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亲爱的读者,微信即将改版,以后只有星标用户才能收到每日的文章推送,麻烦尽快点击下方卡片,先点关注,然后再添加星标⭐就可以了
现代繁忙生活中,健康追求永不止步。当我们突然感到身体不适,被疾病困扰时,往往会陷入恐慌和焦虑。但你知道吗?有些病症的出现,其实可能是身体在进行自我修复和排毒的积极信号。
生病竟成了“好事”?
如果人的身体长期不生病,那么身体的免疫系统相当于进入休眠状态,一旦外界厉害的病毒和细菌侵入身体,那么第1道防线也是无法抵挡住的。
免疫力突然需要应对一场“恶战”,很容易出现抵御乏力,所以说一些长期不生病的人往往一病就是大病,这种现象并全出于偶然。
提醒:这5种病不要急着治,或是在帮你排毒
1.感冒
感冒是最常见的疾病之一,通常是由病毒引起的。它的症状包括咳嗽、喉咙痛、鼻塞和发烧等。虽然感冒会让人感到不适,但它实际上是身体免疫系统在工作的标志。
通过与病毒的战斗,免疫系统会变得更加强大,有助于身体抵御未来的感染。轻微的感冒不一定需要立即用药治疗,适当的休息和增加液体摄入量往往能够帮助身体自我恢复。
2.呕吐
我们平时吃多了,或者胃不舒服时,吐出来反而会觉得更加轻松些。这是因为呕吐同样是身体的一种防御反应,可以让有害物排出,减少吸收。
在想呕吐时,如果强行控制住呕吐,反而可能让有害物滞留,也可能导致胃部不能再接受更多食物。
所以,如果只是单纯呕吐,不必强行止呕,只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即可,避免水和电解质紊乱。如果呕吐的同时还伴有肠胃不适,那就在补水的同时按摩胃部和腹部。
如果是经常性干呕、喷射性呕吐、反复发作的呕吐,或者伴随腹痛、发烧、身体消瘦等症状,要及时就医诊治。
3.咳嗽
咳嗽其实是一种很常见的身体反应,其实它并不能成为一种疾病,而更像是身体的一种应激反应,当呼吸系统出现杂物或者呼入了一些刺激性物质,那么就需要通过咳嗽的方式进行自我清洁。
所以当你咳嗽的时候,不要急于通过吃药进行缓解,只需要等到肺部清洁之后咳嗽也就会自己痊愈了。但是如果咳嗽持续2天依然没有好转的趋势,这就需要接受专业的治疗了。
4.腹泻
一旦腹泻,很多人会吃止泻药,有些人认为是炎症,吃消炎药,有的人吃止痛药,其实,腹泻也是在排出体内毒素。腹泻应该多喝水,帮助肠道快速排完毒素。
当然,如果腹泻严重,便意频频、排便量少、肛门部有痉挛性疼痛,或排泄物带血,或同时伴有腹痛、发烧、呕吐等症状时,请立即就医。
5.流鼻血
我们可以把流鼻血看作是机体自我“去火”的一种方式。当人们饮水减少、辛辣食物吃得过多,以及环境干燥、体内“上火”时,机体就常常自行选择薄弱的鼻黏膜“去火”。所以流鼻血时大可不必担心,它会在短时间内自行终止。
但是,如果经过一段时间鼻血依然不止就应当及早检查。这是,你可以前倾身体、顺其自流,用纸巾轻轻吸去流出的鼻血。
量较大时,可捏紧鼻翼柔软处几分钟,或举起流血鼻孔的对侧手臂帮助止血。如果鼻子大量流血不止时应立即就医,这往往是体内血管硬 化、血压过高等疾病引起的。
激活免疫力少生病!日常做好4件事,别让免疫力沉睡不醒
1.作息规律
免疫能力提高不容易生病,而通过作息规律对体内免疫细胞激活有帮助。身体想要正常运转,同时让器官共同协调维持正常生命活动,需要有足够的睡眠时间,尽量做到早睡早起。
按照人的生理需求每天11点前准时入睡,保证有七到八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在满足身体需求之后精神状态变得很好,抵抗力也提高,是保持是健康的前提。
那些经常熬夜,作息不规律的人不单纯身体老化速度加快,还会有抵抗力薄弱的现象。
2.清淡饮食
想要提高免疫功能,人们需要从饮食这方面入手。平时生活中,如果身体需要的各种营养元素比较缺乏,人的免疫功能也会变差。
因此,人们需要做到清淡饮食、均衡饮食。这是因为人的免疫能力高低,跟饮食有密切的联系。人体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补给充足,人的免疫功能就会提高。
3.坚持锻炼
想要增强抵抗力关键是坚持好的生活习惯,在提高抵抗力的过程中运动量需要充足。
运动是让身体保持健康,免疫能力提高的关键,很多人长时间没有运动,运动量过少体质容易下降,体内的免疫细胞无法被激活,到了换季阶段,秋冬季节感冒的可能性大。
而通过锻炼身体可以调节内分泌,改善全身的循环,代谢,抵抗力也会提高。因此,建议免疫能力下降的人积极去锻炼身体。
4.多喝水勤泡脚
虽然很多人不喜欢喝白开水,觉得它没味道,但是,它可以加快身体的代谢速度,从这个角度来说,喝水也是可以提高免疫力的。
另外,脚是人体离心脏最远的地方,在中医看来,脚底的很多穴位和大家的内脏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如果可以做到每天睡觉前泡脚,并按摩脚上的穴位,对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是很有帮助的,长期下去,人体的免疫力也会越来越好。
生病不一定是坏事,有些疾病其实是身体在排毒。在面对这些疾病时,我们应该保持冷静和理性,给身体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自我修复和排毒。
同时,也要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如有需要及时就医。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态度来对待疾病,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