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微信机制调整,想要正常收到文章
请点击“儿童设计大数据”→ 点击右上角“...” → 点选“设为星标 ★ ”
或加入群聊,及时接收最新案例!
⭐️每天12:00分享2个儿童设计案例
后台回复“清单”查看2700+案例
联系儿童设计大数据:靳晓航 18500700129
最近刷到一部老剧《城南旧事》,其中一个桥段令小编印象深刻
是呀,儿时的懵懂让我们似乎只能区分形象化、脸谱化的事物。所谓“百闻不如一见”,或许,真实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日本著名幼儿园建筑师日比野拓在一席的演讲中也曾提到:“很多幼儿园会把彩虹画在操场上或者走廊里。我们现在长大了,都知道,在特定的气候条件下,彩虹才会出现。正是因为彩虹很少见,我们看到它时才会感动......对小孩子们来说也是一样,他们偶然发现很特别的事物时会很开心。不能把我们大人觉得很可爱的东西都一股脑地硬塞到他们的日常生活环境里去。"日比野拓用他47年做520个幼儿园的经验得出结论:有质量的童年让孩子们不仅在课堂,而是在每一天,在每个时刻,在每个场景都收获新知。而有温度的设计是对场地和人的细微洞察,是对使用者的感同身受。在这里,除了基础的安全前提,还有不经意间的惊喜,尊重孩子的天性,给孩子们自由发挥的舞台,在自身的不断探索中,自主地发现、认知、感悟。来自日本山梨大学的中村老师做过研究,幼儿时期的孩子们应该体验的动作大概有下图所示这36个,这些动作是无法仅靠一种运动项目完成的,而设计师们应该通过对场地的设计,来促使开发孩子们多元化的运动方式。被保护的最好的孩子不一定是最安全的,不让他们接触任何风险,实际上剥夺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的真实环境。美国心理学家玛丽·克罗斯曾说:“自信的孩子是最安全的孩子”,因为孩子总要长大,总要一个人面对危机四伏的世界。比如在日本东京有一个“危险”公园:“羽根木游戏公园”,与一般公园游乐场对营造一个安全的环境不同,这个公园不走寻常路,公开声称自己“没有安全保障”。他们认为,适当让孩子接触一些“危险”的东西,反而对他们成长有好处。在这个“危险”的公园里,孩子们可以用真实的工具锤钉子、锯木头、玩火、野餐、爬高、玩泥巴、飞檐走壁、玩水.....童年,需要一点冒险。孩子独立自主的成长过程就是学习如何管理面临危险的“恐惧”过程。通过参与有危险游戏,以克服自己的害怕,从而战胜对“危险”的恐惧。孩子们经常浸润于自然环境中,可以引领他们自主地探索、发现自然的特点、规律和联系,从整体上形成对自然的认知、情感和态度,以及对待自然的方式。不论是树木花卉,它们既有利于清新空气、提供遮阴,为儿童活动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其自身的某些部位又可以作为儿童活动的道具,例如树干、花、叶、茎。甚至是随处可见的石头,也能成为孩子们的小伙伴。用画笔绘制出各种图案,用组合拼接出各种形状,童趣满满!菜园也是寓教于乐的方式之一。通过其中的耕种、维护,再到最终的收获,可以让孩子通过亲自参与劳动实践体验,还有效衔接书本知识世界与现实生活世界,激发学习生活的热情和积极性。
动物是地球上的精灵,无论是自然界中虫子的低鸣,青蛙的跳跃,瓢虫的爬行,还是圈/家养的各种可爱小动物,都无不激发着孩子们的好奇。动物们可以帮助孩子结交新的朋友,成为良好的社交催化剂,同时建立良好的自信心、责任心,与动物为伴的童年更加令人精彩回味!在苏州市吴江区,有个一所特别的独立建制的农村公办幼儿园:金家坝幼儿园。幼儿园的围墙外就是一片农田,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一墙之隔的五亩农田划归幼儿园。园方立足“让幼儿在自然中成长”的办园理念,经过规划,建成了梯田式旱植园、水植园、荷花池、飞禽园、水禽园、石榴园、梨园、枇杷园等,最终形成了一个“天天有绿、月月有花、季季有果”的小豆丁农场。在这个多样化、可感受、可参与、可操作的小豆丁农场里,没有单一、教条的说教,而是鼓励幼儿与大自然交朋友,去触摸、尝试、探索、发现和游戏,通过听一听、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看一看,用更真实、更有意义的方式带领幼儿探索自然的奥秘,体验与大自然亲密对话的乐趣。这个集生态、趣味、挑战、探究于一体的户外主题游戏场,让幼儿通过对自然材料的摆弄和操作,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记录,能不断发现各类事物的变化和循环,发现自然界中的相互依赖和互生互长,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自主感和场所感。利用现有泥土、水系、树木、动植物、地形以及其他自然资源, 结合主题功能进行区域划分,主要划分出生活拓展区、绿地休闲区、阳光沙水区、大型游戏器材区、创意体验区等5个功能区,创设了小小生活坊、农耕体验园、鸟巢山坡、树屋体能区、地下秘密迷宫区、漂流瓶沙水区等 20 个活动区域,激发幼儿的探索与想象,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幼儿园尝试通过真实的、能与幼儿每日生活与体验紧密联系的活动,潜移默化地引导幼儿萌发善待生命、善待自然的情感,以此培养幼儿保护环境的态度意识、知识能力和行为习惯。
在前期种植、饲养活动的基础上,还尝试从动植物的基本特征、生活习性、行动方式、生命周期进一步延伸到它们与人类的生活关系和自然万物间的生态联系,如小小生态链模式:禽粮互作、林禽互作、桑基鱼塘、堆肥,以及四季轮作、套种、植物共生、禽畜混养等方法。以农耕生活实践为切入点,将单纯的自然体验活动灵活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来。幼儿经由自己的小手来创造循环型生活。一个设计场地真正的主人不是设计师,不是建造方,而是使用者。尤其是使用者是儿童的时候,设计似乎就充满了更多“意外”,虽然预先设定好的游乐方式只有一种或几种,但是在孩子看来,却有无数种玩法。在河南省修武县西村乡大南坡村,有两个非常亮眼的儿童活动装置,其中一个是”毛毛虫“,转盘不做说明,是特意留给小朋友自己发挥怎么玩。大人不需要总是指导小孩要这样要那样,给孩子自由无束的空间,去创造自己喜欢的玩法。另一个则是在孩子们上学路上的双桥的老桥上,有一系列 Da Nan Po 字母 LOGO 装置。设计师们仔细研究字母大小、变形、排布方向、结合轻量的玩的东西。这里不但是孩子们玩乐的地方,滚轴滑梯还经常被老奶奶们用各种姿势按摩身体,任何打开方式随心所欲。在四川省彭州市军乐镇银定村,有一个由“我们”参与、“我们”建造、“我们”使用,属于“我们的广场”。村内大部分小区都为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设计师通过与村民们的充分沟通交流,最终将“我们的广场”设定为一个儿童引领并满足全年龄使用的复合型场所。该项目在整体设计上采用艺术色彩与空间形式融合的方式,尽可能多的把各种运动、休闲、娱乐、展示等功能叠加组合,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错峰”使用。整个场地一共设置了绿色冒险区、小剧场、运动场、趣味互动场、儿童游乐区五个区域,设计了18种以上的游玩方式。游玩方式是开放而不受限制的,富有想象力的孩子们和使用者们完全可以自己去创造“我们”的玩法。
联系方式(微信/手机) 靳晓航18500700129
完成:2794/1001
(后台回复“清单”,可获取全部案例)
更多儿童设计案例
因微信调整,请将我们设置为“⭐️星标”或加入“群聊”投稿 请添加 ↓ ↓
找人、留资料、加入讨论群 请添加 ↓ ↓
我是儿童设计大数据主理人靳晓航,8662位设计师的好友,致力于帮设计师打好手牌。如果你是创业者、公司负责人、品牌主理人、设计师欢迎联系我的微信共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