评价,以期为国内学界开展生态语言学研究提供启示。
关键词:生态语言学;语料库;生态话语分析

戴维·洛奇的小说人物群像艺术探析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王叶娜
   摘要:戴维·洛奇的小说作品涉及知识和宗教领域的两大人物群体:学院人物与宗教人物,深刻展现了现代知识分子和天主教徒面临的生存困境与精神危机。洛奇巧妙地将人物群像的整体描绘与个体人物的深入刻画相结合,同时融合了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元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现实主义人物群像艺术。在战后人们信仰与价值衰微的社会语境中,洛奇以机智的隐喻和辛辣的讽刺揭示了战后西方知识界所面临的精神危机。他独特的创作手法成功地将人物群像的复杂性和丰富性融入其小说世界,为读者呈现一个深刻、引人深思的文学景观,展现了作家对西方知识界价值体系困境的深切关切与关注,同时也对我们自身的生活和价值观提出了有益的警示。
关键词:戴维·洛奇;学院人物;宗教人物;人物群像艺术

《李尔王》的双线结构艺术

   延安大学 王普明
    摘要:通过对历史剧《李亚王》单线情节“折头”并续接锡德尼小说《阿卡狄亚》中的一段类似情节,莎士比亚创作出《李尔王》的双线结构。在改编过程中,莎士比亚对素材实施了去冗纳新、虚实结合、改头换面、延宕高潮等技法,以使双线结构充分实现其艺术功效,表现为莎剧《李尔王》的情节设置能够兼顾陌生度与熟悉度、紧张性与丰满性,并产生“双重反光”效果,从普通历史剧转变为经典悲剧。
关键词:李尔王;莎士比亚;双线结构;双重反光;分身

资本、殖民、父权制——《仲夏夜之梦》中的印度男孩之谜

   北京科技大学 刘鑫
    摘要:《仲夏夜之梦》中的印度男孩在全剧中仅仅被直接提及了6次,是一个无台词、无动作、容易被忽视的对象。相比于喜剧元素、梦境、叙事结构及语言、狂欢化等主流研究,印度男孩在早期《仲夏夜之梦》剧作研究中并未受到足够重视。然而,莎士比亚设定这样一个印度男孩的角色绝非偶然。在16世纪末17世纪初的社会转折时期,印度男孩是英国迈向资本主义、殖民主义以及现代父权家庭结构的重要见证者。
关键词:仲夏夜之梦;莎士比亚;印度男孩;资本;殖民;父权制

扎米亚京《我们》中的权力空间

  复旦大学  张凌闻
   摘要:运用列斐伏尔与福柯的空间理论解读扎米亚京的小说《我们》,能够厘清其中权力政治与空间表征的相互作用机理。小说世界中异时空间共时化的宏观时空架构“大一统国”“墙外世界”和“古屋”助推了文本意义的生成。其中的权力空间叙事通过“规训与反抗”一组相对立的权力维度得以展开:大一统国依托禁闭性物理空间设计与单向性精神空间干预对国民实现了深入而有效的理性规训,而小说人物则利用脱离权力作用的多元异质空间采取了积极多样的反抗尝试。
关键词:我们;空间理论;权力政治;规训与反抗

ChatGPT时代翻译实践的未来图景及对策研究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朱玉
    摘要:大语言模型ChatGPT系统的出现标志着人工智能从弱人工智能向强人工智能迈进,其卓越的自然语言处理、对话情景理解和序列任务执行等能力将革新翻译实践模式。在ChatGPT的辅助下,翻译效率得以提高,人机交互体验增强,翻译实践范围进一步拓展。与此同时,将ChatGPT用于翻译实践存在使用成本较高、垂直领域翻译精度欠佳、数据安全性不明等挑战。面对这些机遇与挑战,翻译服务产业链相关方需采取措施,如加强成本控制与风险管理、调整翻译技术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深化ChatGPT工具的改进与集成、提高使用技巧与风险防范意识,充分发挥ChatGPT在翻译中的应用潜力。
关键词:ChatGPT;大语言模型;机器翻译;翻译实践模式

女性主义作品译本副文本中的性别身份建构研究

  上海外国语大学  邱思怡 耿强
   摘要:从社会建构主义视角,通过译本副文本考察性别身份建构的研究尚不多见。本文以美国女性主义代表作《女性的奥秘》4个版本的中译本为例,结合社会建构主义的身份观,运用话语分析的方法,从话语内容、话语意义、话语关系3个维度切入,研究了译本副文本对女性的性别身份建构。本文历时考察了译本图像和文字副文本相互作用下建构的性别身份,分析了具体时期的社会文化结构,揭示了副文本中图像和文字资源建构性别身份的机制。
关键词:副文本;性别身份;话语分析;《女性的奥秘》中译本;社会建构主义

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编译委员会对民国翻译事业的赞助与贡献

  浙江大学 朱含汐 冯全功
   摘要: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作为美国庚子退款的产物,对民国的文化教育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研究发现,中基会的下设机构编译委员会在胡适的主持下,翻译成果丰硕,翻译理念前沿、管理模式成熟,具体表现在:1)翻译选材由自然科学转向人文科学,大量翻译出版文史哲方面的名著;2)统一翻译标准,主张白话译文,译文力求自然;3)独立翻译与合作翻译相结合,通过翻译审校把控翻译质量;4)注重译者培养,通过增加译酬提高译者地位。虽然中基会编译委员会只存在了13年,但赞助了大批的翻译项目,推动了民国翻译活动的转型,促进了新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发展。
关键词: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胡适;编译委员会;翻译史;民国

区域国别研究的文化视角——以语言文学中的“神话研究”为例

  东北师范大学  陈彦旭 张馨心
摘要:从区域国别研究中的文化视角出发,语言文学研究在区域国别研究中有独特的价值和贡献。论文以语言和文学中的神话因子为例,阐释如何通过神话来研究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发展轨迹、社会结构和精神面貌等与“国民性”息息相关的要素。且在此基础上提出:需高度重视中国多模态神话在海外传播中输出的叙事理念、结构模式和文化原型。论文通过使用包括分析人类学、心理学和结构主义在内的多维方法,指出语言文学研究者开展区域国别研究中具有文本细读能力、跨文化比较视角等独特优势,因此应当对自身的学科方法论怀有充分的学术自信。通过持续提升自身的研究视野,高度重视国家的全球利益诉求,以此为出发点所开展的语言、文学、翻译以及文化研究,或应直接被纳入“区域国别研究”的范畴之内,或成为广义上的国际问题的研究基础。
关键词:区域国别研究;语言文学研究;多模态神话;叙事;全球利

  《外文研究》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河南大学主管和主办、河南大学外语学院《外文研究》编辑部编辑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季刊)。本刊设有语言学研究、文学研究、翻译研究、外语教育教学研究、跨学科研究以及书刊评述等栏目。热诚欢迎海内外专家学者不吝赐稿!

   本刊按照国际学术通行做法,实行同行专家匿名审稿,故作者姓名、单位、学历、职称、职务和通信地址等请另页写明。投稿3个月后若无答复,表示本刊不拟采用。
   除实证性研究(如稿件内含大量文献收集、数据分析和实地研究等),我刊原则上不再接受两名及两名以上作者合著署名稿件的投稿。来稿请发送电子版至编辑部信箱,切勿投寄给个人。

地址:河南省开封市明伦街85号河南大学外语学院《外文研究》编辑部

邮编:475001

电话:0371-22196565

投稿信箱:wwyjbjb@163.com


翻译研究动态
2.6万学者关注!发布翻译类或外语类期刊目录、学术论文、学术会议、学术讲座、译学著作、英语翻译竞赛等资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