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课】著名学者主讲!江南文化的历史演进:从远古到隋唐

学术   2024-10-21 05:00   日本  

扫描上方二维码

即可订阅课程


一曲声婉转,一梦到江南。杏花春雨处,烟波浩渺中。

江南,是文人墨客笔下的水墨华章,也是令无数世人魂牵梦萦的地方。诗人眼中的江南是“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唐·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是“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唐·贾弇《孟夏》);是“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唐·白居易《忆江南·其二》);是“老柘叶黄如嫩树,寒樱枝白是狂花。”(唐·白居易《早冬》)……

江南风光@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历史长河中,一直在使用的地理名称寥寥无几,“江南”就是其中之一。江南在地理上最早是指宽泛的大江大河以南。过去的数千年中,其区域范围不断变迁,从长江中游南部、荆楚湘江之地逐渐东扩,延伸至江浙一带,最后形成了以长江下游、太湖流域为核心的八府一州(苏州府、松江府、杭州府、嘉兴府、湖州府、江宁府、镇江府、常州府、太仓州)。

秦汉之际江南的范围

初唐时在长江中下游以南,岭南以北设立江南道

@以上图片来源于纪录片《诗画江南》第一集

不仅仅是地理范围在不断变化,江南地区的文化也随着历史进程的发展而嬗变。自良渚文明消失后,东夷人和百越人分别以宁镇丘陵地区和太湖流域、杭州湾地区为中心,创造出湖熟文化(先吴)和马桥文化(先越),奠定了早期江南文化的底色。而后又在中原文明的熏陶下,进入早期国家阶段,即吴、越。

湖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越王勾践剑至今依然纹饰精美,剑气逼人,正是春秋战国时期江南尚武好勇的最佳见证。正如《汉书·地理志》云:吴越之君皆好勇,故其民至今好用剑,轻死易发。同时也因为较早掌握了冶炼技术,那一时期的宝剑利器多出自于吴越。由于春秋晚期的混战,江南地区逐渐形成“同气合俗”的新型地域文化类型——吴越文化。

越王勾践剑



出土于湖北江陵望山一号楚墓

剑长55.6厘米,宽5厘米

鸟篆铭文为“越王鸠浅 自作用剑”

湖北省博物馆镇馆之宝

更多细节

@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

西晋时的永嘉南渡,也是江南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节点。大量北方士族南迁,带来了人口及中原礼教。南北文化的剧烈碰撞、交融,使江南获得了一个由尚武好勇至崇文重教的历史性转机,更为之后江南一带及整个南方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此后,中原的核心文化便在江南地区得以保存并不断发展,经大运河的开凿疏浚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发,促成了隋唐盛世及江南地区后世的富庶与繁华。

可以说,江南文化演进的过程,一步步记录了华夏文明变迁的足迹,勾勒出一幅绵延不息、源远流长的历史图卷。

江南风韵@探知人文/摄

文化的发展演变,要从多个学科的角度综合考量。江南文化独特而又绚烂,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发展历程中不可忽略的重要部分,闪烁着人类文明的光辉。但是,要想讲清楚其内涵及背后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并不容易。

为此,探知学社特别邀请南京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物系的张学锋教授,为探知学员们专门设计了这套主题为“江南文化的历史演进:从远古到唐代”的系列线上课程。本课程基于历史学、考古学、体质人类学、历史语言学等多学科知识,聚焦江南地区从史前到隋唐时期的历史文化嬗变,通过4讲内容,从古代传说(story)中抽丝剥茧,解读历史的真相。

@探知人文/摄

张学锋教授生于南京,长在苏州,祖籍丹阳,高中毕业后考取南京大学,又回到南京,并在南京生活了40年,是地道的江南人。化用宋代词人周邦彦《苏幕遮·燎沈香》中的“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张学锋教授将自己的生活经历称为“家住吴门,久作金陵客”。

在过去几次江南地区的人文研学中,张学锋教授为探知学员们带来了一场又一场精彩的讲解,用他渊博而专业的知识储备和儒雅而幽默的个人魅力收获了众多粉丝。张学锋教授让许多学员知道,不只是考古现场出土的遗迹、遗物,江河湖泊的都有史可循,同样在人文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往期江南地区的研学@探知人文/摄

张学锋教授曾在日本京都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对东亚古代文化交流有深刻研究。本系列直播课的第三讲,张学锋教授会系统分析日本弥生文化(YAYOI  BUNKA)与江南吴越文化之间的关系。

除此之外,还有非常让人期待的“古吴语教学”环节!张学锋教授将对比古今吴语的发音,从历史语言学角度进一步解读江南文化的发展与演变。

第一讲《最早的江南—先民的基因与早期文化的底色》已经在6月25日(周六)19:00-21:30开讲赶快扫描文末二维码,订阅张学锋教授主讲的“江南文化的历史演进:从远古到唐代”的系列线上课程吧!


主讲导师


课程大纲


订阅方式

扫描下方二维码

即可订阅课程

☟☟☟



您也可以

扫描课程助理-小知的二维码

加入探知学社公开课直播群

第一时间获取各类公开课信息

享受更直接的高品质服务

☟☟☟

声明:文中图片均已标明出处,如遇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部分研学照片、视觉设计及文字阐释版权属于探知人文所有,禁止转载、盗用,特此声明!

如有任何疑问,请扫描小知的二维码,了解更多细节。


佛教建筑
佛教建筑相关的资料收集、学术研究、设计与施工、经典案例,以及与佛教建筑有关的艺术与创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