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西方中国艺术研究的分水岭”,文以诚、包华石、柯律格联袂推荐!牛津大学教授朴锺弼《画艺循谱:晚明的画谱与消闲》首次出版!

学术   2024-10-12 05:45   日本  


“艺术史界”系列丛书

《画艺循谱:晚明的画谱与消闲》


[美]朴锺弼著  江秋萌译 

平装/16开/232页

定价:128元

上海书画出版社  

2024年8月


定价:128元

售价:96元(75折)



👇

扫描下方二维码加购



精彩内页


16世纪晚期,兼具文人、艺术家和出版商身份的周履靖出版了《绘林》《画薮》等一系列图书,这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批多题材综合性画谱。周氏画谱的出版当即大受欢迎,其内容和形式被当时的各种出版物广泛袭用与传播,它的流行对后世包括《芥子园画谱》在内的诸多画谱名作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是什么让这类画谱如此流行?

在上海书画出版社最新引进出版的著作《画艺循谱:晚明的画谱与消闲》(Art by the Book: Painting Manuals and the Leisure Life in Late Ming China)中,作者朴锺弼试图回答这个“简单的问题”。





牛津大学艺术史教授力作

首次引进出版




朴锺弼

牛津大学艺术史系教授,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博士

本书作者朴锺弼为牛津大学艺术史系教授(June and Simon Li Professor),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博士。研究方向包括早期现代中国的视觉文化、印刷文化、艺术与文学中的伪造与反伪造、朝鲜艺术、东亚艺术等。


《画艺循谱:晚明的画谱与消闲》为朴锺弼教授的重要著作之一,也是其著作的首次中文引进。



文以诚×包华石×柯律格

知名学者联袂推荐




本书是一部卓越的学术著作,对早期现代印刷文化和艺术史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


朴锺弼的研究将印刷画谱置于晚明思想、文学、品味、时尚、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等更广泛领域中。因此,除了对晚期帝制中国艺术史的贡献,本书还提供了对中国文学史、社会史、文化史、书籍史以及比较背景下的早期现代文化和社会理论的洞见。

——  文以诚

斯坦福大学艺术与艺术史系亚洲艺术教授

自首次出版以来,朴锺弼的《画艺循谱》标志着西方中国艺术研究的一个分水岭。


这是西方艺术史学者首次对中国书籍插图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但它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它本身就是物质文化和社会史研究的一个典范。


除了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人,这本书也应该是任何比较社会和文化的课程的标准阅读材料。


——  包华石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晚明时期的印刷画谱是当时中国艺术的一大特色,其影响远远超出了明朝的范围,扩展到了亚洲其他文化中。


在本书中,朴锺弼对这一现象的起源和发展进行了详尽且颇具可读性的阐述,为我们理解中国这一重要历史时期的艺术和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相信任何希望更多了解中国古代精英艺术与更普世文化之间联系的读者都能从本书中获益。


——  柯律格

牛津大学艺术史荣誉退休教授



西方学者首次全面深入研究中国书籍插图

物质文化与社会史的典范之作




晚明时期,此类画谱出版物如何适应大众的文化品位与需求?画谱作为一种形式,如何满足与塑造日益增长的读者的情感?又如何从流行文化的标志,转变为陈陈相因的图文?


朴锺弼在《画艺循谱》一书中详细深入地论述了这些问题。当对文人品位的掌握程度,成为衡量个人文化品位的标尺时,画谱作为现代早期中国的一种特殊商品,为非精英的读者提供了一种增加其社会资本的手段。


本书意在探究一个相当简单的问题:画谱为何在晚明时期突然变得如此流行?……通过其活跃的书籍消费,新兴的城市大众作为一个社会阶层毫无疑义地宣告了自己的存在与不断增强的能动性。


托斯丹·范伯伦(Thorstein Veblen)曾指出,拥有财富和权力是不足够的,除非它被证明。与现代社会类似,在晚明中国,数量增长的业有所成的城市居民发现消闲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将经济财富转变为一种全新的身份认同,即优雅的精英。


在这个意义上,消闲,尤其是绘画,作为一种有效的休闲活动能够彰显此人的文化资本。绘画与其他艺术爱好的价值,在于其赋予了参与者假定的精致。艺术上的才能标志着社会地位的提高,因为这不仅需要财富和知识,还需拥有一定的鉴赏力。


画谱为渴求的艺术爱好者提供了工具来获取艺术形象和主体性,通过这一形象与主体性可以撬动阶级和权力。


摘自《画艺循谱:晚明的画谱与消闲》结语

“十字路口的晚明”


本书目录

序言 威廉·莎士比亚,一位伟大的画家?

威廉·莎士比亚,一位伟大的画家?/ 2

走向现代社会:人口,经济与城市化 / 5

精英身份的危机 / 8

绘画:高雅之术,高人之雅 / 11

山人:文化精英的流行符号 / 15

为什么是晚明?/ 19


第一章 类型与传记

明代以前的画谱 / 29

明早期至中期(1368—1550) / 34

周履靖及其精湛画艺的呈现 / 42

周履靖的画谱 / 46

晚明(1550—1644)其他画谱 / 52


第二章 无图之文

缝合的文本:组织、内容与抄袭 / 72

伪造的文本 / 78

《绘林》中的山水图像 / 80

插图与凡例 / 83

插图书籍之流行 / 84

对插图书籍的非难 / 88

出版者的困境 / 89

再思晚明之“俗” / 94


第三章 典型的肖像

文本拼贴:抄袭还是写作?/ 100

图像的组织与形式 / 105

徜徉自然 / 108

晚明文人的文化与休闲 / 113

放荡不羁与“自然”的修辞 / 121

怎样画,如何做:雅集与画谱 / 127


第四章 爱与边缘的象征

失恋与心碎 / 142

采取行动 / 149

女性的才华:美德还是危险?/ 153

爱与激情的形象:晚明中国女性的困境 / 158


第五章 走向艺术的艺术

意涵的标准化与固化 / 164

拟人化的自然 / 171

画谱时代的艺术之奇 / 176


结语 十字路口的晚明 / 183


附录一 晚明画谱藏地与版本 / 187

附录二 明代已佚画谱、画册 / 192

参考文献 / 193


向下滑动查看所有内容



“艺术史界”系列丛书

《画艺循谱:晚明的画谱与消闲》


[美]朴锺弼著  江秋萌译 

平装/16开/232页

定价:128元

上海书画出版社  

2024年8月


定价:128元

售价:96元(75折)


💡

点击封面,跳转购书


👇

扫描下方二维码加购



 对原始材料的深入解读


作为本书主要研究对象的《画薮》一书分为数卷,涉及山水、人物、花鸟等传统中国绘画题材。通过对原始材料的深入剖析,作者发现《画薮》的出版商针对不同类别的绘画题材进行了不同的图文处理和呈现。本书的研究即以此为线索展开,作者在书中不断抛出视角独到的有趣问题并展开富有洞见的精彩解读。


《画薮》部分页面


· 最能彰显文人特质的山水画被置于首卷,然而,为何如此重要的山水画谱却是没有插图的“无图之文”?


· 从人物画谱中选择展现的行为活动中,可见对魏晋名士之“怪异、卓绝”的模仿,这暗示着晚明人士怎样的精神与价值追求?


· 花鸟画部分细分为竹、梅、兰和鸟虫四卷,梅兰竹的拟人与浪漫象征对画谱读者而言有何特殊意义?而末卷的花鸟虫草为何呈现出图多字少的特征,与前几卷正相反?


· 值得一提的是,《画薮》中人物部分仅收录4幅女性形象图画,这些精挑细选的女性绘画母题有着怎样的意涵?作者用一整章的笔墨对此展开详细探讨,并由此论及晚明时期的女性困境。


正如作者不断指出的,晚明时期的这类画谱不仅意在展示如何绘图,也在向读者传达应当如何看图、如何读图。它传递着一种生活方式,使其成为一种可以获取社会身份的文化资本。


精彩内页


富有启发性的洞见


除了对原始材料的深度剖析带来的灼见,作者对图像和文本的细致分析也使全书充满富有启发性的洞见,例如他在解析“女子题叶”的绘画主题时说:


正如罗溥洛(Paul Ropp)所指出,晚明对“得体的女性”的定义可能并不鼓励坦诚率真。……历史学者面临的问题是,女性在个人表达的领域中,有什么可行的方法能够协商争取更多的能动性?显然,文学传统提供了一种传达感情的工具。在某种程度上,这或许就是为何“题叶”故事中李云英与其他女主角选择树叶(一种天然的工具)来自由抒发感情的原因。一旦她们将叶片逝入水中或空中,诗文作者身份的证据也就随之消失了。


这种解释随即突显了有关晚明女性能动性的更深一层的讽刺。中国文学的许多传统中,女性抒情往往比她们的男伴更加直白,或者至少存在这样一种说法;传统诗词中,男性文人无疑常常采用女性口吻来表白爱恋与孤独。……例如晚明爱情故事的典型——《牡丹亭》……


汤显祖承认了杜丽娘的爱情和她证明自己爱情所用的极端方法。然而故事中的男主角会因自杀而得到类似赞誉吗?社会体系在涉及到得体的女性角色时,存在着双重标准:一个是女儿,另一个是情人。汤显祖之文颂扬了第二类角色,但如果与之采取同样方式的是男性,当时的读者则可能有不同的反应。在晚明的虚拟现实中,女性总是可以被得到的,总是暴露在男性凝视之下,并且在某种意义上总是将自己作为浪漫消费的对象。


在论述晚明的出版市场时,他这样写道:


我们必须理解,文化霸权并非一种单一的现象,其地位被持续地创造、挑战、维护、协商,最终被重塑。霸权提供了斗争的理由,而文化冲突的过程则为从属群体创造了确立其思想和价值观的机会。……在这方面可以假定,大众通过印刷品消费而得以接触一种文化,这种文化的原真性与价值不完全由文人决定的,随之而来的是主要文人精英开始丧失其制定品味标准的主导地位。显然,对于晚明的出版者而言,普通大众的兴趣与口味已经变得与上层阶级的喜好同样重要。



跨学科的研究方法


不仅如此,作者将晚明的画谱出版置于更广泛的社会史、文化史、书籍史之场域,综合晚明的思想、文学、品味、时尚、性别、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等等展开了精彩的研究,讨论画谱何以被视为早期现代中国文化矩阵中的关键元素。


这种跨学科的视野为本书博得了学界的青眼。文以诚教授这样推荐:“这种跨学科的方法不仅丰富了我们对于晚明绘画手册的理解,也揭示了那个时代更广阔的社会文化图景,使得该书成为研究中国及更广泛东亚地区艺术与文化历史学者的重要参考资料。”


“艺术史界”系列丛书

《画艺循谱:晚明的画谱与消闲》


[美]朴锺弼著  江秋萌译 

平装/16开/232页

定价:128元

上海书画出版社  

2024年8月


定价:128元

售价:96元(75折)


💡

点击封面,跳转购书


👇

扫描下方二维码加购


在上海书画出版社官方微店(⭐点击此处,跳转选购⭐)、视频号、小红书、抖音小店购买,限量加赠[明]顾见龙绘《没骨粉本》(一组12幅)。





相关推荐




佛教建筑
佛教建筑相关的资料收集、学术研究、设计与施工、经典案例,以及与佛教建筑有关的艺术与创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