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会区积极抢抓新机遇,以北部新会智造产业园、中部深江科技新城、南部银湖湾滨海新区为战略支点,深入推进“园区再造”工程,稳步提升三大“万亩千亿”产业园区发展质效,使得前三季度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全市前列。
10月30日,新会区政协召开第十六届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就“加强园镇融合,推动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开展专题议政,强调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是新会区立足千亿GDP再出发的强劲动力,加强园镇融合是打造“强区强镇富民兴村”高质量发展新会标杆的重要抓手,建议有关部门探索以产业聚集人气,以人才促进城镇发展的新途径,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
关注
深调研 摸实情
调研报告指出,新会园镇基础设施持续完善,发展协调性显著增强。省道S384大圣线建成通车,便利大泽镇与共和镇的往来交通。凤山湖园区跨线桥串联司前镇前锋工业园、高速出入口和圩镇,有效提高园区生产生活便捷性。粤澳(江门)产业合作示范区整合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园、新财富电镀基地、威立雅PCB园区等区域,打造具有领先水平的国际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地。中创新航江门基地项目落地新会智造产业园凤山湖园区,带动新会一中附属凤山湖中学、新会实验小学附属小学先后进驻园区,有效满足企业员工子女教育需求。新会区人民医院—司前人民医院凤山湖门诊部今年9月投入使用,为园区和周边群众提供便捷医疗和急救服务。此外,珠西新材料集聚区所在地官冲村,预计投入近2000万元,用于打造中心公园和开展“一河两岸”改造工程,以村企、园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共建共享,促进园镇高度融合。
调研报告同时认为,新会区坚持“抓项目、建平台、优环境”并推,举全区之力按“组团发展、产城融合”标准,加快统筹推进北部新会智造产业园、中部深江科技新城、南部银湖湾滨海新区建设,项目加速汇聚,积蓄了强劲动能。各镇级产业园区如司前镇前锋工业园、罗坑镇子营山龙珠食品工业园、三江镇银洲湾科创产业园加快转型升级,正成为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充分肯定新会区在加强园镇融合,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成效的同时,调研报告也指出了存在问题。如,部分园区企业生产规模小、产业集聚效应低,新支柱产业未形成健全的产业链条;园区发展和园镇融合缺少人才支撑,技能人才供需存在结构性矛盾,人岗匹配度不够高,校企合作欠缺深度。报告特别指出,产业园区作为产业集聚的载体,是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衡量标志,承担着集聚创新资源、培育新兴产业、推动城市化建设的责任,但目前,新会区各产业园区的商业配套、生活配套和社区配套不足,无法满足企业员工、当地居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三江镇聚焦“区镇一体、园镇融合”,全力打造的银洲湾科创产业园已成为深江产业合作的重要载体。
对策
建机制 探新路
以产聚人 以人促城
“高新科技产业发展对群众创业增收、城市快速发展,乃至产城园镇融合,都是非常重要的。以产业聚人气,以人才促进城镇发展是实现产园融合,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新会区政协提案和联络委员会提出,要立足“工业振兴”“园区再造”,锚定深耕制造业沃土,打造大湾区西翼制造中心的长远目标,科学规划园区,以精准招商聚人气。
“我们建议紧扣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战略定位,抓住深中通道开通拉近珠江口东西岸距离的重大机遇,坚持总体规划与部分规划相结合,注重长期规划、中期规划和近期规划有机结合,科学合理地制定长效计划、总体安排。”新会区政协提案和联络委员会建议,以“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为牵引,加强统筹协调盘活低效用地,以“一企一档”“一企一策”的方式制定实施低效工业用地整治提升方案,确保园区转型升级和产业链延伸工作有序推进,实现“产业园就是产业链”,并以人口的集聚效应推动园区上规模、城镇化。
新会区政协提案和联络委员会到珠西新材料集聚区调研园镇融合。
以人提产 以产创城
“各类型的人才是推动现代产业发展、推进现代城市城镇建设的重要力量。”新会区政协提案和联络委员会认为,推动园镇融合,实现园区高质量发展,人才是重要因素之一。要贯彻落实人才强区战略,以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为核心,以壮大技能人才队伍为目标,持续实施优惠措施,吸纳和培育人才。
“按照新会区委十四届七次全会提出的‘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要求,集中资源打造更多引才聚才‘强磁场’,构筑形式多样的人才施展才艺平台,不断激发人才的产业创新积极性。”新会区政协提案和联络委员会提出,要以人才引领产业经济和城镇发展同步提升和融合,特别是持续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建设更多科创基地,为人才提供充分的创新空间、政策资金和资源支持,通过人才孵化新技术并转化运用到产业生产中,为产业园区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活力。
新会区政协提案和联络委员会、社会和法制委员会联合到睦洲储能产业园一期调研产城融合。
以城引人 以人兴产
“推进城镇化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目前,我区北组团主动与蓬江、鹤山、开平融合;东组团抢抓深中通道通车重大机遇,全方位、深层次、高频度对接深圳;南组团主攻港澳合作,推动粤澳(江门)产业合作示范区打造大湾区先进制造业和国际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区,实现了质效‘双提升’。”新会区政协提案和联络委员会提出,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以推进现代城镇化反哺特色产业发展。
“当前,我区各大产业园区,大都是以高附加值主导产业为主的高新科技园区。这些园区与相关镇域紧密相邻,甚至就在城镇当中。但同时,这些园区大都因为周边基础设施不完善,以致远离城镇生活应有的‘烟火气’,变成生活的‘孤岛’。”新会区政协提案和联络委员会建议相关职能部门加强产业园区生活配套服务保障,打破园区与城镇间的“壁垒”,使园区与城镇自然和谐相融,以优质的生产生活环境聚拢更多人气,拉动第三产业发展,推动园镇真正融合。
协商
建实言 促落实
用好改革“关键一招”
持续激发发展动力
“产业园区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主阵地,改革创新是提升发展质效的关键。与各镇之间的协同不够紧密、产业配套服务不完善、资源配置不够优化,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园区的发展。”新会区政协常委冯培枝建议,要坚持“一盘棋”思想,积极协调解决企业诉求,实现“一对一”专人负责、“面对面”精准指导、“点对点”全面覆盖;要坚持“一条线”,凝聚合力园镇共建,探索实施“镇园合一”改革,着力构建权责匹配、精简高效的镇园协同机制;要坚持“一条龙”服务,持续激发园区发展活力,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制定优惠政策,吸引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到产业园区发展。要加大对园区的政策支持力度,为园区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产业园区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建议推动工业园区指挥部扁平化管理,进一步下放职权,提高指挥部的决策和实施效率,加快专项资金的使用,促进园区众多工程快速铺开,尽快见效。”新会区政协常委、民进新会区委员会主委林海顺认为,推动园镇深度融合,有利于进一步盘活镇村土地、房产、旅游等资产资源,建议同步开展低效园区、低效企业、“空心村”整治,腾挪产业空间,形成连片工业用地,为各个园区的扩园做好准备,更好地实现“园区再造”。
司前镇产城融合党群服务中心于2023年11月正式启用,成为当地“圩镇客厅”新地标。
合理优化园区布局
推动园镇“双向奔赴”
“目前,我区划定工业用地控制线超6666公顷(10万亩),有效支撑产业项目落地。各大产业园区均有详细规划覆盖,部分园区目前正结合发展战略,进一步优化园区用地布局,提高园区公共配套设施的服务水平。”新会区自然资源局副局长李耀龙建议,以“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为抓手,全方位在各城镇、园区合理优化空间和布局各类服务行业,推动园镇和谐融合。
“例如,交通方便的前提下,考虑在城镇中心引入中高档的商住、餐饮等产业;在园镇的结合部布局教育、医疗产业;在园区内合理建设住宅小区、购物超市、公园等。”李耀龙表示,要提升产业园区生活配套服务水平,满足产业园区企业职工生活需求,实现“下班即生活、出门即休闲”。
新会区政协委员,区工业园区管委会党组副书记、主任钟键鑫在专题议政中回应,银湖湾滨海新区(区工业园区)联合管委会将从推动产业园区共建共享、推进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增进项目招引落地成效,以及促进服务水平提档升级这四方面发力提速,加快推动园镇融合。一方面,优化各“万亩千亿”产业园区指挥部与各属地镇在资源调度、议事决策、成果分享等方面的机制建设,以深江经济合作区为试点,探索建立多层次共建共享机制和“产业飞地”“反向飞地”利益分享机制,加快构建交通互联、园区共建、产业互融、设施互用、成果共享的发展格局。另一方面,全力推进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依托江门八镇联动、区镇经济一体化发展等大平台,与各属地镇政府协作推进各产业园区的配套设施建设,以更高水平、更齐配套、更优服务满足企业的生产经营及其员工的工作生活需求,推动园镇融合。
新会区构建交通“内畅外联互通”新格局,助力园镇融合,推动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
来源:江门日报 文/图 冯瑶君 武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