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才,谁拥有了一流创新人才、拥有了一流科学家,谁就能在科技创新中占据巨大优势。
2020 年9 月,习近平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指出:“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当我们回望科技发展历史的时候,这句至理名言得到了反复印证,研究苏联科学家精英群体的现实意义也在这里。
苏联解体迄今已有很多年了,我国学术界对苏联的政治、经济等宏观层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关于苏联科学、苏联科学史、苏联科学家的系统研究尚嫌不足,《苏联科学界的精英》(曾晓娟,宋兆杰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2024.6)写作的目的,就在于尽我们的绵薄之力试图弥补相关研究的不足。
曾晓娟,宋兆杰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2024.6
ISBN 978-7-03-078979-2
责任编辑:侯俊琳 刘 琦 高雅琪
《苏联科学界的精英》是一本苏联科学家中精英人物的传记。本书通过对在苏联不同科学领域产生过重要影响的科学家跌宕的人生命运和卓越的科学成就的撰写,挖掘他们无私奉献、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洞悉他们面对世界科技前沿问题、面对国家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的原因。重新审视苏联科学界的精英群体及其科学精神,对我国建设高质量的科学家队伍、弘扬科学家精神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苏联时期,其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在很多领域赶上并超过了世界科技的头号强国——美国。作为科学技术的第一载体,科学家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他们取得的成就是科学家与国家、社会等互动的结果。
本书选取的只是苏联科学界典型的领军精英人物,选取标准至少符合以下三个原则之一:第一,获得过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第二,在某一领域取得世界级的科学成就;第三,在苏联形成重要的科学学派。
▋苏联基础物理学领域杰出的科学家
约飞:苏联物理学的奠基人
谢·瓦维洛夫:取得世界级光学成就的物理学家
卡皮察:苏联低温物理学的奠基者
朗道:物理学成就的集大成者
塔姆:苏联卓越的理论物理学家
弗朗克:解释“瓦维洛夫-切连科夫效应”与提出超冷中子理论
阿里汉诺夫:为苏联原子弹研发做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家
曼德尔施塔姆:苏联光学与电学领域的先驱
弗仑克尔:拓展液体动力理论与构建原子核液滴模型
福克:传播和发展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的科学家
列昂托维奇:苏联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
维克斯列尔:苏联加速器物理的奠基人
▋苏联航空航天领域取得重要成就的科学家
图波列夫:苏联航空事业的奠基人
科罗廖夫:苏联运载火箭总设计师
凯尔迪什:著名的数学家、航天科学家和科学组织者
▋对苏联研发核武器做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家
库尔恰托夫:苏联原子弹的研发巨擘
萨哈罗夫:苏联氢弹研发的元勋
亚历山大罗夫:苏联核工业的奠基人
谢苗诺夫:苏联唯一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哈里顿:从研究爆震理论到研发原子弹
泽尔多维奇:在核物理和天体物理领域做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家
杜霍夫:苏联杰出的跨界设计师
▋其他自然科学领域取得重要成就的科学家
巴甫洛夫:与苏维埃政权从误解走向合作
尼·瓦维洛夫:为科学献身的遗传学家
维尔纳茨基: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先驱
鲁津:政治旋涡中的数学先驱
▋科学学领域取得重要成就的科学家
格森:马克思主义科学史家
布哈林:苏联早期的科学活动家
纳里莫夫:苏联科学计量学创始人
多布罗夫:苏联科学计量学基辅学派奠基人
撰写一部能反映苏联时期科学状况的《苏联科学界的精英》的著作,是两位作者酝酿了多年的计划,并为此收集了大量俄文第一手资料。作者试图通过对苏联科学家个人生平、科学活动、科学成就以及坎坷命运的研究,反映出苏联科技发展战略、科技政策、人才政策的特点,从而分析出苏联科学在20 世纪 30—50 年代迅速崛起,并相继取得一系列举世瞩目的重大科技成果,进而成为世界科技强国的原因,也力图找出20 世纪 70 年代后苏联科技创新能力下滑的症结所在。
科学家能在科学技术基础薄弱的苏联建立起现代科学大厦,不仅有国家在物质方面的大力支持、科学建制化的发展以及科技政策体系的完善等诸多方面的原因,也有苏联科学家矢志报国、不畏艰难、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科学精神的引领。本书通过分析苏联科学家精英群体的曲折经历、跌宕复杂的命运、艰苦卓绝的工作、勇于创新的精神,以洞悉苏联科学家面对世界科技前沿问题、面对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取得世界瞩目成就的原因,挖掘他们身上固有的科学奉献、求真务实、不计名利的精神。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科学技术现代化是“十四五”规划和后三十年宏伟蓝图实现的基础和保障,怎样培养和凝聚世界顶级优秀的科研人才,是我国实现全面振兴和长期保持强盛地位的根基所在。如何做到这一点?苏联科学界的精英的成长、成才之路,给了我们较深刻的启示。
相信本书的出版,会对这个重要问题的解决提供有益的探索。如能做到,我们将不胜荣幸!
本文摘编自《苏联科学界的精英》(曾晓娟,宋兆杰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2024.6)一书“前言”“后记”“目录”,有删减修改,标题为编者所加。
ISBN 978-7-03-078979-2
责任编辑:侯俊琳 刘 琦 高雅琪
本书可供科学技术史、科学社会学与科技政策研究者、科研相关部门的决策者和管理者、高等院校的师生以及对科学技术史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一起阅读科学!
科学出版社│微信ID:sciencepress-cspm
专业品质 学术价值
原创好读 科学品位
科学出版社 视频号
硬核有料 视听科学
传播科学,欢迎您点亮★星标,点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