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公众号数据表的后半部分,隐藏了一些其他的信息记录,其中包括入手时间。上一块boll-zlc(底板129)的入手时间是2016年6月,这块林高远alc是2022年8月。是的,中间有超过6年一块底板都没买。除了因为工作忙以外,这期间没啥特别感兴趣的底板也是主要原因之一。2022年以及之前几年林高远alc的名声实在是太好了,而以那段时间冷勾云选手的比赛表现,可以判断林a的热卖不是因为冠名选手的吸粉和示范效应,而是实打实的好用。基于这个想法,沉睡多年的器宗血脉又苏醒了......这才有的数据表上之后的50多块底板。所以,可以说,要不是林a,上一块boll-zlc之后,这个公众号就写完了。
看了我前面写的东西,可以大概感觉到,我对芳碳外置结构的底板掌握的一般,几个当时的大热型号都没太用明白,比如vis(底板22、91、103,这个一直大热)、波精(底板18,当年被习惯叫做TBS)、孔芳碳(底板75)、龙张(底板53),唯一一个一上手就好用的只有梅兹(底板96)。所以,芳碳外置的底板在开打之前我向来是降低预期的。毕竟林a虽然口碑很好,但是也没好过vis。
没想到,林a上手第一秒就征服了我。这美妙的吞吐感,轻松惬意的支撑力,以及空间感十足的控制能力,一切都是我想要的。继续前面boll-zlc的手感描述方法,林a在柔、韧、刚这三个方向的手感的配比大概是4:3.5:2.5,控制能力超群自不必多说,刚性虽然在自身性能里面比较而言不突出,但是发力时的支撑力这一蝴蝶芳碳的传统优势依然优秀,顶重板的时候一点不虚,坚挺可靠。其实在手感方面,除了柔、韧、刚这三个相对“外在”的感觉之外,林a最刷新我认知的是“吞吐感”,我觉得可以称作手感的“内涵”。底板迎球、触球、吃住、弹出的感觉清晰又有节奏感,既不慌不忙又一点不拖沓,这种感觉让人越打越有自信。我写底板很少专门花篇幅写反手感觉,因为反手的技术实在乏善可陈,但林a的反手表现实在值得专门夸一夸。前面说的吞吐感,对于我那发力结构尚且不是很稳定的反手,竟然找到了打不丢的感觉!对攻练习,击球点越来越稳定,手上的调节也越来越自然;后来,甚至比较稳定的练了一会反手拉球,要知道以前我是不会的啊。当然,所有的稳定表现是在练球的时候,计分的时候还是因为步法、判断等原因会变形,但这已经是我以往从未体会过的感觉。
林a的小球能力同样令人激动。印象最最深刻的,就是变态级的加转能力,我觉得唯一可以与之相比的就是曾经用过的一块YEO(底板25)。YEO作为当年马林进入大球时代的专用型号,它的设计初衷就是加强小球的旋转和控制,但林a作为一块经典弧圈板,发球、搓球的加转能力能做到跟YEO一样让人想发狠的程度,实在令人佩服,同时也深得我心。用林a打计分的时候,第一个发球我基本都是发一个重下旋,那天的几个对手无一例外直接吃到网的中下部,往往还伴随一声“嚯~”。加转能力还有个很好的用处就是放高球,等球快落地的时候合上力兜一个侧旋,对方就算不打漏也不敢发力,然后我再放,放到出机会,拉两条线,场面上简直不要太牛×。控短方面也十分舒适。计分时,对方如果跟我控短,“你要是唠这个我可就不困了”,我感觉我能一直回摆到天荒地老也不冒高,而且来球角度合适的话还能摆小三角,高度合适能加转劈长,总之想干啥干啥。那天打到最后已经很累了准备走,群主又给我安排了一个对手,这位老哥以前打有输有赢,但都是比较费劲。因为累了,加上受到了龙神澳门世界杯最后两场球的启发,就一直打控制,林a可太令我满意了,侧切都蒙出来好几个,轻松取胜,看得出来对方不是很高兴......这种打法虽然能赢,但是球友之间打着玩还是慎用,容易没朋友。
最后说说评分,96分,直接对标我的十年主板特制506,但是内涵还是有所不同。首先,林a的手感虽然前面夸到逆天的好,但是我比较看重的一项“通透”,是它的不足,跟特制506比还是闷了些,进攻时虽然心理上比较自信从容,但手上没有那种酣畅淋漓的感觉,可能就是常说的“放大感”,所以评分时本来是准备在96的基础上扣1分或者0.5分的。但是这种“闷”换来的是小球性能的明显加强,强过了特制506。两相抵消,又一块达到“神板”的分数。甚至,有一些场景,林a的适用性可能会超过506。比如,系统的比赛快开始了,我现在考虑用林a试试,特别是我的团体主项混双,纯业余的混双比赛我有点心得,具体不能细说有点影响人品,我只能说林a可太合用了。以前基本这里发了一篇感受,海鲜市场就会见到实物挂出,这块林a应该是见不到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